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车辆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4车辆模型。在路面不平度和发动机惯性力及其转矩两种输入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运用遗传算法对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比了优化前后悬架的性能指标(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变形),车身加速度改进后(0.94249 m/s2)比改进前(1.52236m/s2)的均方根值降低了约38%,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实现的悬架最优化设计对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平顺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更好的汽车平顺性,构建1/4汽车主动悬架模型,采用悬架动挠度、车身动位移、轮胎动载荷和轮胎垂直速度等4项指标进行近似衡量,提出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FA)的汽车悬架PID控制,并与基于LQR控制、基于Fuzzy-PID控制下的汽车悬架平顺性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改进FA优化的PID控制的4项指标峰值均大幅降低,峰值最高下降36.1%,证明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可提高汽车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1/4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悬架刚度和阻尼为设计变量,以车身加速度和车轮动变形两者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路面不平度输入的条件下,运用遗传算法和并列选择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对比了优化前后悬架的性能指标(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动位移),车身加速度优化后比优化前的均方根值降低了约44%,轮胎动位移优化后比优化前的均方根值降低了约11%,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实现的悬架最优化设计对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及稳定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在引入轮胎魔术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四轮转向车辆的两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同时基于四轮转向车辆的两自由度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并将此控制器应用于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前轮转向车辆相比,最优控制的四轮转向车辆实现了四轮转向车辆的控制目标,有效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四轮转向车辆的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基于流体流理论的网络简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将遗传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定义了一个综合调节时间、上升时间、超调量、系统误差等动静态性能指标函数,在给定的参数空间进行组合优化搜索,迅速求得使性能指标优化函数极小化的一组PID控制器参数,而将PID控制器应用于网络主动队列管理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大时滞和突发业务流的冲击两种情况下,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的动静态性能优于RED、PI算法。  相似文献   

6.
车辆悬架对于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和操控性都有直接影响,半主动悬架利用智能算法对悬架系统智能调节更能增加车辆在行驶时的平顺性。通过建立路面模型和悬架数学模型,分析了路面不平度函数和时域表达式。确定了悬架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建立误差动力学模型、切换面设计、模型确定三个步骤完成了悬架控制器的设计,最后针对汽车右前轮独立悬架系统使用Simulink可视化仿真软件等工具进行1/4悬架系统的仿真模拟分析,最终结合评价系统的三项指标得出仿真结果。通过算法设计与仿真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状态的改善情况,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和实验数据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模半车模型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分隔研究法,分别对1/4的垂直运动和1/2车体的俯仰运动进行独立控制,并叠加在一起来研究半车模型的整体控制;其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其相应的控制器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采用积分白噪声模型作为路面输入形式。然后结合半车模型主动悬架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该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并将主、被动悬架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主动悬架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悬架的性能特点,分别建立了被动悬架、主动悬架的车身与车轮两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Matlab软件用白噪声法模拟了路面不平度随机输入,在此基础上,对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更好地衰减振动,因此具有更佳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的主动避撞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该控制器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把古典的PID控制同先进的专家系统相结合,实现了优化控制[1],典型的工况下,对控制器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在紧急状况下能有效的发挥避撞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ADAMS动力仿真软件在ADAMS/view模块下建立了整车模型,建立了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模型并编制路面谱文件,对整车模型进行动力仿真对比分析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的悬架特性对道路友好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船舶横摇减摇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学习算法,该控制器实现了对被控对象输出的预测及PID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对减摇系统的非线性模型有较好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城市狭小空间内泊车难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平行泊车位的自动泊车系统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策略。在轨迹规划层采用圆弧切直线的几何方法进行泊车路径规划,利用三次样条插值保证路径曲率连续,基于二次规划求解满足泊车过程约束的最优速度曲线。跟踪控制层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基于PID和MPC分别设计纵向及横向控制器,实现对期望轨迹进行跟踪。通过Prescan/Simulink联合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动泊车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策略能够使车辆精确、平稳地泊入平行车位。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恒压供水系统和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在Simulink仿真软件中建立了该系统的模型,并用Ziegler-Nichols方法整定了系统PID控制参数的初值.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初值整定的恒压供水系统PID控制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稳态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路面的激励作用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和振动,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利用了模糊控制鲁棒性强和神经网络控制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对系统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同时,以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以及车身垂直加速度为衡量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在行驶中因路面激励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大幅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及乘坐舒适性,鲁棒性强,有一定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铅电解残阳极板洗涤机中提升装置工作特点及其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和PID并行控制策略,前馈控制器以CMAC来实现,并以此完成系统的逆动态模型,系统的稳定性则由PID控制器加以保证,CMAC和PID并行控制器输出完成系统的动作控制.实验结果表明,CMAC-PID控制器具有很高的跟踪能力和抗干扰性,而且响应速度快的多,并且能实现PID参数的在线自适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电梯的速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和大滞后等特点,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本文为此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算法,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和传统PID控制器相比,动态响应快,无超调现象,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使曳引式电梯实现调速过程的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传统PID控制器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导致过大的超调甚至引起震荡,从而使得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变差.针对此问题,设计了结合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优点的模糊PID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该方法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在多栖环境中的运动,设计了一款三栖机器人。机器人以螺旋机构为主要动力源,以被动轮为陆地行走机构实现三栖运动;基于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量化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指标,完成参数优化模型构建,求解结构参数最优解空间;设计双回路PID控制器和自适应Backsteeping控制器,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完成机器人位置与姿态控制;机器人姿态数据由多传感器姿态融合得到,通过卡尔曼滤波求解最优姿态角。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和控制器的有效性,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船舶横摇减摇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学习算法,该控制器实现了对被控对象输出的预测及PID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对减摇系统的非线性模型有较好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在多栖环境中的运动,设计了一款三栖机器人。机器人以螺旋机构为主要动力源,以被动轮为陆地行走机构实现三栖运动;基于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量化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指标,完成参数优化模型构建,求解结构参数最优解空间;设计双回路PID控制器和自适应Backsteeping控制器,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完成机器人位置与姿态控制;机器人姿态数据由多传感器姿态融合得到,通过卡尔曼滤波求解最优姿态角。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方法和控制器的有效性,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