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但在选拔的过程中由于人才测评相对滞后、技术应用不足等原因,造成高校创新人才的测评与选拔出现问题.文章通过建立科学的测评模型,计算出创新人才的选拔权重,以期为创新人才的选拔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健 《现代语文》2009,(8):29-29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中国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尚勇在第6期的《求是》撰文说,科学认识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更新人才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促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关键。在人才观念上,要坚持四个不可:(1)不可用选官员的方式选拔创新人才。一是不能在素质上要求那么全面,要重其特长。二是用选拔官员的笔试、面试方法很难甄别出真正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Rose-Hulman理工学院是一所典型的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该院以培养优秀的工程创新人才为己任,围绕创新人才选拔、教师创新活动、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等要素,逐步形成了工科本科创新人才集成创新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对我国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工科院校具有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并已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但这也是一个缺乏尖端竞争力的时代,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成为教育承载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引领。发现、选拔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中教育责无旁贷。笔者认为,首先要理性反思在认识和操作层面客观存在的误区,厘清一些认识,促进学校在发现、选拔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步入良好的运转轨道。  相似文献   

7.
坚持“教育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既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笔者从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重塑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力气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以及加大力度改革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必须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8.
竞赛,是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方式,随着高考模式的变化与发展,竞赛命题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初赛试题,既要体现基础,有利于教学,同时,还要注意能力和创新,把命题的重点放在为高校选择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上来,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学  相似文献   

9.
对考试与创新人才选拔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选拔的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改革的步伐,坚持发展创新教育的战略,以选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国民教育的一种模式。创新教育是把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文章从创新、创新教育、创新人才概念与创新人才特质入手,阐明了创新教育的核心观点——创新人才不完全是教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招生选拔目标上注重考查拔尖创新人才的T型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在选拔手段上普遍采用综合评价机制,多数大学侧重对学生申请材料的整体评价,少数大学侧重个人独特品质的整体评价或是对学生学习环境的整体评价,但均看重多元考试成绩和学习背景,只有少数高选拔性私立大学注重对学生非学术因素的评价。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质量和公信力的制度保障上,美国大学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制度保障缺乏透明性,考试机构和高中则主要发挥基础性作用。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启示,一是科学考查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多样性特质,二是优化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综合评价机制,三是在人才选拔过程的公平性上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人才选拔机制受阻及其控制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识人有误,察事不明,用人失当,以致贤才落选,庸人被用,这除了世事复杂,人心多变,识辩之难外,人才选拔工作往往还受到来自许多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如何减少或消除人才选拔机制的阻力,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对人才选拔机制受阻的根源以及对阻力的控制做些探讨。一、人才选拔机制受阻的根源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现行人才选拔机制存在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方面,尤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形成这种距离差,其根源主要来自于人才选拔机制本身,只有从这一机制内部去寻  相似文献   

13.
邵伟 《成才之路》2011,(34):13-I0008
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强市。丰富完善“绿扬金凤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人才思想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当今时代对人才尤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已日趋强烈:邓小平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标准及措施、人才的质量标准、人才的重要地位和选拔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要求。高校应针对目前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邓小平人才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校园环境的创新,尽快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王亚斌  罗瑾琏  李香梅 《成才之路》2014,(1):I0004-I0005
创新型人才是引导和实现创新的主体和领军力量,要培养与选拔大批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创新的目的,就必须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来看,对创新型人才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是前提,对创新型人才的特质进行界定是基础,而创新型人才评价维度的设计则直接制约着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高考,创新题也是高考试题的新方向的一种尝试.纵观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其创新源自哪里,“新”在何处,又去向何方呢?请与我一起探索“新”光大道,打开“新”结.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问题。本文主要对创新教育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提出并分析了信息化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保送生、高校少年班、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招生等考试招生政策,成为统一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补充,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关键是要在招生录取方式上处理好统一高考与自主招生的关系,在选拔标准上兼顾全面发展与学科特长,在选拔主体上促进高中学校与高等学校的协同,在选拔时点上实现早期识别与动态筛选的结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需要重新审视社会正义理念,完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科学性、公平性、持续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中与大学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当前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联合培养的成效。为了使高中和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成效,在培养单位上,要以高中为主,依托大学资源,深化合作;在培养目标上,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普及化;在选拔方式上,科学选拔,选拔性识别和过程性识别相结合;在师资队伍上,加强创新型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招生制度上,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搭建人才衔接"立交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克服操作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的“瓶颈”,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是当前多数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原油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实践,对此,笔者作一浅析。一、不拘一格培养选拔操作技能人才中原油田是一个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目前勘探局拥有的高级技能人才短缺,断层严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际、国内外部市场的不断开拓和占领,迫切需要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技师、高级技师。为解决人才存量和实际需求、时间限制与企业急需的矛盾,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知识补充———技能提高———市场需要”的人才开发模式,采取了各种培训考核、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