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后勤工作,涉及到为教学服务的方方面面,是体现“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创收的一大资源,因此后勤是“服务”也是“财富”,是学校自谋发展的一个经济杠杆,学校后勤工作的改革,就是要使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全体师生、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市辖两区五县,总人口338万,其中农业人口294万,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市。有中初等学校3039所,在校学生74万人。多年来,我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开展勤工俭学列入教育整体改革规划,作为振兴天水教育、发展天水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全市勤工俭学事业不断发展。“九五”期间,全市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总产值及营业额达15392万元,纯收益4608万元,用于补充教育经费3608万元。2004年,勤工俭学总产值及营业额5223万元,纯收入1545万元,勤工俭学开展面达98.2%。  相似文献   

3.
陈华忠 《宣武教育》2006,(11):44-44
周建国在《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上撰文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以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为主,吸收全国部分省份参与的《中初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书作为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现在和大家见面了。对此,我表示由衷的祝贺,并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够在全国中初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6.
洪俊 《中小学管理》2006,(10):18-21
进行“离农的教育”还是“务农的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矛盾焦点。其根源在于对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依据“三农”发展趋势以及农村学生发展的需求,追求真正的“教育公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课程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文化,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发展之本,是化解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困境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与综合导师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综合导师制是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结合体,是融教学与学生培养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新思路,是实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最好途径;是最适宜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学生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课题研究作为中小学“科研兴校”的一种主要形式,应为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为课程改革服务.离开了这一点,学校课程研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然而审视当前一些学校课题研究现状,不免让人喜忧参半。“科研兴校”的典型虽不乏其例,但也有不少学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文章。文章贯彻“三个代表”中“与时俱进”观点,提出学校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明确改革发展思路,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用“三个代表”规范工作,抓好学校班子、教师队伍、学生队伍三项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谭学 《中学理科》2007,(9):70-71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有序进行,新课程将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转向,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章立早 《师道》2002,(11):53-54
一、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吸引力而涌起,吸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吸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吸引力过弱则无潮,人们将此自然现象称之为“海潮效应”。众所周知,办好学校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随着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和各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将促使教师的流动。依据海潮效应,学校吸引力大,就容易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加盟;学校吸引力小,则难以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加盟。现在,许多学校领导通过“待遇”、“感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具吸引力的是“事业”。毫…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佳木斯市电机小学2001年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家庭信息教育的需要构建了“家校通”网站,为学生开设了网络课堂,架起了学校、家庭信息化桥梁,为学生、教师、家长建起了信息化、交互式交流平台。“家校通”网站的建设历经了培训教师队伍,组建组织机构,确立服务宗旨,选择网站栏目.测试联调的验证和考核评价这一过程。“家校通”网站的开通,学生可以走进虚拟的网络社区,可以在线质疑,可以登载作品,可以点击各栏目学习。家长也可以借此了解学校教育改革新动态,学习相关家教知识,可以提合理化意见。教师也可以借此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进行整合,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家校通”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以教科研为先导”几乎成为所有学校的首要办学理念。当前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多数都在努力向高深理论“进军”,造成了“人人喊科研,教科研离我们教学实践越来越远”的局面。反思“成功教育”、“理解教育”等成功案例,他们的研究着眼点在于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果教育科研远离教学,只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只是为了学校扬名而追求表面形式,那么,这种研究必然“滞空”,必然与教学行为脱节,怎么会为学校发展“先导”呢?因此,回归教学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必由之路。要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回归教学,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虽然是直接针对美国教育而提出的,但它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育冲击波。它所揭示的学校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不仅存在着,而且与当时的美国相比还显得更为严重。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用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做一审视、反思。这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为教育揭伪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务实,应该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旦背离了“真实”,而要去求“美”趋“善”,那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对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应当是一道再明白不过的常识。然而“知道”与“做到”之间看来还是有着一段漫长的距离,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出现在我们的教育界、学校中了。  相似文献   

18.
打造数字化教学“金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中高职“教学革命”的关键。高职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应基于服务学生学习理念,体现高职教育属性和教学规律,围绕数字化时代“三教”改革,以促进课程教学全程留迹及教与学精细化管理服务、推动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机制创新、提升评教评学的数字化水平为价值追求,通过高起点实施教学数字化顶层设计、高标准优化智能化教学环境、高水平建设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质量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高水平打造个性化在线课程、高精度开展教学质量诊断与监控,落实数字化教学“金课”建设,实现教师教学成就感与学生学习获得感双提升以及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促进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9.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当下,“校本教研”因时而立,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既然是“以学校为根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那么,作为学校首脑的校长,自然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了。教研能不能“校本”得起来并且能“校本”得下去,就看这一校之长怎么管、怎么推、怎么带了。思量起来,对校长来说有四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