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近3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和赛事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第22、23届世界大冬会主要以改建和建设临时场馆为主,资金投入较少,第24届世界大冬会场馆以新建为主,资金投入较多;因斯布鲁克市的比赛场馆布局较紧凑,都灵和哈尔滨市的比赛场馆布局相对分散;因散布鲁克市和都灵市在大冬会举办后将大部分场馆转成赢利性场馆,哈尔滨市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制约,大冬会场馆的经营权存在较大分歧,场馆赢利能力较差.据此提出哈尔滨大冬会比赛场馆赛后综合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举办大冬会对哈尔滨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筹备情况及对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地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在对哈尔滨大冬会生态环保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大冬会场馆的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划体育场馆设施、用“绿色”理念指导体育场馆的施工建设、在交通与废物管理领域努力推进节能和减排工程以及充分考虑大冬会后体育场馆的开发与利用等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大冬会对哈尔滨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哈尔滨世界大冬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国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从场馆对大众健身开放、闲置场馆经营项目、场馆周边人群的消费意识、场馆冠名权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场馆使用存在:闲置场馆场地主要举行大型文艺活动、出租给公司做写字楼等非体育用途的商业行为,没有给予大众健身更多的使用空间;在被调查的国有体育场馆中只有20%的场馆进行冠名,体育场馆冠名权开发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体育场馆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实地考察、文献分析以及生态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本原理等。通过研究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特点和表现,提出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措施。认为,大型运动会引起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体育场馆设施建设;(2)建材的使用与废弃;(3)城市环境污染;(4)场馆设施与交通能源利用;(5)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利用等。在举办大型运动会中,要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制定大型运动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规划,二是促进公众参与,加强城市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5.
比赛场馆运行保障工作是确保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各项赛事活动有序组织开展的基础。在探讨体育场馆运行保障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体育场馆运行保障难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5个比赛场馆为研究对象,对其保障难度进行了评价;最后探讨了体育场馆运行保障难度和保障人员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军运会场馆中保障难度较高的场地依次为体育中心、海军五项场地、足球场、网球中心和现代五项游泳馆等,而各场馆运行保障难度系数与保障人员数量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对改进体育场馆保障团队的人员配置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新建和改造的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从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场馆的功能定位、赛后的利用、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武汉市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2013年辽宁省将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承担比赛任务的多所高校需新建全运会比赛场馆。结合高校全运会场馆具有全运会比赛用场馆和高校体育场馆的双重身份的特点,就如何实现"赛时好用,赛后用好"的目标,对第12届全运会高校比赛场馆的设计建设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与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经营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开放形式与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发展较快,8年增长近3倍,并出现了部分新兴项目及新型多功能场馆,但是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以小型化、中低水平场馆为主;有近59%场馆不对外开放,22.2%场馆部分对外开放,12.8%场馆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形式有无偿开放、部分有偿开放、租赁开放3种;经营管理方式有体育学院、系(体育部)经营、场馆中心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4种。建议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时段、选择场地,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推行有偿服务。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梳理、研究和借鉴国内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理念及赛后利用经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的3种模式,提出了省运会后嘉兴市投资新建和改造的一批大型现代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5个基本原则以及省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6条建议,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为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需要新建、改建大量体育场馆,为规避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风险,应予以提前谋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在对十二届全运会场馆概况及部分场馆运营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文化及自然与地理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全运会场馆赛后运营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赛后运营策略,以期为全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符合实战训练理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观察与数理统计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并对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成绩优异国家训练思想与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这一项群的训练特征和符合实战需要训练理念的理论基础.从而提理出这一项群先进的符合实战的训练理念,如强调训练中球员态度和训练作风要符合实战要求;高强度对抗是实战训练的核心;重视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细节;以防促攻,提高整体水平;超比赛负合的训练;强化体能训练,重视力量训练;按照完整的攻守体系设计训练;心智训练的贯穿性理念等.为我国本项群各项目的提高与发展,并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成功圆满地完成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项目的竞赛工作,从竞赛委员会的角度,对第11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竞赛组织筹备、规划以及执行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大冬会竞赛组织工作应明确上岗人员职责,做好比赛项目预案,加强对各级裁判员的培训,强化意识,加强在认识和各环节工作的协调配合以及裁判员的工作质量等问题,为2009年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高山滑雪竞赛组织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国第11届冬季运动会单板U型场地滑雪比赛的现场观察,以及对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和相关人员的访谈、调研,试图发现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发展现状和制约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尖子选手实力突出,后备新秀技术水平偏弱,出现“两级”分化;比赛场地、器材、服装等条件相对较差;整体教练员水平和运动员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科研保障和医疗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是制约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体制上没有形成“网”或“龙”的队伍衔接结构。从队伍建设、科学化训练、运动技术改进、后备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2009年大冬会场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8,他引:0  
唐云松 《冰雪运动》2007,29(2):8-11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大冬会举办城市的场馆建设新趋势、特点及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其他城市场馆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科学合理、高效节约地搞好大冬会场馆建设及其赛后的使用,对促进城市建设、繁荣当地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竞赛组织人员培训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0  
哈尔滨举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需要大量的竞赛组织人员,这些人员的素质、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本次赛会举办的质量。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大冬会竞赛组织人员培训的目标、意义和作用,并对做好培训工作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分析认为,全民健身运动竞赛和奥林匹克运动竞赛的目的、形式和价值有其本质的区别.因此,按奥运竞赛的办法举办全民健身竞赛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大冬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赵宁 《冰雪运动》2008,30(2):51-54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比赛结束后,高校体育场馆如何管理、经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高校大冬会体育场馆的管理机制应以体育部门为主、后勤部门为辅,以协作式管理机构设置为佳;资产经营制、风险抵押和抵押租赁等承包制应成为其管理与经营的模式。提出场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要求,体育场馆的收费、风险管理和使用者管理等制度建设,以及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的评价方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合理设计二青会场馆,实现二青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近三届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和利用经验。针对二青会主赛区的场馆,对场馆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场馆建设的优劣势。结合二青会场馆自身的特点,利用场馆变换模式、多元化利用模式、分割模式、临时场馆利用模式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借二青会场馆,促进特色旅游发展;携二青会场馆,促大众体育发展;借二青会场馆,促体育竞赛发展这几个方面入手为赛后场馆制定一份策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