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死时听到了苍蝇的嗡嗡声》是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作之一,诗歌短小精悍,反映对于“死亡”和“永生”的思索,从而对“永生”提出异议。诗歌形式优美,内容深刻,二者巧妙结合,完美统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哲学观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600多首"死亡诗歌"贯穿着一个主题:死亡=永生,死亡≠永生。笔者认为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历程事实上是诗人人生信仰转变的文本体现,本文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宗教环境,从诗人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死亡诗歌"分析等多方因素探析狄金森个人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死亡”与“永生”一直是艾米莉诗歌的重要主题,她一生共写下五六百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在这些诗歌里,她不止一次地从特殊视角,以起死回生者的身份来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死亡全过程,并对周围人们对其死亡的反应作了大胆的想象和精湛的描述.章文尝试依据无意识理论,挖掘其醉心于以“死亡”为主题的最深层次原因,进而阐释出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体验,“死亡意识”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21世纪开始,史铁生也创作了少量诗歌,此时的他,已经过艰难的探寻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与方式,对死亡持有达观的态度。他的诗歌用一种超然、轻的态度看待死亡,审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给死亡带来了美学和彼岸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玲 《考试周刊》2007,(36):101-102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通过意象表达自己复杂而独特的情感。她对"死亡"的感受和描写是深刻而独特的,有多重含义。本文通过考察诗人诗歌中关于"死亡"的意象的多重含义,以更好地了解诗人诗歌中关于"死亡"和"永生"的主题的深刻内涵以及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从存在主义的视角看狄金森的死亡主题诗歌,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和存在主义思想的许多契合之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狄金森对死亡独特的体验;她对死的痴迷和向往就是对永生的追求,她的死亡主题诗歌赋予和升华了生命中的真与美,永恒和不朽。  相似文献   

7.
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她的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的评论和阐释,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诗歌中反映出的作者对待上帝的态度、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角度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宗教态度有个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该篇章通过几首英美诗歌中对死亡的歌颂阐述了人们对死亡——这一人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几首诗中有的诗人从为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死亡来临之时就要坦然去面对“它”。你就会无所畏惧。有的则认为死即是生,死即是回归自然,死即是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正确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狄金森是对美国诗歌有重大影响的女诗人。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描写诗人们很少触及的诸如死亡这样的主题。在她的诗中 ,死亡就是永生。而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 ,缘于她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更生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她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多首诗,其中五百多首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与永生。“死亡与永生”成了狄更生几乎一生遥望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狄金森诗歌中常出现的主题."我死时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堪称其死亡诗中的经典.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时而恐惧死亡,时而相信永生,时而反映死亡的冷酷无情,时而又反映死亡给人带来的解脱,情感中充满矛盾.矛盾是狄金森死亡诗的灵魂写照.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他的自杀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试着从海子诗歌所透露出的对于生命的厌倦入手,分别从“倾心死亡”、“遥想死亡”、“沉浸死亡”、“沉思死亡”、“挥霍死亡”五个方面,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死亡情结,进而解释海子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以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象,清新洗练的笔触描写了许多关于死亡与永生的诗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对它的主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主题的含混也是造成其魅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的英国诗人钓翰·多恩和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都以诗意深邃。意象奇异,语言表达形式上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并采用模糊的象征和隐喻等闻名于世。死亡和永生是诗歌不朽的主题。在多恩的《死神,你莫骄傲》和艾米莉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的这两首诗中,多恩的男性阳刚和艾米莉的女性阴柔共同演绎同一个主题——“死亡”。然而,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导致了他们对“死亡”的描写风格各异。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首诗来讨论他们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和“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该篇文章通过几首英美诗歌中对死亡的歌颂阐述了人们对死亡一这一人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几首诗中有的诗人认为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死亡来临之时就要坦然去面对"它"。你就会无所畏惧。有的则认为死即是生,死即是回归自然,死即是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正确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最杰出的诗人 ,其诗的力度、深度与强度抵达了空前的水准 ,考察穆旦诗歌中呈现的对“死亡”的思考方式和心态嬗变 ,可以勾画出穆旦在面对“死亡”与“生命”、“战争”、“宗教”等重大命题时的复杂心灵地图 ,捕捉穆旦在诗歌中所开拓的广阔经验领域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博尔赫斯一些小说多侧面呈现了永生和死亡的共通主题,探讨永生和死亡的形式和关系意义:客观永生消解了一切意义,死亡赋予生存以意义;主观永生意境可在瞬间达到甚至通过身死而达永恒,荒谬、命运的死亡在自我选择的死亡追求下也被赋予意义。此主题重视时间体验的描写和思考,作者让主人公在客观和主观的、永恒和瞬间的、过去和现在的时间体验中,对永生意境与死亡、生活生存、信仰进行领悟和意义追寻,在荒谬内坚持体验自我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普希金死亡意识专题研究在国内外尚属一个新课题。普希金是一个具有强烈死亡意识的诗人,这与他的死亡体验密不可分,他是在深刻的死亡震颤下走上自由自觉的诗歌道路的。其深刻背景有三:一、“双希”死亡模式,二、普希金的生活体验,三、普希全学接受中的死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