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唐词晚于花间词,作品内容虽与花间诸作有相似之处,但作法不取《花间》旧径。故《人间词话》说:“冯正中堂庑特大,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词至南唐发生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是雅化,由侧重描绘转向重于抒情,其本质特点是“以意为主”,“词中有我”。李煜词集中代表了南唐词的特点,但开李煜诃之意境、风格先河者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李煜之父甫唐中主李璟。他的词表现了词风转变时期的一些重要特点.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晚唐五代词是宋词的先导,其中比较有名的词人有冯延已、韦庄和皇甫松,其次还有李询、鹿虔扆……。但在晚唐五代词人中,不能不提到李璟、李煜父子俩,他二人中则又以李煜后期的词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在词的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世称李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因其生活经历的不同,以亡国前后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本文阐述了李煜词作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前后分期,并注意到其作品前后期的差异与其生活经历的关系,进而从这个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很有成就的一位词人,从国主到囚徒的沧桑巨变,使他前后两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时段上看,李煜前期的词多描写风花雪月,未脱“花间”习气;而国破家亡后的俘虏生活及由此产生的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为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恰恰也成就了其被称为千古绝唱一批词作,使这位亡国之君成为了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南面王”。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就南唐后主李煜后期词作对以景抒情的传统表现手法的创新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华绝代,光耀千秋。其对中国词坛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之前的男欢女爱、风花雪月、离愁别恨的狭窄境地中得到提升,加进了国恨家仇的内容。但这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无心插柳。他只不过用词记录了他的生活轨迹,却在无意之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  相似文献   

7.
李煜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使得李煜的词达到了一种深深的层次,情感思想的矛盾使他的作品体现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语言张力,前期作品体现为"意蕴冲突",中期作品体现为"情感冲突",后期作品体现为"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相似文献   

8.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憶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鹧鸪天》是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北宋婉约词中的名篇之一,向为论者所称道。然而,究竟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应视为男性,还是女性?词中所抒发的感情究竟是欣喜,还是愁恨?文学界却没有定论。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学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语文素质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鉴赏能力等。文学、音乐、美术三者是相通的,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学家都精通画画或音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名传千古,他精通音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结合学校和班级特色,让特色在语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其人生和人格却有着相似之处,且在悼亡调史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纳兰则是他忠实的传人,他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使用词写悼亡的艺术性达到了一个高峰。二者都把悼亡作为词的重要的严肃题材来看待,抒发了崇高的感情和人间的至情至爱,突破了词的题材感情界限,提高了婉约词的气质,在悼亡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表现着人们的各种情感,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着变化,到了苏轼,他用词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士大夫化"的抒情主人公,他忧国爱民,"深有抱负",他热爱生活,感情丰富,他饱经忧患,覃思深虑.  相似文献   

12.
《伤逝》是一篇具有强烈而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的小说,其抒情色彩主要表现在:作品采用男主人公涓生"手记"的形式,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并确定了全篇抒情的基调;作品运用"手记体"形式的第一人"我"的叙事方式,使小说更富有感情色彩;涓生所抒发的情感,无论是激动、喜悦,还是苦闷和悔恨都不仅仅属于他自己,同时也融铸着作者的爱憎,这就更增加了小说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词人中柳永是第一个对词体作出贡献的人,他不仅革新了词的形式,也扩大了词的内容,把词从贵族手中送回民间。他的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喜爱,但统治者与士大夫却瞧不起他的词。苏轼在不满柳永为人与词作的同时,立意要别创一格,别立一派,以与柳永争胜。他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在词调选用上也与柳永不同,结果创立了豪放一派,而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 《阅读》2023,(40):11-18
<正>六、春天三子的话刺痛了我。那个二十三岁、两腿残疾的男人,正在恋爱。他爱上了一个健康、漂亮又善良的姑娘。健康、漂亮、善良——这几个词太陈旧,也太普通,但我没有别的词给她,别的词对于她都嫌雕琢。别的词,矫饰、浮华,难免在长久的时光中一点点磨损掉。而健康、漂亮、善良,这几个词经历了千百年。属于那个年轻的恋爱者的,只有一个词:折磨。  相似文献   

15.
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成就最高的词人,一生遭际坎坷。他后期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词,是他被俘后屈辱生活的真实画卷,是用血泪书写成的不朽的生命篇章,充满了感伤主义情怀。他的生命情感和价值观念,永远留给人们一份沉思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美国英语中有许多幽默、形象、意思又模棱两可的词,这些词被称为俚语。俚语不会出现在正式的英语教学中,这也是英语学习者对一些简单对话产生误解的原因。俚语是否有资格进入正式用语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然而不管人们对俚语的使用存在怎样的偏见,仍然有大量的词进入俚语这个范畴,而且新词也在不断地涌出。既然俚语既是语言学中的一个范畴,也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就值得人们对其进行仔细研究。本文尝试对一些美国俚语词的感情色彩和文体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从清中期到近代,关于温词有无寄托形成了不同观点的争论。常州词派从风雅兴寄的传统出发理解温词,而王国维、叶嘉莹则认为温词重在客观描摹,分歧的造成是由于时代文艺观的异趣。  相似文献   

18.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叙述抒情有三种情形,其特点各异:一种是文章的情调比较冷峻,而感情非常浓烈,此时作者往往采用叙述的方式抒情;一种是叙述的文字是为升华主题、抒发情感做的铺垫,也可以说是向读者交待的感情认识内容;一种是叙述深深回味的某件难忘的事情,此事入心又不宜渲染,情感清淡深刻而不须浓烈地抒发。  相似文献   

20.
后主李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开山词宗,同时又工书画,尤精鉴赏。他的书法理论颇具造诣,对评述历代书家能溯源分流,切中肯綮,持论精当。他又重视收藏和改制文房四宝。这对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艺术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