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知沟”理论到“农家书屋”图书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知沟”理论的内涵解读,明确了我国城乡“知沟”现象存在的原因,结合当前“农家书屋”建设,提出了城乡间“农家书屋”图书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闫翠萍 《东南传播》2013,(7):100-102
以湖南农村学校教育为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城乡学生间的"知沟"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新媒体对农村学校教育的巨大冲击。在普遍增加社会信息传播的同时,新媒体增长了城乡学生的知识,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城乡学生在同时面对新媒体时,出现了"知沟"扩大而不是缩小的现象。这一"悖论"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新媒体对缩小城乡学生"知沟"的作用显得比较有限,并且还存在着一些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网络媒体在农村稀缺的现状与原因和网络媒体在缩小城乡"知沟"差距上的优势,认为对农民进行相关"乡村教育"是体缩小城乡"知沟"差距的必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10,(11):93-93
对于"农一代"而言,城乡的"知沟"是在拉大;但对于"农二代"而言,这种"知沟"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手机网民正成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持有人群体,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网民群体。  相似文献   

5.
论文介绍了"欧洲图书馆"、"欧洲人"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以这两个项目为例,探讨了欧洲图书馆在虚拟社区建设上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以及对我国图书馆网站虚拟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篇通过王夫之先生"知"与"行"统一的教育主张,回顾其反对传统理学教育,建立具有初步民主思想新教育的历程,深刻反映了政治与经济领域巨大变动下,以王夫之为脊梁的思想、学术领域进步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7.
茹倩 《新闻传播》2013,(12):276-277
1958年"大跃进"中的新闻界,违反科学,宣传报道不顾客观事实,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极大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大跃进时期新闻报道特点来探究新闻背后的动因,并结合当前形势来更好地发挥新闻事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下社会,运用政府新闻实施社会管理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执政过程遭遇的直接挑战,是政府新闻的非均衡传播所导致并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知沟",这种"知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结构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权力和知识"鸿沟".社会分层的四个指标--财富、权力、职业声望和教育程度分别导致不同程度的政府新闻"知沟"效应,其中以财富指标导致的"知沟"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朱锋 《视听》2018,(11):113-1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都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基础上,立足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闻媒体该如何聚焦这个新时代伟大命题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本文结合绍兴市上虞区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分析绍兴市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在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始于致知,终于知止"、"知止而力行"和"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三个方面对理学宗师杨时的"学习"之道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美国传播学者20世纪70年代提出知沟假说,开始关注信息社会中逐渐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信息领域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知沟现象,特别是包括农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信息知识现状令人担忧,若不及时合拢知沟,任其扩散,将对现有社会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关注弱势群体,消除知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07,(10):34-36
传媒教育的所谓"学",就是传媒学问的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术",就是从事传媒工作的技艺,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对"学"和"术"的理解不同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论,两者结合得不好也会引发学界和业界的非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50日,某报的校样一版头条大标题及内中均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字样。校对将其改正为“城乡接合部”,但责编以“《现汉》查不到词条,读不接受”为由否定了校对的意见,导致“城乡结合部”见报。其实,校对的改动是正确的,也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诸城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较高,公共图书馆总体发展水平均衡。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时效性等特点,诸城市围绕建设"一卡通"两公里读书圈服务模式,采取建设"两公里读书圈"、实施"一卡通"服务、加强合作共建、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当然,我国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还需要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公案:《论语·公冶长》载孔子对宁武子之评语云:"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案: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谥号武。)今用:"知"者,为智巧之士所欲为;"愚"者,为智巧之士所不欲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建设对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全新的战略部署,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面临如何应对新要求、发挥新作用等问题。文章结合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从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及学科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建设策略,以期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能够在"双一流"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宣莲  秦子龙 《兰台世界》2017,(12):26-29
在2016年4月12日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当前档案信息化与互联网利用已成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趋势,怎样利用"互联网+"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成为档案人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这一主题,结合"互联网+"特点以及互联网思维建设性地提出了"互联网+"思维,紧接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进而在"互联网+"思维下提出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设想,旨在利用"互联网+"带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外有别"是我国对外传播从业者、教育者和研究者耳熟能详的经典原则,在我国对外传播历史上发挥过,并仍在发挥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对外传播的实践中,对这一经典原则误读与曲解的现象比比皆是,带来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正面作用,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整体效果。通过分析"内外有别"的现实局限性,结合我国对外传播的客观现实,指出对外传播不能仅停留在"内外有别"阶段,而应迈上"内外一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张默 《新闻世界》2012,(8):139-140
本文通过对网络中存在的知沟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网络中的知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知沟在网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覆盖城乡、以基层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络体系和建设机制初步形成。然而,由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较低、基础较为薄弱,仍存在一些问题。“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框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