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域文书是重要的历史档案,纸张载体和书写材料成分分析是内容鉴定、断代及保护性修复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GXW0172号唐代西域文书残片为研究对象,在病害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偏光显微、电子显微、XRF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开展纸张和字迹材料的全面检测,认识制成材料形成特点。该文书纸张材料是由皮纤维和麻纤维组成并经剪切、舂倒等工序抄造而成。该文书正反两面字迹墨汁所含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说明书写非同一时间。在开展修复工作时,依据原件成分特点,补纸选择三桠皮纸;针对不同的字迹病害选择不干预或清洁。纸张和书写材料的成分分析对西域文书的保护修复、鉴定和断代等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制成材料的成分分析,为档案的保护修复、真伪鉴定和年代断定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德格土司官府与民间文书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观察、XRF、FTIR等对其制成材料进行科技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用途文书的对比分析。从载体材料来看,官府和民间文书纸张的制作工艺相同,但其外观形貌、纤维原料和老化程度存在差异;从字迹材料来看,两种文书的字迹材料中均含有果胶和酯类物质,与纸张的结合方式都为“渗透+结膜”,但官府和民间文书的具体字迹成分不同,字迹清晰度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唐代是较发达的一个时期,纸的种类、质量等都大大超过前代。造纸业的繁荣,为官府公文用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唐代官府公文根据不同用途而采用不同的色纸,主要有黄纸、白纸、青纸、五色纸和金花五色绫纸。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宋代是较发达的时期,纸的种类、质量等都大大超过前代。宋代官府的公文,根据用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纸张,主要有黄纸、白纸、绫纸和罗纸。同时宋政府为保护这些文书档案,还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后人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党霞 《兰台世界》2023,(S1):75-76
<正>一、传统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分析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管理方式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纸质档案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记录和凭证的作用。1.纸质档案具有保存长久的特点。我国在汉代就出现了纸,但官府文书普遍使用纸大约是在东晋时期,辽宁省档案馆藏有五件唐代纸质档案,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留存的最早的纸质档案。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所以,纸质档案保存得当的话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到公元404年东晋桓玄以诏令的形式肯定纸张,沿袭上千年的简牍书写材料被纸张所代替。在这以纸代简的300年间,书信和书籍最先使用纸张,其完成时间在东汉末年。官文书以纸代简要迟缓一些,至东晋才告完成。其中案牍文书、簿籍文书分别在西晋和东晋实现了转变。一种新的官文书书写材料代替另一种官文书书写材料,需要新的书写材料性能良好、实际应用富有成效且时机成熟。这对于今天电子文件代替纸质文件也许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公文制度研究在敦煌遗书卷子中,有不少是当时官府之间往来的公务文书。这些公务文书,不仅反映了唐代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而且记载了唐代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和制度,为我们研究唐代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一、唐代各级官府...  相似文献   

8.
清代公文书写材料种类繁多 ,有木片、绢和纸等。1645年 ,顺治帝下令“各衙门奏事俱善本章不许复用木签” ,至此木片不再作为书写材料 ,纸张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加强。清代官府的公文根据文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纸张 ,主要有黄纸、红纸、白纸和金花纸。  相似文献   

9.
于晨 《档案学研究》2024,(1):119-125
题本文书是清代地方高官奏报政务的重要官府文书。官府文书用纸规定有着详细的等级制度。研究现存珍贵文书纸张特点能映射文书的多重价值及特性。本研究通过多种科技分析检测手段对所选题本文书进行造纸原料、工艺及老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此件文书以苦竹为造纸原料,纸张厚度、打浆度及抄造竹帘的精细度不及清代宫廷用纸,浸沤及蒸煮工艺不够充分;纸张保存状态较差,出现变色、残缺、脆化、霉变、酸化等病害特征,微观组分发生降解,并以纸张霉斑处降解情况尤为明显。最后对其老化原因进行探究,发现竹纤维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较高,造纸工艺使得部分木质素残留,酸性物质和霉菌进一步破坏纸张原有组分结构,加速纸张老化。希望本研究可为此件文书长期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史金 《档案学通讯》2020,(2):104-108
以市场上主流品牌的黑色中性笔为研究对象,参照DA/T 16—1995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测试法,通过干热、紫外光照、水浸、耐酸、耐碱老化实验,研究了黑色中性笔书写字迹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牌的黑色中性笔书写字迹耐久性优良,少数品牌的字迹耐久性较差,可擦写黑色中性笔的书写字迹耐久性差。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黑色中性笔书写字迹受老化实验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黑色签字笔的选择和应用影响档案信息内容的寿命。本文在北京地区黑色签字笔选择和应用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常用黑色签字笔字迹的耐久性进行了实验分析评价,提出了建立黑色签字笔字迹材料质量等级、根据书写用途选择适合的黑色签字笔、加强字迹材料耐久性的宣传等措施,以满足档案长期或永久保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文书制作各环节的缺漏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公文对用纸和书写材料也有一定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文书材料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问题,影响着文书档案的质量,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在简牍时代,“尺牍”本指书写的物质材料和形制,并非一种文体概念。它是纵长为秦汉一尺(约23公分)左右、以木质薄片为主的牍版,适于书写连续几行、有一定篇幅的内容。作为秦汉时期常见易得的书写用具,尺牍被广泛用于官方行政和士民生活,书写各种文书等大量日常文献,以及私人书信。尺牍书信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比较自由、随意的书写风格,在后来文人的频繁使用中,文辞与书写艺术相结合,使之成为与文书实用书写相对的书法演化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文书制作各环节的缺漏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公文对用纸和书写材料也有一定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文书材料或多或少存在着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美芳  李冰 《档案学研究》2020,34(4):122-127
西域文书作为一种出土古代文献,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文物价值。珍贵文献资料在开展修复前必须要认识修复中的各种风险,并积极做好防范。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西域文书出土于新疆和田,本文以其中2件唐代文书为例,通过对文书外观调研和内部检测了解其存在的病害并分析病害程度。在此基础上首先探究西域文书修复过程潜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以便认识并明确修复中的风险源;进而通过判断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影响程度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最后,结合修复操作及方法对其进行风险定级,以期为全方位开展西域文书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札,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的御札,但其性质为诏令文书,属于圣旨类。札作为官府文书中的下行文种,则始自清代。清初,凡遇重要、难办的公务,官员之间常先用书信商洽沟通而后行文处理,这类商洽沟通的公务性书信转化为官府文书后,凡下属致上司陈述或请示者,为上行文种"禀文",上司回复属下者则转化为下行文种"札文"。起初,上司给属下回复公务性书信时,因可以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更不必编写字号和加盖半印,故使用起来远比法定的下行文种  相似文献   

17.
西域文书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文书残片修复是整理、保存及利用的前提和保证。修复方法的评价和选用是文书残片修复的核心和关键。国内外对于特别珍贵历史档案修复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国家图书馆、旅顺博物馆、新疆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藏相同性质的文书,分别先后采用不同方法开展西域文书残片修复。针对上述4个馆藏单位不同的残片修复方法在技术方法、材料选择、修复效果与功能等方面展开比较;结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4种修复方法进行定量化研究。研究表明:“修补+开窗镶”兼顾修复、保存、利用等功能,从可实施性和修复后效果两个综合指标得出“修补+开窗镶”的方法最佳,“镶接技术”“册页装订”和“纸浆修补”次之。  相似文献   

18.
以草酸/乙醇—氢氧化钡/甲醇保护液、水性氟碳乳液和明胶—甘油溶液三种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性纸、宣纸为载体材料,墨汁、碳素墨水为字迹材料,分别对加固前后纸张的耐折度、色差变化以及字迹材料的耐干热老化、耐紫外老化、耐酸碱和耐氧化等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而探讨三种加固材料对纸质档案纸张和字迹材料耐久性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加固材料均能提高纸张和字迹材料的耐久性。其中,水性氟碳乳液加固效果最佳,草酸/乙醇—氢氧化钡/甲醇保护液最差。水性氟碳乳液对宣纸和墨汁的加固效果较中性纸和碳素墨水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公文用纸等级的主要标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纸自西汉发明以后 ,到魏晋逐渐成为公文的书写材料。纸最初是不具有等级功能的 ,但封建统治者为了体现皇权至上与官员品极的高低 ,不同朝代在公文用纸上也制定出不同的规定 ,如以纸的颜色、图案、大小来作为区别不同等级的标识 ,使其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20.
近日,隆昌县档案局在抢救国家重点档案中发现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亲笔书信和书写文字名片1张,书信和名片上均盖有本人印章,名片上职位为国民政府委员。经专家鉴定,该书信及名片上字迹均为黄复生本人真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