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人物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从历史人物入手,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学生以鲜活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培育已迫在眉睫。大学生历史教育的根本是唯物史观的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的课程教学,对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唯物史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纲要"教学中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评价,是对大学生进行唯物史观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适时适当强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增强其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强化历史人物评价使学生能够以人为镜,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取材广泛,机动灵活。但要把握"五个三":即注意"三忌",坚持"三个标准",处理好三个"统一",把握好"三个原则",要树立"三个基本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增强实效性应做到四个"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情感体验、中国历史与国际背景、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功能。提高"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应该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研讨式"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实践性,增强教学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相关事件中对历史有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是"纲要"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内容.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寻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产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开设既有利于纠正旧课程体系忽视历史教育的弊端,又给新课程建设提出新问题.从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来看,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已经达到了国家设定的主要目标,而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是如何把握理论课程属性与历史课程内容的关系、如何调适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与学生主体需求多样性的矛盾.实现"历史理论化"与"理论历史化"的交互循环,开展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应是课程教学探索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历史教育的形式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达到教学目的、保证教学效果,一要从课程定位来探讨内容的空间、时间和节奏问题;二要从课程功能来探讨学科的属性、话语和效用问题;三要从课程元素来探讨历史人物、事件和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一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使得该课程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难尽如人意。应着力明确历史人物教学在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突破口,设计了以人物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注重传授理论及历史知识到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从传统的"三中心"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向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参与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从系统讲授向专题武、点评武教学转变,从知识考察为主的考试向理论应用和思想表达为主的综合性考试的转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在该课程中开展"移动课堂"模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求,得出结论.要厘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纲要"课与中学历史课、大学本科历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历史"课以及"概论"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促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历史细节论证历史逻辑的方法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佟守琴 《文教资料》2007,(31):184-18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教学中可从关注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历史问题,突出历史的"鉴古知今"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几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其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更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便都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以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历史教学法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活动课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平台。教师要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时进行德育渗透,并开创出活动课教学的新局面,使历史活动课充满生机和活力。1.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时,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研讨、辩论、各抒己见,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人"和"坏人"的判定,而主要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来讲,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给予肯定评价,而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明显的历史学特性,如果从更宽广的人文视野去观照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摆脱"政治课"与"历史课"的纠结,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历史教学本身的强大功能。"纲要"课的教学必须首先是历史教学,必须尊重历史学的学术品格,遵循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方法。其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应最终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这既有效地实现了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切中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人物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坚持真理、敬老尊贤、一心为公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历史教师要善于通过历史人物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人物的教学在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怎样讲授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学历史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人物典型的评价之所以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的基础性环节之一,在于它提供了思政课的榜样支撑、满足了课任教师的学科冲动以及学生的趋向渴求,因而丰满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性地解决了效法谁、不效法谁、为什么效法以及如何效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纲要"教学中人物典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是适应"纲要"教学要求,达成"纲要"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