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尼尔·波兹曼对麦克卢汉思想——"媒介即是讯息"的传承是波兹曼理论构建的基础,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同麦克卢汉一样,视媒介本身为一种环境,而非媒介传播的信息,所以,波兹曼媒介理论关注的是媒介技术自身对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理解波兹曼对麦克卢汉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运用是理解媒介环境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西方著名思想者埃里克·哈弗洛克是被波斯曼誉为和麦克卢汉并列的经典学者.他重视研究媒介形式本身,试图去理解特定媒介如口语主导社会中的社会运转、文化产生情况.哈弗洛克和麦克卢汉同为媒介环境学第一代的代表人物,都对媒介环境学的基本问题成形作出了贡献,他不仅在学术地位、经历、著作、影响等方面和麦克卢汉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并且,他还影响了麦克卢汉.作为学术思想深邃、影响广泛长久又富有争议的学者,哈弗洛克的思想宝藏亟待挖掘.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研究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关于媒介技术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虽然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媒介技术研究学派,但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很多。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三论",被认为是媒介技术研究学派的集大成者。但麦克卢汉的理论受到的争议颇多,一度在20世纪80年代低迷下来。继承麦氏理论的美国学者梅罗维茨大胆吸收了麦克卢汉理论的精华之处,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进行定位,独创了富有特色又具有开拓性的"媒介情境理论",很好地揭示了电子媒介如何引起场景、信息系统和行为的变化。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基本立场或方法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媒介存在论",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并不是主体间或主体与客体之间传递信息的中性管道,而正是媒介构成了自然和人性。媒介或者说技术是人的延伸,人们在媒介技术中能够看见自己的映像,反思媒介亦是反思人性。麦克卢汉把人性问题从一个形而上学的玄思问题,转变成了一个媒介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正非 《新闻传播》2012,(8):127-128
长期以来,人们对冷热媒介理论存在着不解和误读,而冷与热体现在媒介呈现的信息量和人们使用媒介时的投入量上。冷热媒介理论为理解媒介提供了新的角度,是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的基础,理解冷热媒介的概念对于理解麦克卢汉及其媒介演进理论,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常志刚 《东南传播》2011,(11):104-107
本文对麦克卢汉媒介研究中有关媒介教育的理论建设和领域拓展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进行梳理。试图探究其玄妙的格言警句式的媒介理论中,可用于指导媒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概念体系。本文认为,麦克卢汉较早地介入了媒介教育的领域的研究,他的媒介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电子媒介革命与媒介教育,反环境即媒介教育及媒介研究与媒介教育等方面的论述。他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谈到麦克卢汉,新闻传播学界无人不晓。而在30年前(1983年)我们知道这个人时,其论点被说成是奇谈怪论。10年后,才有了他的成名作的中文版,即何道宽翻译的《人的延伸——媒介通论》,这是他的代表作,原名应该是《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但为了好卖而被改名。理解媒介》的论述方式按照现在的学术规范来套,似乎算不上理论研究,但麦克卢汉做到了用一种近乎炒作的方式把媒介的人类学意义提炼出来,给后来的媒介环境学派开辟了思路。现在麦克卢汉火了,因为传播科技的急遽发展验证了他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2013年10月25日,何道宽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沙龙上谈的第一个话题便是:"麦克卢汉带给  相似文献   

8.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是一种传承和再接再厉.作为一种传统媒体,电视的生存空间不断被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所蚕食,本文希望从麦克卢汉媒介杂交理论视域出发,立足于错综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尝试性地从三个方面对电视媒介的生存空间保全或开拓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对当前的媒介融合以及电视媒介生存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9.
冷热媒介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负盛名和饱受争议的媒介理论家,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深入影响不断证实着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前瞻性和合理性。然而,在学界,与麦克卢汉的媒介信息论和媒介延伸论相比较而言,媒介冷热论的精确性、实用性却饱受质疑和攻击,一直争论不断。这与麦克卢汉独特的研究方法不被人们理解和重视有密切关联。鉴于此,文章先对麦克卢汉独特的研究方法进行一番考察和探讨,在明晰其运思过程的基础之上阐释与还原麦氏的冷热媒介理论,旨在引起人们对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这一重要传播学理论的反思和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被誉为信息时代的先知。从"媒介即信息"到"地球村",麦克卢汉开创了媒介以及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对其媒介核心理论的解读,重新审视其"技术决定论"思想,以达到我们对其"技术决定论"思想的理性认识,给今天媒介研究以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的篇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于以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为研究焦点的麦克卢汉理论进行新形势下的再探讨、再认识。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 ①分析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当初的魅力所在以及在新形势下重放光芒的原因。 ②讨论以往学术界对该理论的一些批评。 ③结合当前的传播新环境,理性地审视、评判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学术界以往对该理论的主要批评,以期使麦氏理论在新形势下重新起到启发学术界审视媒介的社会影响的思路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基于最广义的媒介观,从"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角度来考察媒介,对于"媒介"概念作出了一种极为宽泛的理解。基于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观点,本文主要分析人与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代,当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人称“传播学怪杰”的著名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接连发表了三本论述传播媒介的著作:《古腾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1962)、《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964)和《媒介即讯息》(1967),提出了他的以“媒介即讯息”为中心论点的媒介理论。他以一系列大胆创新的论断,呼唤人们研究传播技术/媒介除运用于传递讯息内容以外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讯息——各种传播媒介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一时,麦克卢汉不仅在学术界声名大噪,而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倍受重视。他的新颖论点,启发、吸引了许多学者对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道静:“媒介是人体扩张”的最早提出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祥 《编辑之友》2015,(9):100-103
1946年,胡道静提出“媒介是人体的扩张(延伸)”的观点.该观点的提出既出于他对进化论的深刻理解,又从另一个侧面为进化论思想提供了注脚与阐释.在他提出这一观点18年后,麦克卢汉提出了同样的论断.对“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扩张)”的观点,人们只知麦克卢汉,而不知有胡道静.这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我国大量译介有关,更与学界对两者的媒介研究重视程度不一的状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理解媒介:国内麦克卢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麦克卢汉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介绍到专题研究到深度挖掘的过程,学术界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于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主题回归方面尚待清理.  相似文献   

18.
麦克卢汉继承并发扬了伊尼斯的媒介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简要梳理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内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走向成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提出阶段.《机器新娘》是麦克卢汉对当时社会流传的广告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流露出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早期观点.他从印刷媒介出发,解读了近60种广告图片,抨击了新技术对社会大众的裹挟和规训,批判广告中泛滥成灾的性与暴力暗示,强调社会大众需要对新技术、广告持有批判性接受的态度.①他认为专业化与工业人携手步入了机器建构的虚幻世界.新技术将人们从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转移到技术控制生活的牢笼中,人创造机器却被牵制在机器周围.每一种社会形象背后都是一种技术力量,新技术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撕裂了正常的生活,建构了新的生活空间、个体角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9.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麦克卢汉Mcluhan的传播思想是从技术变化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出发的,直接师承了哈洛德·英尼斯INNIS。只不过,麦克卢汉关心媒介超过关心文明,从媒介的技术出发来阐释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并提出了似是而非的冷热媒介区分。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持媒介技术决定论,麦克卢汉忽略了传播关系的支配作用,而信息传播的效果实际上离不开社会主体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影响和支撑麦克卢汉思想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天主教、艺术和技术.在麦克卢汉看来,这三者都是人的延伸,都是“媒介”,因而又都合成一体,形成了麦克卢汉思想架构之中一个几乎完美的“三位一体”.这“三位一体”造就了作为思想家和预言家的麦克卢汉,也成为我们理解他的一条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