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3.
"老师,果又发脾气了,把你的教棒都掰断了。""老师,果拿起笤帚要打人,说他要写作业,嫌我们吵了他。"唉!这孩子,因为上节课被我批评了几句就又爆发了。快步走进教室,孩子们都远远地、惊恐地观望着。有孩子悄悄喊住我:"老师,要小心,果发起火来就像疯了一样,三年级时还跟班主任打架呢!"我径直走到果的面前,严肃地看着他:"又怎么了?怎么就控制不了自己呢?"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所上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课堂伊始,老师让学生说说对夏天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发言时,一句"你来给我说说"传入我的耳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的发言到底是给谁听的?一句"你来给我说说",言下之意是说给老师听的,在这样的暗示下,  相似文献   

5.
"你长大了干什么?" "我要当老师的老师。" "为什么要当老师的老师?" "我要给老师布置很多很多的作业,让他每天也做不完。" 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和一个大人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给予树》(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1课)一课的教学中,执教者往往都会抓"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句话展开教学。请看下面的教例——师:同学们,哥哥姐姐为什么兴高采烈?生:哥哥姐姐为自己买到了心仪的礼物而兴高采烈。师:那金吉娅为什么又沉默不语?生:金吉娅把钱捐献给了援助中心,不能买礼物了。  相似文献   

7.
"这节课教什么好呢?"语文教师常常困惑地想。数学教师似乎不会提这样的问题,其他学科的教师似乎也都不会提这样的问题。唯独语文教师,面对一篇课文,头脑中首先会冒出这么一问。别小看这一问,它常常让你百思不得其解,常常让高手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8.
胡文君  黄庭键 《教师》2013,(31):72-74
公开课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某一项教研任务而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活动中,如何观课、议教、评学?回忆过去,观课者似乎就是献课老师的文字记录者,评教者也总是在献课老师的"成功"与"不足"或者"亮点"与"建议"之间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9.
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效率离不开教师的备课。备课是实现课堂"轻负高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以备课带动教学,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语文"常态课",会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制造障碍;有些老师一味追求的"新、潮、怪"的"奇态课",也让学生云里雾里。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备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一、立足文本语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课堂的精髓在于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要教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有一千个教师,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叶澜教授说:"好课要体现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肖川教授说:"好课有三个一级指标:真诚、深刻、丰富。"我们一线教师该如何看课评课呢?返璞归真地思考,我们绕不开三个最基本的命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代数思维启蒙之课,众多独具匠心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我们学校的校训中的一句.以前没怎么注意,在一次数学习题订正课上,经老师提起,感到很有意思.请看这道习题:1y1-2 x-y23Dy 31已知x+-x+y223D,22其中x=-2,y=,计算上式的值.3老师安排两个同学上黑板板演.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中有一个生字"春",如果老师不强化教学,学生很容易和上册学过的生字"青"混淆。为了加强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春"字时我没有出示"青"字让学生比较识记,而是教学生"给生字编儿歌",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又避免了单纯死记硬背的现象。"同学们,这个生字(指‘春’字)读什么?谁会读?"  相似文献   

13.
读了《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第10期林志明老师的《对话"编者意图"》一文,笔者赞同林老师文章中结尾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但对文中谈及《少年闰土》教学时选择"教闰土"而不是"教鲁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林老师是站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角度来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杨静 《现代语文》2014,(12):106-107
语文课怎么教?这是一个困扰语文老师多年的难题。它就像一根弹簧,压得紧了,沉闷、没有一丝空隙;太松了,又发挥不了作用。当前语文课堂就是这样。要么严谨、规范,没有一丝让学生喘气、活动的空间,唱成一出“哑剧”;要么热闹、轻松,如同演出一场“闹剧”,主角是学生,老师负责舞台设计。其实,这两种课堂模式各有利弊,教师要做的就是探索出一种兼具两种课优点的新课型。笔者姑且称它为“弹簧课”。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教六年级的《太阳系》这一课,备课时反复思索,这一课该怎么教?还是像以前那样用上几张挂图或投影,老师干巴巴地讲?说不定老师知道的还不如学生知道的多,而且这也不符合“让学生主动地探求和应用知识”的自然教改方向。因此,对这节课我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16.
让青年教师“发才”蒋敦鑫面前站着一位检察官,仔细一瞧,竟是青年教师全县"化学小王子"陈某。老师当检察官了,自然应当表示祝贺,他却道:"工资少了一级,寒窗苦研的专业也丢了!"不无遗憾。"那为什么要弃教改行呢?"陈叹道:"做别人的陪衬,到猴年马月才是个头...  相似文献   

17.
[课前慎思] "近似数"这节课该教给学生什么?又该如何设计这节课?我思考:从生产到生活、从工作到学习随处可觅"近似数"的踪迹,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联系生活让学生感知近似数产生的必要性?我们的计算教学是不是应该从"怎么做"向"为什么这样做"转变?"四舍五入"法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数学研究中形成的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经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入数轴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谈到职校语文课,许多上过这门课的老师感慨万千,认为这本"经"难念,学生难教。而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没有专业课重要,觉得枯燥乏味,没意思。这种教和学双方都兴趣不浓的课,其效果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改变职校语文教学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教师解放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师生共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但凡我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我是个"三好"老师。只听说过"三好"学生,怎么又冒出个"三好"老师呢?别误会,此"三好"非彼"三好"也!我所谓的三好是"眼好、耳好、鼻子好"。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求学生涯一路走来,教过我的老师可谓不少.但不知怎的,每当回忆起我的老师,总是第一个想起一位“大脚”女教师——朱玉爱. 朱老师不教我已整整30年了.印象里朱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她不仅是我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也是校长.她讲起课来头头是道,让人听得明明白白,让本来对数学这门课“不感冒”的我也感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