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庆 《传媒》2005,(8):5-6,35
搭建平台与培育竞争力 2005年中国报业迎来了市场化改革、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为继续深化报业体制机制改革,壮大报业实力,提高竞争力,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报业改革进程中的有效指导作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于8月初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政府部门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目的是研究分析中国报业的发展与改革现状,交流经验,促进报业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知识》2000,(2):11-13
在广州、成都两地,激烈的报业竞争迫使各报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改革,报纸面貌突破旧有模式,显得活力十足。 但是,我们也发现各报改革的着力点,主要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机制方面,体制上的改革则是敏感问题,缺少实质性的突破。采访中,一些报人提出,目前我国报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等,已经落后于市场的要求,也使得规模扩大后的报业在如何进一步发展问题”上,没有明确方向。我们感到,体制问题已成为报业改革中的瓶颈——一虽然时机可能尚不成熟或有种种障碍、困难,但一旦突破,中国报业将有一次飞跃性的进步。 一、“集团’…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国报业面对外部金融海啸、纸价高涨,产业生存环境恶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正迈着稳健的步伐不断前进。他们  相似文献   

4.
地处中国大陆腹地的成都报业,正是在改革实践中率先打破了中国传媒业原有的竞争方式,大胆试验“体制创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媒作为投资主体和市场主体的角色转换,而对深化全国传媒改革具有了十分宝贵的范本作用。 成都报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体制创新的探索模式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5.
郑州报业市场上都市报的竞争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四大都市报的竞争策略各有千秋.解析四大都市报的竞争策略,对于合理配置报业资源,开发市场空间、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于行业报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报业转型使行业报原有的报业体制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制约着行业报的有序发展.全媒体建设虽不能规避竞争的激烈,却相当于一份"保险",可以分散行业报的竞争风险.发展全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改革体制、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诸多因素.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蓝海中,行业报该如何看准问题、适应需求,实现报业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下行业报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险报业")作为全国第一家整体改制的媒体企业,不论是在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新技术的应用或全媒体建设方面,都是行业报的先行者之一.为此,我们专门访问了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  相似文献   

7.
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于行业报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报业转型使行业报原有的报业体制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制约着行业报的有序发展。全媒体建设虽不能规避竞争的激烈,却相当于一份"保险",可以分散行业报的竞争风险。发展全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改革体制、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诸多因  相似文献   

8.
扩大信息量,确立新闻的主体地位伍进一在近几年的“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广告大战”、“发行大战”中,中国报业正在经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给中国报业的竞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要求这种竞争应在更...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8,(5)
与报业经营思路的大发展相比,中国报业在运营体制机制上,改革却依然显得谨慎有加。体制机制改革是报业改革的根本,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报业又该怎样重塑市场主体,为报业集团赢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合法身份?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问题在一些报业集团老总心里纠缠成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业的市场化转型是报业“全媒体”转型实现的进路.报业进行了市场化转型,才能推进传媒体制变革,释放传媒产业能量,增强报业竞争实力,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走向媒介大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与报业经营思路的大发展相比,中国报业在运营体制机制上,改革却依然显得谨慎有加.体制机制改革是报业改革的根本,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报业又该怎样重塑市场主体,为报业集团赢得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12.
回归消息的主体地位迎接新一轮报业竞争彭朝丞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报业正在经历“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如果说,从前几年的“扩版大战”、“周末版大战”中,兴起的花边新闻、透视新闻、长通讯、大特写热,已使这种竞争在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13.
各位朋友、各位新闻界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报业现在处于一个大发展的转型期。报业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逐步确立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展思路,同时自身的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取得进展。报业内部、报业与电视广播杂志及新兴媒体的争夺与广告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一竞争中,报业的体制、理念、机制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新报业不断被采用,这些正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迹象。中国报业的现状有这么几点,一是关于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结构。报纸的总数在稳定增长,中国报业走向市场,从事产业化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报业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负担,亦即观念、体制、市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制约与竞争局面。一直作为宣传喉舌的党报,经过近30年的改革,经历了“一元体制下的条块分割——事业体制企业化管理——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的发展阶段,虽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事业属性与产业化的体制矛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改革政策对中国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报业也不断调整并创新体制内容与制度建设,始终担当“改革先锋”.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深化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了宽松环境,中国报业积极拓展子报业务,改进印刷技术,成为“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逐渐通过业务合并与制度创新,形成了多家大型报业集团.进入21世纪后,中国报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开启了报网融合之路,探索在传播渠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网络化发展路径,尝试度过“报业寒冬期”,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报业的经营者 ,已经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竞争的压力。昨天还在同行中谈论的WTO ,一下子来到了面前 ,使报业的国内竞争提升到国际层次 :国际舆论环境、国际新闻管制、国际资本、国际运营手段、国际人才竞争等等 ,使中国报业面临巨大的反差和险恶的环境。无庸赘言 ,中国报业的机制以及改革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还落后于中国其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活力不足 ,带有更多的计划经济色彩 ,远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参与国际媒体竞争的要求。所以 ,如果不能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健身强骨 ,去赢得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那么损失的将不仅仅是报业本…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不仅仅是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已经过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报业无论是宏观治理整顿,还是局部调整改革,都体现了一种务实、求新的品质。在这一年里,中国报业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结构性的调整,将对中国报业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结构性调整,是2003年中国报业发展的一个主题。 除了从2003年7月开始,各相关部门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报刊治散治滥的精神所作的整治外,传媒集团及各个传媒自身,也都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区域市场也在按报业竞争与发展的自身规律,进行着一场重新“洗牌”。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示,报业区域市场的格局在发生新的变化,竞争态势在加剧,市场的开放度在增强,市场的进入“门槛”在提高,对从业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本刊选取了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报业市场,约请业界有关研究者、资深媒体人士、新闻院校学者,对其所在区域2003年的报业发展情况作一客观的描述,从中或许能够看出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及发展态势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9.
邓晓艳  刘爱萍 《今传媒》2006,(11):14-16
中国报业改革“必须先开渠后放水,如果先放水就会泛滥了。”创新激情在燃烧,报业改革正当时。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首次公布的《全国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围绕“科学发展”和“全面创新”深化我国报业改革,要求用创新的思路,切实推动报业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报发展报业集团的思考《黔江日报》唐梓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和逐步完善,报业与其他行业及其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报处于不利境地。从分析制约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报发展的因子入手,我认为向报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