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联合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来,区域旅游协作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区域竞争趋于激烈.中原城市群旅游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走区域旅游联合开发之路.区域旅游联合开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协调运作、宏观调控、合理分配和信息交流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模型的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模式。在此博弈基础上,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收益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同时结合双方博弈结果,制定了泛珠三角区域各旅游协作参与主体在不同利益空间内所应采取的协作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梅山区域旅游协作优势体现在:益阳、娄底、邵阳三市共处梅山文化核心区,形成了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构筑了大梅山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发展的交通保障;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强,市场主体有整体开发的共识和愿望。劣势也很明显,如:区域位置封闭,可进入性较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不健全等。三市政府应该抢抓机遇,通过建立区域合作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金、市场、人才等资源,实现旅游经济的共同腾飞。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区域民族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兴起,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但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要在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下与民族聚居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才能更充分地实现其经济社会效益。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尝试→资本化→科学管理→市场竞争→巩固发展”五步走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民族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合作竞争博弈的"大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过程是各参与主体之间竞争与合作并进的过程.无论是静态地分析"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城市所处的基础环境,还是动态地看其合作的历程,他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都体现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面关系.基于此,本文以合作竞争博弈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多元化、分级次的"大珠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运作策略,并从保障参与者个体利益和区域利益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体化的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客观上构成了名牌群落,需要打破区域限制,共同打造旅游产业的条件。区域旅游协作有利于旅游规划的制定,有助于改善我国各地区旅游业的不良竞争态势,有助于加强行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政府在区域旅游协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省区为单位,选取数量和质量两指标,对我国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衡量,发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且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状况、旅游资源禀赋都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州半岛地区目前仍未进入中国旅游热点区域之列,但其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尤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明显,开发潜力较大.文章利用空间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雷州半岛区域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其旅游形象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雷州半岛区域文化旅游开发途径,即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实施旅游地设施和服务的协调配合以及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旅游业作为中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对拉动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将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间旅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潜力分析,进而探讨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质是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反复进行博弈的过程.旅游目的地作为合作的中坚力量,其跨区域旅游合作目的在于实现旅游目的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区域旅游在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机制实质上就是区旅游目的地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均衡"的最终结果将促成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西部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西部地区旅游竞争力进行动态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整体旅游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区域差距呈增大趋势。西部地区旅游业仍然处于不均衡的发展状态,部分地区旅游市场波动性较大。因此,西部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市场、资源、制度和基础竞争力方面采取相应举措,以不断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产业内部的整合趋势愈发明显,区域联动步伐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我国各层次的区域联盟层出不穷,频繁的区域互动与分工协作为我国旅游业注入新的推动力.此背景下,福建旅游业应抓住海峡两岸关系持续改善的历史机遇,加快闽台旅游区域合作,凭借自身在两岸交流的独特地位契入发展大局,实现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旅游文化特色可以大致划分为"绿色"、"红色"、"蓝色"、"金色"四大板块,这些色块之间同时又存在交叉浸润的现象,这都是"调色板"效应的自然现象.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色彩.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各地的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和谐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与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旅游业整体上的差距、旅游管理体制的限制、旅游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滞后,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等。加强区域与区域间的旅游协作有利于制宁旅游规划,改善我国各地区旅游业的不良竞争态势,便于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出,便于整体宣传促销。因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区域间协作,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建立一批实力雄厚、有规模效益的旅行社,借助互联网加强宣传、开拓市场、改善旅游的软硬件环境,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在金融、交通、生态、文化等领域深入合作,康养旅游作为破解疫情下旅游业发展困境的突破点,有必要纳入区域协同范围。为推动成渝地区康养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分析了区域康养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针对康养旅游综合竞争力不足、区域康养旅游发展失衡、康养旅游协同效应不强、康养旅游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建立内外部协作协同机制、促进区域康养旅游一体化、构建区域康养旅游生态圈、培育康养旅游专业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人文资源,且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建设自由贸易港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背景下,海南民族地区迎来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文章在分析海南民族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策略,为海南民族地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并为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跨县域旅游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中国区域旅游差异化发展现状,将我国31个省区按区域旅游发展综合实力强弱划分成四类地区,利用变异系数、首位度、基尼系数等指数对四类地区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区域旅游呈非均衡发展、旅游收入省区差异显著、旅游企业分布不均、旅游教育和就业状况地区差异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出游需求,也为珠三角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根据珠三角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该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赣南地区为例,构建了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2个子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计算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进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就不同类型耦合提出相关优化对策.结果表明:赣南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性不强.耦合度主要分为2种阶段:磨合阶段、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主要分为5种类型:良好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基本不协调区域经济滞后型、严重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对赣南地区18个县市区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更精准地推动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提升,对解决区域贫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