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全球化·西化·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现代性,全球化,西化和本土化等概念的辨析,认为中国传统化与现代性,全球化等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必须对“中”“西”进行清楚的划界,中西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传统化发展出了现代性化,而中国传统化没有。只有进行这种区分,中国才能更好地确立现代性,参与全球化,中国传统化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菲兰安·古西·帕莉在谈到幼儿道德准则教育时说:“游戏是其关键所在。”她认为,通过游戏,几乎每一个关于公平和友谊的抽象概念,都可以形象生动地获得解释,从而易为儿童接受。一个有见地的教师要学会并善于组织游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地对幼儿进行与人融洽相处、大家互助互爱等方面的教育。游戏是幼儿道德准则教育赖以有效进行的关键途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而提出来的,由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境遇,在百年历史中,现代性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处于“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的矛盾论争中。而今,当全球化把我们带进后现代语境,从关于现代性批判与质疑的后现代视野转到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从现代性的事实分析转向了现代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韩军 《现代教育》2005,(7):60-60,62
谈到教师读书,我其实没有多少经验,更多的是教训。东西融合。以“本”固“本”书分“本”、“末”。“君子固本”。堪称“本”的书,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根本,“本”即经典。我们几乎在每一本“末”的书中,都能够看到“本”的影子。如《论语》、《庄子》、《孟子》、《尚书》、《易》、《诗》、《离骚》、《史记》、“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构成了中华文化甚至东方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当代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前沿性问题之一。本文对这一讨论的缘起、理论界关于西方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以及对我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内涵、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等问题的探讨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当今文学理论批评应当坚守的现代性立场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中国加入WTO ,跨国界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贸易日趋全球化 ,“跨文化”成为众望所归的理念。外语教学与学习更是直接触及了“跨文化”问题 :“每一种第二语言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文化…… ,使用外国语则会引起更大程度的文化化…… ,学习外国语要比在本民族文化环境中学习第二种语言接触更多的文化问题。这是因为学习外国语几乎每时每刻得理解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的人。”(H .DouglasBrown《语言教学原则》)新修订的各级外语教学大纲更强调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主要是由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组成 ,不了解对象国的…  相似文献   

7.
王德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248-248,250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的好老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到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问题汲及到各个文化领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所汲及到的“现代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围绕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关于“真实”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思考“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欢喜来读书     
“把每一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自己爱书,更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基础”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以及怎样保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本认定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使基础教育的基础发生变化几乎成为不可避免的事件。走出“变化基础”与“返回基础”的简单选择的策略之一可能是将“时间”之维纳入关于“基础”的思考,根据每一个特定社会化情境进行的基础变化和改造,使基础教育充满不断生长和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超常”语言与艺术匠心王章焕写作用语,一般是常规化的。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一系列指导写作的论著中都谈到语言的运用问题,提出的要求大都可以认为是常规化的,如用词要“适合”,句子要“和谐”,表达要“上口”和“入耳”,要“没有语法上的毛病”和“事理上的毛病”等...  相似文献   

12.
学生似乎永远也不会做初中语文练习册上那些“相当重要”的开放性试题,每次考试都一如既往地丢掉这部分的分数,甚至开天窗——“我不会!”而每一本练习册、每一套考题上都不厌其烦地出现同类试题,并且以“略”作为参考答案。我与很多语文老师谈到这个问题,他们也面露难色:不知道怎么讲评,认真的老师会每次整理一下学生的答案,挑出优秀的;无奈者只好谈一下答题的几种方向,并且补充说这是开放题,怎么答都可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界关于传统之现代价值的讨论存在着分歧,其原因在于对“现代”这一背景性要领把握的不一致。任何社会都有其特定的传统,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只存在着断裂与连续相对立统一的关系。关于传统之现代价值方面的思考应立于“现代性”之维度。  相似文献   

14.
读书漫谈     
曾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读书。世间的万物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生活的每一天,就是书中的一页页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关于当代诗歌的历史传统与分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当代诗歌的历史传统,有一些过去的定见需要纠正,“天安门诗歌”并不是当代诗歌的起点,这个起点,也即现代性的诗歌源流,应22 60年代算起,其代表主要有活跃在6年代的“贵州诗人群”,以食指和“白洋淀诗群”为代表的地下的和非主流的知青诗歌,关于当代诗歌的分期,应该特别重视1978年前的“前朦胧诗时期”,并在1978至1985年的“朦胧诗”主潮时期之后,区分出两个时期,即以1989年为界,分为“第三代”或“后朦胧诗”的蜕变期,与所谓“90年代”的弥散期,另外也要看到诗歌在进入世纪之交时期“70后出生的一代”崛起之后的新局面,关于当代诗歌的基本评价问题:一是强烈的现代性向度与启蒙主义情结,二是必然的民间性与边缘化同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我主张将“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谓“内史”的研究,它注重学理层面的探究,注重问题自身的逻辑性,注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部分是所谓“外史”的研究,它注重理论与现实社会的横向关联,注重理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效应。就“现代性”的研究而言,内史要澄清的是,现代性概念本身在理论上出了什么问题?后现代性概念是如何从现代性概念中发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我结识《人民教育》已经8年了。回顾自己工作的每一天,我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尤其是读了《人民教育》上众多名师的文章,催生我读书的志趣。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如何读书”等道理。现在,我每年都自费订阅20多种教育报刊,连同平时购买的书籍,花费不少于1500元。读书已成为我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问题以理性精神为核心,具有“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问题的发展演进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明确的逻辑主线。以现代性问题为理论基础,我国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现代化与西化、法的现代性与法律传统、法治与德治等许多问题都能得到的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我喜欢教师的职业,更喜欢读书。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冽,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谈到一个问题,不仅有切实可行的生动事例,还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林高明 《教师》2010,(19):33-34
翻检十来年的日记本.我在每一本日记本的首页无一例外地写着一些一年来的收获、感慨与遗憾.然后,写下新的一年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设想。在十多年的“新年寄语”式的计划中.有不少变化的项目与目标.但是关于阅读、关于写作、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几乎年年都是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