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岳子荷周丽 《视听》2016,(6):137-138
国家形象是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媒介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方式,在国家形象建构与国际传播中起到了"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媒体的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事实的报道和传播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认知。本文以《人民日报》对十八届五中全会报道为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研究这一事件的报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正《档案法》中所说的档案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是依档案价值是否对国家与社会有利来划定《档案法》所调整的范围。由于"国家"和"社会"不是同一概念,各自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与外延,所以,对国家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不等于对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因此,《档案法》中所指的档案应该分为对国家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和对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两个部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5):45-51
国家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互动论、认知论的视角关照国家形象的形塑,认为国家形象存在"自我认知形象"、"他者认知形象"、"自我期待形象"和"他者期待形象"这四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并将这四个向度置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加以考察,发现国家形象并非固定的,而是在认知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国家形象互动模型,以期多维度地关照国家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后真相"是相比于客观事实,情绪和个人信仰更能影响舆论的特殊现象,"后真相"时代便是这一现象成为普遍的时代。经过2016年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两大"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后真相"的使用量开始迅猛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后真相"对于一个国家形象的传播过程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发展至关重要,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要面对"后真相"时代对国家形象传播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难题,并要表现出一定的应变与调适。  相似文献   

5.
正《档案法》第二条规定了法定的档案定义。定义中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记录",确定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档案事务的边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国家和社会"概念的界定。国家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张弘 《浙江档案》2008,(2):26-28
杭州市电力局是国家一流供电企业,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供电企业,变电容量和售电量均列全国省会城市前茅。曾荣获"国家电网文明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国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主权国家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形象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行为及国家本身是否完善,是国家形象的客观基础和基本内涵,但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影响公众舆论,传播的过程就是在公众心目中"投影"国家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周菁 《传媒》2014,(19)
正"文化例外"又称文化豁免,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由法国人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因为意识到国家和民族文化独立的重要性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文化例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文化产品是特殊商品,自由贸易谈判中文化产品应当被排除在外。为了将文化产品排除在自由贸易协商之外,保护本国文化市场,加拿大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进行自由贸易谈判时竭力维护"文化例外"原则。他们认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传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技术应用拓展,互联网超级平台正在影响和改变社会的基础构架,并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领域和工具.本文简要梳理了互联网参与国家治理的历程,概括了从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到"平台驱动的数字政府"的发展趋势,并以"新冠"疫情期间政府政务平台和企业平台参与国家治理为例,分析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传播下,欧美电影文化日益成为世界主流电影文化,如何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传播竞争力和树立现代国家形象,已成为中国电影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电影业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首先是在"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软实力的国家形象,其次是"一带一路"格局下中国电影硬实力的国家形象,最后是中国电影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认同,传播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2013,(1):6-10
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结合新闻出版业实际,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本刊特全文刊发,以便于各省区市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注定是新闻"丰年"。因为在今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将有6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月份举行大选。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同年举行大选,肯定是非常难遇的政治景观;而以反映和报道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3.
王本刚 《东南传播》2014,(10):48-51
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看,"厚实的国家"是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状态。文章把"厚实的国家"作为一个理论模型或概念来看待,从国家的自主性与国家的治理能力,"国家—社会"关系模型,民主的模式,以及公共领域四个方面阐述其内涵。这种"厚实的国家"模型或概念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同时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改进国家治理的过程与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牌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在国际社会构建我国经济富国的国家形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品牌发展。本文聚焦于与国家领导人相关的自主品牌传播行为,从中探寻其背后国家形象战略层面的深层关系内涵,基于"顶层设计"概念提出以国家领导人为核心载体的"自主品牌顶层传播模型",并对国家领导人对自主品牌传播的载体作用及其传播机制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加速发展的最好时期。作为国家的影像媒体,电视和网络传媒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舆论工具,更应该积极配合"十二五"期间的国家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全力推进影视文化与科技融合,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影视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西藏发生的"3·14"事件再一次表明,西藏关涉中国核心利益,西藏形象不仅影响西藏发展稳定,也关系中国国家形象,影响中国发展稳定大局。"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公众对国家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黄华 《今传媒》2012,(1):22-23
随着公民对知情权、信息自由的关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壁垒,政府发言人就成为联系国家和国际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和中介。由传统修辞者演变而来的现代发言人,其"施事话语"的效力是国家政府"授权"的,国家的"象征性资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作为政府代言人的话语的权威和有效性。而发言人的个体修辞能力和个人形象又反过来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二者的关系是互为的。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建设"智慧广电"是时代和国家赋予广电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新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得以落实的关键举措。为了在国家数字经济总体战略中凸显出广播电视的地位与作用,就需要推进广播电视智慧化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智慧广电"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博雅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全民阅读是强国之策"。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制定全民阅读规划,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建设全民阅读重点工程等。今天,我们在座的有法律界、出版界和管理界的专家,我们将就"全民阅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本期沙龙,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民  相似文献   

20.
唐静 《兰台世界》2016,(15):88-90
"欧游"后梁启超提出了建设"世界主义的国家"的主张,通过对个人、国家、世界之关系的重构,为国家建设重新确立了"个人"和"世界"两个维度的价值规约。这一国家观的转变显然超越了其前期的思想,但是这种传统主义的价值取向并不能为现代国家的建设提供真正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