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的通识教育是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即《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国内学者从教育学理论出发,将美国通识教育与欧洲的自由教育(又译博雅教育)糅合起来,出现了概念的混淆。然而,"国内教育理论界引进的‘理论’和教育家们对哈佛通识教育思想的理解,很多时候与哈佛教改的实际情况全然不相干"[1]。我们以哈佛通识教育体系为蓝本,所以有必要厘清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目标、课程体系等问题,才能  相似文献   

2.
一、引 言 罗索斯基(Henry Rosovsky)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院长,是规划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承先启后的人物. 近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始自 1945 年二次大战刚结束时,哈佛校长柯南特(James B.Conant)任命由各学院推派代表所组成的"哈佛委员会"(Harvard Com-mittee),其主要任务是改革通识教育,该委员会经一年之研究,出版《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jonjnAFreeSocjety)一书,作为基本的主张,影响深远.该书明确阐述通识教育的目标在培养学生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能做适切判断的能力,对价值的认知能力(Harvard Committee,1945,p.64-73),并认为通识课程应包括三个领域: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仿效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尤其是哈佛核心课程进行通识课程实践,以此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为例对通识课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只是对原有专业教育进行一些调整与修饰,通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环节与美国大学尚有很大差距,都亟需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是哈佛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识教育课程,体现着哈佛大学一贯的教育宗旨和理想,在美国也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哈佛核心课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核心课程是哈佛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识教育课程。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包括7大类共11个领域.为广大学生在专业课之外提供了广阔的选课空间.保证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全面性,各领域的选课又都是自由的、个性化的,显示出相当大的灵活性。哈佛核心课程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其一生都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他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理智的培养;经典的西方名著是永恒学习的内容;通识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团结与进步,而且可以为专业教育奠定共同的学术基础。他的通识教育理念不仅对芝加哥大学课程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圣约翰学院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才有条件提出“通识教育”。 解放周末:说到通识教育,让人想起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了《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引发了普遍的“西方文明危机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现在,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陆为什么也要提出通识教育?动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大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才有条件提出"通识教育"。解放周末:说到通识教育,让人想起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了《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引发了普遍的"西方文明危机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现在,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陆为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2004年“哈佛学院课程检讨报告”建议将原有的“核心课程”改为“通识教育必修规定”。其后,在2005年,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一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梳理及其126份新近通识教育课程简介的分析后发现:哈佛在育人目标上,致力于培养全球化时代的卓越公民,引导学生关切本土与全球社会面对的迫切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高学业挑战度,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大问题探讨、实践体验和顶峰项目等高影响力教学活动;在师资配备上,以高资历教授作为通识课教学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的优势,缓解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与教学冲突。哈佛通识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是对课程理想性与实在性、广度与深度之关系的积极协调。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高校(如哈佛大学)已实施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中国却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重视、本世纪初方开始实施的新理念。因此,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需借鉴国外大学(尤其是哈佛大学)的经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重点大学,在吸收哈佛等国际重点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设了核心课程,实行“模块固定、学分必修、课程选修”的模式。但在现行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是否应进入核心课程,而且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阐述自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历史传统和权威定义基础上,以其开展的通识教育为案例,比较分析几种不同通识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利弊,探究美国实施通识教育的现实限制因素和社会文化根源。从整合通专教育、重视课外海外实践学习、加强系列课程建设、推动网络课程和重视学习结果评价五个方面分析当下美国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高等院校,也是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哈佛大学在美国民主社会发展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一所"国家大学"。也正是因为是一所私立学校,哈佛拥有更多的教育自由,能够更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以本科生课程改革为主线,因时而变,为美国民主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公民和杰出人才,不断出色地完成着自己的国家使命。通过哈佛课程改革探究大学教育自由和国家使命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思考大学与国家应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尝试着对两所美国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的哲学思想、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剖析,藉以提出一些对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供参考的建议和思路。一、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哈佛核心课程的特色及启示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始于1978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和哈佛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共同提出了核心课程理论,他们通过确立创新性的核心课程制度,改…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改革本科教学起波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佛大学一直坚持通识教育,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侧重点有异。2004年4月26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正式对外公布了该学院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本科教学大纲改革的建议方案,试图在反思中强化通识教育。消息传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本次教学改革的理念是迅速变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具有更宽泛的知识面,这将对全美国的高校产生重大影响。一、改革的主要思路在长达67页的建议方案报告中,哈佛大学提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愈来愈显示出专门化、专业化和行业细分的趋势,迫使哈佛大学再一次重申进行文理科通识教育的决心,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思维…  相似文献   

16.
哈佛大学不仅执美国大学之牛耳,而且是世界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其影响力已超越美国国界,并以其卓著的本科生教育而享誉全球。美国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这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反映了哈佛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美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及美国人对其的深厚感情。哈佛大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哈佛大学在历年的大学评比中皆名列前茅,不仅是因为它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着能够培养出一流人才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哈佛大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我国高校要保障本科生教学质量,需从切实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核心地位、重视博雅教育、建立核心课程体系、提高生师比例和资助贫困学生等渠道入手。综观世界大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缺乏一流本科教育的大学是很难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重心在本科而不在研究院。没有卓越的本科教育,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哈佛大学成功的本科教育是经过了三百多年的长期摸索和积淀...  相似文献   

17.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改革的民主性,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前沿知识和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  相似文献   

18.
熊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47-14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在通识教育中开设文学类公选课的必要性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自16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几经尝试和改革后,美国的哈佛大学,校长劳维尔推行了由主修课、分类必修课和自由选修课组  相似文献   

20.
"通专结合"是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和优化的方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中,如何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育实际操作者的关注。文章首先廓清了美国通识教育近一个世纪来从通专并存到通专平衡,再到通专融合的演变进程。其次,分析了美国五所一流大学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的特征: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对通识教育价值理念进行再塑造;跨越学科、兼容并包,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再融合;文理并重、巩固基础,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再重整。最后,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给出美国通识教育的启示: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构建塑造核心价值观的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体系;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构建激励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构建科学评估、协同优化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