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阁下,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的盛情邀请, 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贵校师生发表演讲!每次出访, 我都很愿意到大学中来。在我看来, 同年轻一代多交流是一种很重要的经历, 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乐趣。我所接触的他们对于现实和未来都满怀着各种不同的期望。能够访问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是我的莫大荣幸。时代赋予中国传媒大学的重大使命, 是为21 世纪的中国培养高级传媒人才。也就在今天, 我们即将和贵校签署设立葡萄牙语中心的协议。来听我演讲的诸位, 今天是坐满大礼堂的学生, 将…  相似文献   

2.
《读卖新闻》社的调查研究总部,是1982年初在原有调查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合并扩充成立的。这个总部配备社内研究员32人,社外客籍研究员13人。13名客籍研究员中,外国研究员2人。他们都是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如原东京大学校长加藤一郎、国联大学副校长武者小路公秀、都立大学名誉教授矶村英一、东海大学教授中村诚太郎和从西德聘请的曾任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的柯里斯托夫等。  相似文献   

3.
香港大学校长遴选在一片争议声中确定了英籍新校长马斐森。港大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教授陈婉莹发表公开信,质疑马斐森的资历及其对香港、中国和亚洲事务的认识,"对于一个完全不懂中国以及香港社会运作、中港历史、不懂华人社会人与事之间微妙关系,简历上看来和人文和社会科学没有涉猎的校长而言,他要怎样维护一所大学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4.
《旧时的大学和学人》张晓雅定价:25.00元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4月书中描述了上个世纪人们熟知的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等大学的校长们;但作者并非一味地廉价地颂扬他们的才华与魅力,而是通过校长们周旋于各种势力与局面之间、学者之间的交往中凸现校长和学人们的个性,也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和局限。抛弃了党派视角和校域观念的作者更加注重史实,动态地考察了不同时期学人们的思想和立场。选题点评:大学及学人,以“旧时”标示,似带有某种怀旧意绪。不过,笔者仍本着治史须讲明故事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5.
八月十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北京市大学毕业生家长座谈会的报道,题为《勇敢地出发吧,年轻人》,很引人一读。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好。家长们侃侃而谈,他们都衷心地感激党对自己子女的培养,坚决鼓励子女们听党的话,到农村、到边疆、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家长们通过自身经历的回忆,通过新旧社会两种不同遭遇的对比,在会上倾诉了他们对党和毛主席、对新社会的热爱,向青年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阶级教育。难能可贵的是,记者把一个座谈会报道得这样生动活泼,使读者宛如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6.
张媛 《大观周刊》2012,(5):165-165,164
现在的大学课堂已很难见到80后.的身影,从大一开始班级里已经尽是90后,而9b后这个群体又是同80j后、7a后们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群体,从出生背景,到成长环境。一及所受到的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区别,9Q后呈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个群体不同的特点.这让教育者们在实践教学中遇到很多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群体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针对他们的独特教育方法.以期对改进今后的教学方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在白领群体中,他们这群人并不特殊。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在1990年代以后开始接受大学教育,此时,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世界上各种先进思潮,比如环保思潮、绿色思潮、女权主义思潮、公民治理思潮等等也在国内的大学大行其道,身处其中的他们很容易接受这些思潮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堂在非典期间功不可没,不少老师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和网络教育亲密接触。和以往的教学相比,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清华附小校长赵颖回忆说,当时学校放假后,校方和家长都急得团团转,清华同方主动找到他们,提出无偿提供网络平台支持网上开课。赵校长立即连夜召集老师们研究怎样把课堂尽快搬到网上。 赵校长介绍说,清华附小网上课堂  相似文献   

9.
樊永兵  张帆 《大观周刊》2011,(36):116-116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然而社会资源有限,国家并没有能力为这些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在这种供需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在所难免。在这个大背景中,不少学生开始抱怨社会不公平,他们将就业难的怒火一味的撒到了教育制度身上,认为大学所学东西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些学生甚至悲观的认为自己大学四年白上了,好多地方因此出现了弃考,弃学的现象。我国的高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在大学中不仅仅能够获得职业技能,更应该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全面的提升。可是大学生普遍存在功利的心理,他们认为只要大学四年努力学习,毕业后就理应迅速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实践证明,大学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必须提前进行职业规划,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那么如何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呢?本文将具体阐述清楚。  相似文献   

10.
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抗战时期,梅贻琦任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在这个时期中,树立了"行胜于言、行成于思"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大学的目的,"使个人和社会各得其所,实现共在与共长"。  相似文献   

11.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说的话。很多人记住了这句话,却忘了说这话的人。回望中国百年大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成就一所大学,既离不开大师们的传道解惑,也离不开大学校长们的筚路蓝缕、承前启后。  相似文献   

12.
这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传播学副教授鲁尔先生1976年的博士论文。由于此文首次在传播学研究中运用了文化人类学定性研究的方法,因而获得“美国语言传播学会专题论文基金奖”。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为译者所加。在此文的前言中,鲁尔说:卷入电视的观众们创造了独特的实践行为,有特殊需要的观众们还产生出复杂的行为、为了发现和记录这些媒介实践行为,这篇论文应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系统的现场观察研究所得,加上参考一些有关的、可用的、令人满意的文献、专著,提出了一种电视社会功用的分类理论。这个分类理论因着眼于媒介的传播价值,从而又发现,大众传播是一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这些发现无疑为那些研究观众行为的社会构成派的观点提供了论据。鲁尔先生是这样看他所运用的这种新方法的,他说,“在人们一般的感觉中,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只被看作是探索社会结构和社会进程的方法之一,只是实施社会研究的一种途径。但我认为,作为分析的主旨,这个词该是有特殊涵义的,它能指引研究者们按他们的题目去观察,去解释,尤其是分析那些经常被忽略的日常行为。就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来说,与其认为它是一种研究策略,倒不如说它更接近于人们所创造而构成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立命馆大学校友信息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命馆大学是日本的一所私立大学,校友们的贡献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立命馆大学非常重视校友信息的收集、管理以及利用工作,不仅建立了专门的校友管理机构,而且配备了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人员.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对校友信息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据校友管理机构负责人介绍,他们拥有建校以来的几乎所有毕业生信息,目前拥有的都是最近更新的毕业生及时信息.  相似文献   

14.
告别童年     
毕业考试,我照例考取了神泉完小第一名。 毕业典礼是在院子里举行的。山乡学校,典礼颇属草草。校长和老师们都作了讲话。他们讲了些什么,我都忘记了。但几位老师的音容笑貌,因了那别离的氛围,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在饥荒年月,他们送这样一批学生毕业,清癯的面孔上都现出难言的表情。  相似文献   

15.
据《人物》,许智宏是北京大学第30任校长,也是第一位任北大校长的北大毕业生。去年11月11日,离任前夕,他在学生宿舍和称他为“许爷爷”的学生们一起唱起《隐形的翅膀》,被媒体称为“最具个人魅力”的校长。许智宏始终认为在大学“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四个使命当中,培养人才是最核心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沪江大学是1950年以前美国教会在中国所设立的13所高等学校当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在华东和华南各地影响较大.1900年,美国南北浸礼会会议决定在上海创办大学来扩大影响,并在上海杨树浦郊区购地兴建校舍,进行筹办.1906年设立了神学院"浸会道学书院".1908年正式成立了一般性的"浸会大学",南美国传教士柏高德任校长.1912年,神学院并于大学,由传教士魏馥兰继任校长;1915年,更名为"沪江大学".沪江大学的声誉来自于它的办学特色,工商管理、银行、会计、国际贸易、化工等系在师资方面都比较有特色,受到上海中上层人士的青睐,使其纷纷送自己的子女去学习.沪江大学得到社会的重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社区服务机构--沪东公社,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服务事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争夺孔子     
西方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一向局限于专业小圈子:几个教授教几个学生,让这几个学生以后能教几个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稀有物种,不过有自尊的大学必备。他们的研究对象在学院内都与他人无干,跟学院外的世界更不沾边。正因如此,在中国如火如荼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辩论,突然延烧进西方汉学家的小圈子,倒让我们大吃了一惊:这个小圈子本来是以幽静安宁取胜。更叫人吃惊的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被一个比他更年长的同行批评,名字都写到  相似文献   

18.
葛民 《图书馆》1990,(3):15-18
需要是历史之母。“人们是在争取满足自己的需要中创造他们的历史的”。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动力论  相似文献   

19.
自我:塑造与突破——当前大学生阅读倾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顽强的拼搏,他们终于跨进了大学这座昔日梦中的伊甸园。可是,在短暂的喜悦和拥抱之后,莘莘学子们发现:理想的天平倾斜了。于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在书籍和社会之中,他们开始重新寻找自我,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向他们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与挑战。大学生便把眼光主要投向了书本。不久前,我们在河大、河师大等几所高校内对当前的大学生阅读倾向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在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又跟踪调查了近百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学新闻的学生,非常渴望了解在将来的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方法。贵刊的《名人专栏》很是受用。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老前辈从他们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撷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整理成最珍贵的心得和体会,然后把它们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我们。而且他们都是新闻界成功的记者、编辑,其经历更有典型性,所获得的经验更是宝贵。我非常喜欢《名人专栏》这个栏目,原因有三:首先,从业务上来说,无论是方向性的宏观把握,还是方法上的微观掌握,前辈们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和方法。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