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这样的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为什么秦汉的皇帝都称帝,而唐宋两代的皇帝却都称“祖”或“宗”呢?如唐朝第一个皇帝李渊叫唐高祖,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叫唐太宗;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yìn)叫宋太祖,第二个皇帝赵炅(jiǒng)叫宋太宗。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皇帝的庙号。庙号在殷代(商朝)就有了。当时有作为的君主死后,都要在祖宗的太庙里立一个庙室供奉,经常由继位的君主去祭祀。每个庙室都要有个名称,于是庙号就出现了。如太甲的庙叫太宗庙,太戊的庙叫中宗庙等。周朝的…  相似文献   

2.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甲申年(1644)4月22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是日,绾兵驻防“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大明帝国宁远总兵吴三桂开关揖入宿敌,清兵占北京,下江南。爱新觉罗·福临成了天下共主。  相似文献   

3.
刘海琴 《中文自修》2004,(10):50-51
提到“皇帝”,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被“山呼万岁”的古代君主。但是,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皇帝”来称呼君主的呢? “皇帝”始于何时? 最早称“皇帝”的是秦始皇。在此之前,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既不称皇也不称帝。如大家熟悉的商纣王、周武王等,都是称王。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帝”字很常见,但是从采没有用来指人间的君主的意思,而是指“上帝”,是天神的称号。春秋时期,在南方的楚国率先自称“王”,表示和周王分庭抗礼。到了战国,大国如魏、韩、赵、燕、齐、楚、秦等,都先后称王。发展到后来,势力强大的君主不满足于称王,竟然将过去专指天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都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 ,可是惟独元朝皇帝死后没有留下宏大的陵墓。这是因为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与其他朝代不同。元朝皇帝死后的安葬仪式很简单。皇帝死后 ,用两片厚木板按人形大小凿空 ,把遗体放入 ,再将两块木板合上 ,就成了皇帝的“棺材”。然后挖一个很深的坑 ,把“棺材”埋下去 ,用很多马把这里踏平 ,不留任何痕迹。同时派兵封锁住这一地区 ,不准任何人入内 ,等长出青草 ,与四周地面相同时 ,这些兵才撤走。这样 ,长眠于地下的皇帝们方能免去盗墓贼之类的骚扰。元朝皇帝为何没有陵墓@刘新军…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称“皇帝”的是秦王赢政。他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威德比古时候的三皇五帝还大,就采用了“皇帝”这个名称。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一直相沿。在位的皇帝为了纪年要采用一些吉祥的字眼做名号,叫年号。年号一般用两个字,如“大业”、“贞观”、“开元”等。皇帝有年号是从  相似文献   

6.
王莽辩     
在中国史册上,有作为、影响的皇帝不在少数,特别是各朝的开国皇帝大都占有光耀的一页。然而,同样作为一代王朝的开国君主王莽,在历册上却被说成是欺世盗名、阴险狡诈、善于权术的奸佞之辈,并终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倘若作为文学形象,这样塑造故无不可,但作为历史人物记载,就未免有悖于历史真实而过于脸  相似文献   

7.
1871年1月18日,普法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告成立。关于这一德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丁建弘教授在《德国通史》中提到一个微妙的历史细节: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意接受德国各邦君主奉献的皇冠。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得知各邦的君主都同意新宪法以后,威廉一世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  相似文献   

8.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9.
从共和总统到洪宪皇帝──袁世凯洪宪复辟的历史透视纪能文洪宪复辟是近代中国民主发展史上的一场悲剧地是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闹剧。在做了4年的民主共和总统之后,他竟然从“即改为君主也未必有以加此”①的位子迫不及待地爬到炉火上去,登上了洪宪皇帝的宝座,以至身败...  相似文献   

10.
王璐 《初中生辅导》2014,(19):25-26
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每当开国君主“正位建号”或其后裔承袭帝位时,都要举行隆重的“上尊号”仪式,以表示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另外,皇帝也要给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尊奉正式的称号:“太上皇”“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些也称为尊号.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为封建帝王的光绪皇帝应该怎样看待?如何评价他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的评论。1987年1月19日天津日报载文就当前史学界关于光绪皇帝研究提出了“洋务派皇帝说”、“维新派皇帝说”、“爱国开明皇帝说”和“转变皇帝说”四种观点,那么这些说法那一种更符合实际些呢?我以为这还需要对光绪帝一生的所做所为加以历史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评价。本文通过对光绪帝在位时所经历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谈一点粗浅认识。光绪帝生于公元1871年,1875年即位,他一共在位时间34年。在这34年中,中国历史上相继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之所以只为汉代的佞幸之徒立传,主要因为他们多是皇帝的男宠,而西汉皇帝喜好“婉佞”男色的性取向,又直接导致了官场谄媚作风的滋长蔓延。作为这种风气的受害者,作为有良知的史学家,司马迁憎恶阿谀奉迎的官吏,憎恶以色侍主的佞幸,憎恶喜好男色的皇帝,自当是情理中事。因此,他要把那些佞幸之徒连同他们侍奉的君主刻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以警示后人,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13.
皇帝这一称号是赢政的创造,它的产生是中国历史由分裂到大一统的标志,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的需要。皇帝借神和上帝的称号成为神权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产物,不仅与古代西方神化自己的君主不同,亦与仿自中国的日本天皇称号也不同,因为二者的环境和观念完全不同。赢政自称皇帝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五德终始论,而这一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说明秦取代周是天意,却也可以使其他有意角逐皇帝者藉此论证其取代秦亦是天意。  相似文献   

14.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年号康熙正是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是为康熙。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在清朝前六位皇帝中  相似文献   

15.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诸葛亮引用历史经验告诫阿斗的话,语见《出师表》,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务方针的意思并不高深,犹如说“要吃饭,不要吃屎”,为的是皇帝好。所以历采的皇帝都懂得,历来的皇帝都同意.没有人提出“亲小人,远贤臣”的口号和它竞争。  相似文献   

16.
君主制指国家最高权力在实际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包括国王、皇帝、苏丹、大公等)担当国家元首,终身任职.君位一般世袭。这种政治制度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有30个君主国.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清道光年间,英国向中国销售鸦片已有百年历史,不仅从中牟取了大量暴利,还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一天,正当道光皇帝召集文武大臣筹谋禁止鸦片之事时,英国驻印度舰队总司令马他仓下来战书,上面写着一则上联,要我国在三天之内对出下联,不然,请尝他们战舰的厉害。这上联是:鸦片,鸦中有鸟,选鸟出联:晏鸟鹞昆鸟鹏,四头大灵鸟,乐飞上界;这分明是蔑视我中华,在对我进行蓄意挑衅嘛!联选“鸦片”中之鸟出题,足见他们热衷于鸦片贸易的狼子野心。“四头大灵鸟”,可看出他们那自命不凡、涂脂抹粉的样子!至于“乐飞上界”,不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君主专断一切,皇帝既利用国家暴力机器大造皇帝至上的舆论,对人民进行威慑。与皇帝有关的种种专门称谓,从侧面反映出专制主义的淫威在古人思维和心理上的表现,本文对此试作一简要说明。一、皇帝专称是抻化皇权的手段对天崇拜是原始氏族时代的产物。战国末期,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步形成,对天崇拜的观念也被帝王利用作为神化皇权的工具,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情都与“天”发生了联系:臣民朝拜皇帝叫作“朝天”皇帝的容貌叫“天颜”,他的内心意愿叫“天心”、“天意”,其听闻叫“天听”,皇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与文学:大相径庭的两个刘邦形象 以同一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而塑造出大相径庭的形象.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不乏先例。但是,同以刘邦为蓝本、又同以刘邦做了皇帝的第十二年十月“还乡”为创作素材.司马迁和睢景臣却给我们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且尖锐对立的形象.实属罕见。这两个刘邦:一个典雅庄重.是关心民生、对故土乡亲一往情深的贤明君主;一个则低俗卑劣,是恶德昭彰的小人、市井无赖。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反元起事中一个极为活跃的人物,是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1);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2);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