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生活化不仅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要注重从日常数学到学校数学的提升.教师要转变教育现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  相似文献   

6.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七年级数学.  相似文献   

11.
邹安碧 《贵州教育》2007,(16):35-36
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必须服务于生活.我们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也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备课,每位教师都有很多感慨,有自己独特的备课方式。下面谈一谈对备课的三点心得认识。一、多读书、学会学习有幸听过刘德武老师讲的《斐波那契数列》,我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刘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到数学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近。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上个学期学完《圆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我认为要在课堂中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应从以下“四个让”着手: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都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数学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越来越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严重背离.数学日记,将书本中的数学和学生生活的数学得到一个完美的平衡及和谐的统一,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多数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的优劣。教师每节课都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教师经常按部就班地重复着所教授的知识,忙着赶进度、进行测试,而学生每天都有一堆的作业在等着他们做。如此反复学生能不对这些枯燥的学习厌烦吗?数学教学本来可以很有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实际上,很多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数学源自生活,数学学习更应从生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学学科逻辑思维要求过于严格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表现的是一种沉闷和枯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很多学生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更好地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调节课堂氛围,我认为有必要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生活情境呢?下面,我结  相似文献   

18.
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作为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数学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从实践来看,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有必要对“数学生活化”作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经常要进行测试,测试后的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而很多老师会把试卷讲评课上成对答案课:第一题A、第二题C等;或会把试卷讲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教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教材中虽然有很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只重视技能与技巧的训练,数学课堂上只讲抽象的数学公式和结论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与应用方法,从而造成了学生只会计算而不会将所学知识运用的生活实践中,更无从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