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想象作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面的相关陈述,我们可以把此类作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乐思、乐写,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能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想让学生的想象作文达到以上的预期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要我作文"变成"我要作文"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如果教师把感情这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渗透在作文指导课中,那么,课堂上"说"和"写"的关系就自然清楚了。"情动辞发"就是这个道理。 一、激发感情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其他形式作文,总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都存在一个"奉命作文"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有感而发,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倾诉,是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眼"能传神,"文眼"的打造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至关重要。把"点睛"法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打造"文眼",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可行路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点睛"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作文结构和作文评价上。"点睛"方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点睛"观,要根据实际需要,把握好"收""放"时机,恰到好处地"点睛",为作文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4.
初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自我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是主要原因。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到"心口如一,言文一致",并且要更换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由的讨论和感知中去说说自己认知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张振宇 《现代语文》2013,(10):140-14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提出:"重视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教学理念,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并不陌生,但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却难觅它的踪影。  相似文献   

6.
杨伟丽 《教师》2011,(12):60-60
提起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时,我们总把"写"放在最后,可见学会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本阶段要完成由"学写"到基本"入门"的任务,光靠《语文园地》安排的八次作文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相关的探索,力求寻找有效的途径。一、阅读教学中融入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知识及方法可以传授,但作文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教。"教师这样说。"作文难写。"学生这样说。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呢课标说:"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那我们又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真实表达呢?  相似文献   

8.
刘仙章 《现代语文》2011,(8):116-116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魏书生老师也说过:"语文教学需要更广泛更深入的民主"。另外,为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提出了立体作文批改法,意在充分发挥其民主,培养其作文批改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入手。有人说,生活是语文,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0.
赵耀世 《现代语文》2014,(7):141-142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正面临学生文章体裁不明晰,情感假大空的尴尬。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这严重偏离了新课改要求。要破解这一难题,当推行生态教学。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发出的感叹。当前,虽然课本上的作文命题已经宽松了很多,但据笔者了解,作文依然是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徐根兰 《学子》2013,(8):79-79
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顾名思义,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可是,日前小学作文严重存在两种弊病:一是要求过高,追求文学化倾向;二是教师的指导重于形式而轻内容,导致学生抄袭或套作范文,甚至产生"畏文"情绪,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写出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  相似文献   

13.
《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教师要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不要强迫压抑,不要代替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因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作文中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内容,一位优秀的语文教育家曾说过:"学生语文学得如何,作文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语文能否优异,作文是重要标志。"可见作文的重要性。而让学生如何学好作文,喜欢写作,尤其对于小学作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值得每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其中兴趣教学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如何教三年级学生写的基本功,实现从段至篇的过渡,教给他们写的金钥匙,是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教师不妨从"说"字入手,引导学生清楚说、有序说、详细说,使"说"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它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贾调苹 《考试周刊》2012,(43):55-55
低年级作文教学主要以看图说话为主,高年级作文以写为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多练习写以外,笔者认为还要训练学生多说。因为说是写的基础,"口头作文"是写作的桥梁,要在说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说中探索写作门径,在说中提高写作水平。因此,笔者在教学低年级口头作文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一、营造口头作文的良好氛围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口头作文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练习乏味,缺少激情,无内容可写;许多语文教师则"怕教作文,怕改作文"。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比较轻松地教作文,学生又怎样才能愉快地写作文呢?一、"百宝箱"助学生积累小学生生活圈子小,社会阅历不丰富,写作素材来源有限。要弥补写作材料的不足,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百宝箱"。  相似文献   

19.
方欢 《生活教育》2011,(1):70-71
现在的学生喜欢作文的不多,而嘴边老挂着"见了作文心就烦"的却不少,究其原因,说写不出作文,实际上是缺乏第一手材料,缺乏感性实践这一必要的环节。从小学到中学,写来写去,好像都脱不了那些框框套套。要写出新颖奇特、合乎时代精神的作文,那就需要打破学生们生活面窄、接触社会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谢育生 《学子》2012,(10):34-34
一、激发兴趣,才能"放飞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的写作要求,又不能死搬硬套,要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写。学生的素质有区别,对于写作的要求也要给予区别对待,才不会使有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我在每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