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恩汉先生在《中国档案》2001年第10期上发表的《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到“档案本质属性”——兼谈中国档案学的特色》(以下简称《从》)一文,从我国当前档案学界的几个热点问题入手,对档案、文件、归档、文件生命周期等档案学基本概念进行一番析解,并着意于开掘中国档案学的特色,文章对当代档案学学科建设投以极大的关注,漾溢着可贵的理论热情。  相似文献   

2.
漫谈"现行档案"、"档案产业"等档案专业用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了《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5期晋平的《不应否认“现行档案”的存在———兼与吴品才同志商榷》后,觉得我日常使用的一些专业用语,如“现行档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档案产业”等,是否合适,是需要斟酌一下的。这里谈谈我的认识。建议将“现行档案”改称“现时档案”吴品才在《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2期的文章中说“现行档案”概念从根本上说是不应该存在的,而晋平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现行档案”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从《档案法》第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将档案定位为“…  相似文献   

3.
林清澄、刘秀荣同志最近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12期上发表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是万能的》,读罢此文,深感有必要再就所谓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讲几句话。一、还是称:“文件生命理论”更恰当。潘连根先生在《中国档案》1999年第5期上,发表的《如何认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称:“如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分析,国外虽流行‘文件生命周期’这个概念,但原来并无‘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法,是何嘉荪先生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文中首次将其称为理论,……”是不确切的。国外,早在何氏之前(依潘氏所引,何氏的《文…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普遍承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档案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则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不该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安徽师大的王茂跃同志就为此写了好几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更是直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刊登在《山西档案》杂志1997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学术交流的频繁,中外档案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我国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西方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之间逐渐发生了交流与对话。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国档案学界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我国60年代提出的‘档案形成规律理论’与外国提出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什么不同呢?我看没什么本质区别。”①也有的学者提出“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并非文件生命周期理论”②。同是文件、档案管理的指导理论,我认为两者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对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一共性论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文件向档案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归档”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档案学中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正确分析文件内部价值运动规律,是探索文件与档案转化关系的科学之路。一、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对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提出了挑战。我国传统的档案学认为,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件向档案转化.一般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现时使用完毕或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研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能否及如何结合我国实际的问题,在我国档案界引发了不少分歧意见。有人认为,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不宜评价过高;有的认为,它对中国不适用,不宜“中国化”;还有的认为,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理论,故而没有必要再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它最多只有借鉴意义;《档案学通讯》1999年第1期上发表的刘东斌的《试论档案运动周期与档案价值周期——兼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适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以下简称刘文)更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仅仅是文书学范畴的理论,并未揭示档案的运动规律,因而提出了“档案运动  相似文献   

8.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管理理论的核心部分,它首先形成于欧美国家,之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盛行。至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经过不少档案学家的努力,它已发展得较为成熟,甚至成了有些档案学家研究档案学的专门领域。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的加深,一种新的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越来越受到档案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这两种理论存在很大的争议,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以下简称“两种理论”)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其差异性,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档案学理论演变看档案管理的历史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毓域  吴莹 《浙江档案》2008,(12):19-21
西方比较成熟的档案学理论包括来源原则、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来源原则关注的是档案馆一个“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将研究的内容扩展为文件运动的全过程。从而成为从“点”到“线”的档案管理理论体系;文件连续体理论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添加了文件背景,使其理论体系成为“面”状结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历史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并得到强化与完善。由此我们认为,历史主义认识论是档案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历史主义方法论是档案实践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0.
范畴是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我们在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诸多纷繁争论中,能否从另一个角度对其进行一些分析,从中找出突破口呢?文件生命周期论是国外学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揭示出来的文化运动规律,我国学者在引进后将其与中国的文书档案理论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为生命周期理论。毋庸置疑,这对推进中国档案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对人们探究文书、档案本质及其价值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在纷繁的争论中,我们似乎忘记了在我国文书与档案是本质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西方学者在文件…  相似文献   

11.
《新上海档案》2006,(6):31-31
宗培岭在《浙江档案》2006年第3期上撰文,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存在着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联系被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档案实践.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研究不是来自档案实践需求,或是“跟风”,或是“自作多情”。翻开档案学理论刊物,不少理论文章不是反映档案实践的变迁.而是社会风貌的“缩影”。当社会上大谈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丁璇 《浙江档案》2005,(11):4-5,33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产生手上世纪中叶,这两种理论的诞生在世界档案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奠定了现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理论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将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3.
黄霄羽博士认为,国外档案学的两大理论“来源原则”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魂系历史主义”的;“国外较为成熟的档案学理论如来源原则、全宗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也都明显地含有历史主义要素”;骈且“由事由原则到来源原则,由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到文件连续体理论,其理论的演变一直是在强化档案管理中的历史主义”。可以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都带有浓厚的历史主义色彩,并且文件连续体理论较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更甚,是历史主义在档案学理论中走向胜利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析文件向档案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归档”概念发生了变革,传统档案学中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正确分析文件内部价值运动规律,是探索文件与档案转化关系的科学之路。一、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对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提...  相似文献   

15.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文件管理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西方现代档案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理论,"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②  相似文献   

16.
《上海档案工作》2009,(4):32-32
武琳、谢晓静在《北京档案》2008年第12期撰文介绍国内外档案博客的发展情况一、我国档案博客的出现与发展2004年12月24日博主"芊芊无痕"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两篇档案方面的文章。这是档案界最早在博客上发布的专业贴文。2005年5月1日,"中国档案学研究"上传了第一篇贴文《试论西周的档案管理工作》。博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是我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本文认为,《意见》表达出了当前档案工作有着新的理论方向,包括新公共服务、社会记忆在内的理论思想,如同档案学理论思想一样,对于当前档案工作都有着理论指引意义。《意见》还表现出问题导向的学术逻辑、引导档案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式变化和固化新概念、强化"三个体系"理论等特点。《意见》也给中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档案形成规律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何嘉荪、潘连根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正确道路》一文中就高度地评价了它的理论意义,认为该理论的提出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篇文章中,两位学者也指出了档案形成规律的所包括的一些重要内容:文件向档案转化的条件、档案形成规律与全宗理论的关系、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等.[1]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对于档案形成规律,许多档案学者都曾撰文论述,但总的来说,主要是集中于对传统载体档案形成规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而研究电子档案形成规律的很少.与传统载体文件(档案)相比,电子文件(档案)有着许多不同特点,那么,原有的理论描述是否也同样适用于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性呢?笔者以为,对电子档案形成规律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明确认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就可以弄清档案与文件的重要区别与联系,就会懂得档案的形成规律,有助于完整的收集档案,科学地鉴定档案价值,自觉做好档案工作."[2]因此,本文拟对传统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是否仍然适用于电子文件的转化进行相关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的结合点林清澄作者简介:林清澄,男,1941年2月27日生,山西省大同市档案局副局长,山西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背离”是档案学研究“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88年看到您向中国档案学会提交的论文《从档案的“中介性”看档案学的学科性质》认识您的。后来我在写《中国档案学会全国第三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综述和处理情况汇报》(《档案学研究》1989年第3期)时,专门提到了您的上速论文,并将其收入《全国第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