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3.
空间集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趋势,这种现象亦成为2013年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热点,一二级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为这种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此同时,如何科学评估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亦成为城市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一、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驱动力是什么? 王发明、孙滕云:创意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运动与所在地域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就是多个产业的集合体,另一方面也是创意主体追求外部经济效应,分享网络创新和节约交易费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传播学和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将媒介影响力生成过程分为接触、认知、说服和二次传播等四个环节,采用受众规模、平均接触时间、可信度和主流人群比率等四个指标建构媒介影响力乘法指数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影响力乘法指数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媒介高度发达的当下社会,运用政府新闻实施社会管理已成为政府执政的重要手段.而这一执政过程遭遇的直接挑战,是政府新闻的非均衡传播所导致并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知沟",这种"知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结构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权力和知识"鸿沟".社会分层的四个指标--财富、权力、职业声望和教育程度分别导致不同程度的政府新闻"知沟"效应,其中以财富指标导致的"知沟"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论传媒产业的产权改革及思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丽勇 《新闻界》2006,(2):13-15
从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开始,中国传媒开始步入体制变迁的漫漫征程。其间,管理政策有“收”有“放”,但市场化观念逐步渗透,成为大势所趋。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提出“宏观管理机制创新、微观领域结构创新、市场组织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等四个创新,同年,传媒与文化产业被中国证监会列为十三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各类资本涌动,掀起投资传媒热潮;到2004年,《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正式以文本方式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制作业,在确保控股的前提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探索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生产营销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影响力是所有媒介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媒介影响力的广度、深度、强度和高度四个维度着手,结合著名媒体的成功经验,探析提高媒介影响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我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就新闻传播业的核心部分作出任何承诺,但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仍然巨大。在大量接触这些文化产品的同时,受众“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进而对媒介、媒介信息、媒介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会产生相应的转变”。根据中美谈判的结果,在15年内,中国依然被视为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新闻传播业开放与否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本项实证研究的目的,正是试图了解“入世”以后,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的受众将如何看待目前本国新闻传播的水平以及对未来传媒的心理期待,从而为未来15年本国传…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媒介集团化起始于1996年,十年间,媒介集团化潮起潮落,在经历了2001年前后的高潮之后,又进入一个迷惘的停摆期。从西方国家媒介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目前中国媒介产业的集中度还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因此,提高产业集中度仍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承办的"2010广告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于2010年7月21至22日在中国南京召开.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各大高校、研究所以及广告公司的68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