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5日至7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日报社“重走张库大道”新闻采访团圆满完成了跨越中、蒙、俄三国的大型新闻采访任务。采访团采写刊发了20多万字的新闻稿件.上千家网站、报纸、电视台进行刊播和转载,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地市级新闻媒体组织这样大型的跨国新闻采访,在我国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张文祥  张蔚青 《青年记者》2002,(6):31-31,56
3月22日,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张高丽在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把民营经济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三个“亮点”之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仅仅两天后,即24日,济南市委就派出民营经济新闻采访团、赴江苏、浙江两省取经。  相似文献   

3.
茹希佳 《新闻实践》2005,(12):46-47
今年,笔者跟随中央新闻采访团参加了两次大型的新闻报道。一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采访团,另一次是知识型技术工人邓建军先进事迹采访团。在这样大型的、集束式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报道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具有可亲、可近、可感、可悟的效果。 挖掘鲜活因子 由中宣部组织的大型新闻采访团,报道的主题都是当下社会关心的话题或是近期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因此,采访团一到当地,就会得到当地方方面面提供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汇报》首席记者江胜信在2010年第1期《新闻实践》刊文,总结了她多次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集体采  相似文献   

5.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6.
当5年前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香港会展中心的中英政权交接仪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分别从陆地、海上和空中进发,于公元1997年7月1日按照《驻军法》准时进驻到香港的14座军营,开始履行香港防务。5年过去了,驻港部队的表现如何,世人无不关注着。迎着维多利亚港湾温热的海风,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的“中央与军队新闻采访团”一行10人,于今年6月3日抵达香港,走进紫荆花盛开的驻港部队军营,开始了紧张的采访活动。采访团成员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前夕,由33家媒体40多位记者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到内蒙古,风尘仆仆穿行于12个盟市采访,行程8000余公里,一步一个脚印地丈量着发生在内蒙古大地上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罗晓憾 《新闻窗》2007,(2):38-38
应省委领导的邀请,3月8日至13日,首都新闻单位贵州考察采访团在贵阳、遵义、黔东南州、黔南州和安顺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采访。  相似文献   

10.
易欣 《新闻爱好者》2006,(2S):15-16
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眼泪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4,(11):38-38
不少记者大约因见多识广的缘故,对被采访的对象,不大容易被感动,更不要说流眼泪了,但这一回,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央新闻单位周国知事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鄂西南高寒山区采访时,被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CCTV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次令人感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广播》2007,(6):I0003
2007年6月至12月,河北电台组织策划了《强省之路燕赵行》大型系列报道,联合全省11家市台组成采访团走进11个地级市,以沿海强省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选取各市最具特色、最为典型、最能给人启示和鼓舞的亮点进行采访报道。截止12月中旬,采访团已采访十个市,播发报道近千篇,为全省的科学发展、共创和谐强省建设营造了舆论强势,为打造全省大广播格局和广播新闻互动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各级领导、广播同行和广大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面对“封锁”:“3.31”千岛湖事件采访追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31日晚,浙江淳安县境内千岛湖湖面 发生惨案,3名歹徒登上正在航行中的“海瑞”号豪华游艇,劫财烧船,致使船上24名台胞和8名船员、导游全部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3.31”惨案。 惨案发生后,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封锁新闻,海外媒体先人为主,不顾事实真相,炮制了大量“推测性”的新闻,一次偶发性的突发性事件被描述为“有军警参与”的政治事件,海峡两岸关系陡然紧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形成的良好政治局面也受到严重冲击。就在这样的“封闭性”新闻背景下,文汇报先后于4月2日、3日、4日连续报道了“3…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对外报道正式拉开帷幕,始于去年10月昌都解放的庆典。分社所有记均参与了报道,5月11日,新华社总编室派人随中央外宣办组织的采访团抵藏,进一步加大了对外报道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采访写作好比蜜蜂酿蜜 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一条新闻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的现实性内容.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实,是不是都是新闻?又如何才能成为新闻?这就要求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新闻行业的发展。本文围绕新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应对与创新策略来展开研究。第一、二章分别介绍了新媒体具有与科技关系密切,突破时间的限制等两个特点以及记者在新闻采访时面临的四个挑战。第三章叙述了三个创新层面,即技术上、表现形式上和语言表达上创新。第四章展开描述,分别从新闻素材、新闻时效性、新闻内容、表达方式以及准备工作等五方面来分析具体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走进西藏     
王芯克 《新闻实践》2006,(9):I0004-I0004
为了加强东西部新闻界的交流,增进浙江记者对西藏的了解,从2006年7月26日开始,省记协组织的“浙江新闻记者采访团”一行17人赴西藏异地采访11天。在西藏期间,采访团的记者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困难,参观考察了青藏铁路、布达拉  相似文献   

18.
赛宗宝  马三成 《军事记者》2005,(8):39-40,47
初夏5月,我俩奉命参加首都新闻媒体采访团,赴青海省军区果洛军分区实地采访。想象着那抬足可涉云、举手可摘星的青藏高原,想象着那黄河源头“格萨尔王”的故乡——果洛藏族自治州,心头充满了神秘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20.
二、抓好新闻由头,追踪采访新闻事件多个现场,获取现场短新闻的资料。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记者每天碰到的都是新问题。新闻要求“新”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主动进取精神和独创意识。诚然,现场新闻有不少突发性事件是记者无法事先预见和准备的。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已发生了稍长时间,如果记者作后续采访,写成现场短新闻则时效性差;若是不写又太可惜。因而,抓好新闻由头不失为补救时效性差的好办法。一旦抓到好的新闻由头,记者就应该有所准备地深入到新闻由头发生的现场,去捕捉新闻事实。每一个发生在现场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