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题目录又称叙录、提要。在分析解题目录起源和沿革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解题目录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派别,指出解题目录对诠释传统学术史上的某些问题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圣波 《图书馆论坛》1995,(4):13-15,72
提要又称解题、叙录等,是对文献内容特点所作的说明,是揭示文献内容的一种基本方法。解题在我国渊源较早,它伴随着目录的产生而产生。早在西汉时期,我国目录学家刘向等在整理图书和编制书目工作中,就开创了我国目录学上叙录体的提要先例,给所校每部书都写有叙录,“叙录之体,源于书叙,刘向所作书录,体制略如列传,与司马迁、杨雄自叙大抵相同。”[1]我国古代将目录是否具有解题及解题水平高低作为衡量一部目录质量的标志之一,正如余嘉锡所言:“凡目录不著解题但记书名者,固薄其浑漫,视为无足重轻。”[2]书目提要已成为我…  相似文献   

3.
张学军 《图书馆学刊》2007,29(5):123-125
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著名的私家藏书目录,"同为目录之冠","著录家之首"。主要从著述数量、分类体系、编制体例、解题内容、特殊贡献来分析它们的异同及不足。  相似文献   

4.
陈方 《图书馆论坛》1999,(2):88-89,87
本文评述了我国解题目录的各种体例,以及各种特点,昭示其对当今提要目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典目录的体制,按其形式来划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部类之下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的书目:二是有类序而无解题的书目;三是只著录书名、撰者及卷帙而无类序和解题的书目。目录体制的三分法,在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只是余嘉锡先生的《目录学发微》,论目录的体制,序为四种,其四为“版本序跋”。而不知这种体制是前一种“小序”派生的一种形式,抑或是与前三种并列的形式,余先生没有加以说  相似文献   

6.
现代解题书目可分为总录和举要两大类,目前已形成目录、辞典、专科史料学与文献学三大系列。书目解题,尤其是繁式解题凝结了专家学者甄别解读图书的深厚学术功力,对大学生的专业阅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禄琳琅书目》作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版本解题目录,深深影响着清代中叶以后公私藏书目录的走向.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的问世,方便了学界对它的研究和利用,然此本在文字、标点、断句上仍未尽善,今略加校正.  相似文献   

8.
小知识     
匠体 :专业书工所写的印刷字体。特点是字形方板 ,笔画横轻竖重。按其风格又分两种 :一是宋版中有些整齐方正的字形 ,虽然不同于楷体 ,但仍带有楷书风范 ,版本学家称之为宋匠体。其字形略似现代的仿宋体 ;另一种是明代中叶以后 ,专业书工别创的一种简易的匡廓字样 ,横细直粗 ,整齐划一。因刻写省工省力 ,一时颇为流行 ,称为宋体。其实并非真正的宋体 ,版本学家称之为明匠体 ,俗称明体或明朝字。其字形近似现代的老宋体解题目录 :目录的一种。对所收书籍每书下均撰有提要或解题的目录。古代解题目录有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 3种。叙录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泛释无义"是郑樵在目录编制方面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给书籍作解题时,一定要准确地抓住该书的特点及内在规定性,而解题的有无,则必须视实际需要而定。郑樵把这一认识贯彻实施到自己的《通志·艺文略》中,因而其中著录的绝大部分书籍都没有解题。但《艺文略》的失误并不在无解题,而在其不实。  相似文献   

10.
田艳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6):161-162,168
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以此,通过揭示《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体系、著录方法,说明了《郡斋读书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地位和作用,彰显了晁公武的目录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进口图书中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并提出了缓解困境的建议。认为编制预订外文进口图书联合目录,是通报图书预订情况,缓解文献经费紧张,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论乔好勤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田 《图书馆论坛》2008,28(2):97-100
从目录学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专科目录学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当代目录学家乔好勤的目录学思想和目录工作成就,指出乔好勤注重目录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注重目录学致用性的实践,为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工作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渗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思考。他将历史文化发展的自然趋势与目录学发展规律联系起来。探讨其间的关系,是目录学研究的理论性推进。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对我国目录学的开创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eing a celebrated political activist,thinker and scholar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Liang Qichao was alsoa bibliognost,an erudite and a man oveiflowing with talent.Throughout his life,he left to the world a variaty ofwritings convering economic,philosophical,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subjects which numbered about 14 millionwords and more,among which there are more than 10 books on bibliography,such as:Abstracts of Western Books.Bibliographical List of Western Learning,etc.He held that bibliography should serve the social change and make things easy for the user's convenience.He also put emphasis on the bibliographic function of guiding the user to read.His theory of bibli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set a precedent for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bibli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in China which has made a great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bibliography of China.21 refs.  相似文献   

15.
王重民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本文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王重民对我国图书馆学和目录学教育的重要贡献:(1)发起创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并不断推动专业发展,是新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最重要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2)制定图书馆学系教学计划,组建图书馆学、目录学教研室,筹建系资料室,不断充实图书馆学系的师资队伍;(3)构建立意明确、反映时代要求的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并亲自讲授大量专业课程;(4)注意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计划并亲自编写大量讲义和教材;(5)尽职教育,倾心教学,培育专业人才,培养了众多爱岗敬业的图书馆工作者。王重民在整理古籍、发展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创办图书馆学教育、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纪念王重民先生的意义在于:一是继承他以弘扬光大祖国优秀典籍为己任、献身工作和治学的敬业精神,二是不断梳理和深入研究他在发展图书馆学和目录学教育、培育专业人才方面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努力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及图书馆学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刘旭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5):110-116
单士元的学术成就与故宫密不可分,在此他逐渐成长为明清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建筑学家,尤专注于档案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实践方面,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自创立以后70余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接收并整理军机处档案、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编辑出版明清档案、抢救孔府档案、研究样式雷图档等。在档案基础理论方面,他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构想,在档案释名工作中丰富档案目录学理论,成为中国档案目录学的创始人,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可供图书馆使用的征订书目主要有《全国总书目》、《中国在版编目快报》、《新华书目报》、书商征订书目和出版社书目。其中,书商征订书目成为图书馆中文图书书目预订的最主要选择,而在书商征订书目中,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书目、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书目和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书目的使用率居排行榜的前3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推荐书目问题日益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成年人推荐书目相比,青少年推荐书目有着自身特色,而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综合了近十年来青少年推荐书目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现代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具有建立现代学科的开创性意义。他可谓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现代第一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代目录学史的现代研究体系和研究规范,二是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原则和目录的功用,三是对导读书目的研究有较大的开拓,四是其研究方法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研究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主要是一书目录,相应的文献学问题主要是一书内部篇章结构及其关系,而不是群书目录所反映的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书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具有十分明确的检索取向。表6。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