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人格是对人格模式的理想化设计。它是社会和个人共同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任何社会都需要有超越眼前功利境界的理想和人格追求,这是社会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为人们设计的最值得向往的人格典范,是人格所应达到的最佳境界。一个社会具有人格追求,才会是充满生机活力、蓬勃繁荣的社会;一个人具有理想人格追求,才会成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公民。这就是所谓国有国格、人有人格  相似文献   

2.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理想道德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尊严、道德品质、道德境界以及社会道德价值几方面最完美的结合 ,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标准。笔者认为 ,现实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一、主体性道德人格及其特征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主体内在的道德规定性 ,是主体所具有的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品格的总和 ,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肯定 ,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的本质特征的价值。如果说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凝聚与表征…  相似文献   

3.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中,圣人这一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憧憬之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具有超验的性质。孟子则认为“圣人”这一理想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及,圣人不过“与我同类”而已,具有现实性的特点。2.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方面。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理想人格是通过人人心中所固有的善性的展开而实现的,是自我向善的潜能的实现,肯定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及现实人生的意义。3.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孟子以积极的入世情怀,追求社会生活的完善,以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为己任,把追求理想人格与追求社会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用他的"美学散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理想,而他对人格理想的思考不仅与其学术有关还与他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白华的一生是他所建构的人格理想的最好注解。宗白华思想中体现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空灵"与"充实"的张力以及对美的和谐的追求既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大文 《考试周刊》2015,(46):148-149
人文关怀是一个与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理想、人的生活、人的生存意义等密切相关、内涵丰富的概念。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是建构在大学生人格基础上,解决大学生的立场、思想、观念等问题,塑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格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过程中,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理想的本质追求;和谐社会是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要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解决;和谐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理想人格的塑造是统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观点     
论当今我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模式张晔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上撰文说,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理想人格模式的确立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起着标尺和导向的作用。当今,我们建构的理想人格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格范示,具体表现为:理想人格的行为模式是健康、科学、文明的完满体现,对生活有全新的理念,属于独立型、主动性、进取型的行为方式;理想人格角色认知以其所处的角色地位和角色行为在法制健全状态下的规范取向为本位,在角色互动频率增长的基础上,显示出角色行为的高层次性和高参与性;理想人格的个性气质将随着…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格的发展走向,迄今为止,人们提得较多的还是健康人格。一般认为,健康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各个要素完整且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笔者认为,健康人格是对所有人的基本要求,教育的努力目标不能定位在这种层面。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追求,人格发展应当有更高的境界。这是因为,人格建构的目标既需要有现实性,又需要有理想性。没有理想性,对人格建构就没有激励作用;没有现实性,则丧失其实际价值。审美人格符合这两条要求或标准,它是教育帮助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建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人格健康、人格诸要素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和谐。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对其内容的解读要体现历史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理性具有超越经验世界的特征,这是由理性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理性的超越性追求,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性,它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的表现。理性借助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来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人类建构完美的自我形象和至善的理想社会原型,以体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但理性所建构的理想世界,乃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追求,为的是唤醒理性的反省和批判精神,以避免僵化和停滞,以及功利价值追求,激发人超越现存、指向未来的内在创造潜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符合人性需求的杠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哥儿形象是夏目漱石人格追求、人格理想的产物。它体现了正直公义、自由自在、超然无累的人格思想,寄寓了作者“则天去私”的最高人生境界,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理想的生活态度和人自身的不断解放、不断完善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理性具有超越性特性。它并不满足于经营经验世界的事务,它要超出经验世界,为人类建构理想大厦,寻求至善价值,体现人性对美好价值的企盼和追求,为人类自身寻求安身立命的最高尺度,建立行为的准则,即为人类自身立法,真正体现理想的价值。同时,理性的超越性追求,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它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的表现。理性借助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来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人类建构完美的自我形象和至善的理想社会原型,以体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  相似文献   

14.
孔子重视"周礼"原因之一,在于其中蕴含着他对理想人格的设想,其理想人格将道德、知性和毅力相结合,从而完成了"为己"与"安人"的衔接,这种人格设计对个人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的关注,体现了孔子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以及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这些超越性的追求对促进我们当今转型期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体现出来的最根本的精神,不仅表现为对真善美等崇高价值理想的追求,更体现为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强调,以及对人类遗留的文明成果的高度珍视和对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培养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引导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向上,超越自我;引导他们拥有厚重的家国情怀,关注社会,心  相似文献   

16.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健康人格塑造。最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使当事者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自评、自控的参照系。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意义系统。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和人格的核心部分。一个人的健康的价值体系是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相适应、相协调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说到底就是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建构的价值体系与个体生存的社会环境失衡的问题。本文就人格发展中的价值体系的内涵。以及构建健康的价值体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家训看其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家训中经常真实表达他们的道德信念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理想人格的建构模式基本是通过树立修身典范与道德楷模的方式来凸显理想人格。其理想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其一,胸怀大志,立志高远;其二,坚守道德信念,具有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其三,对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与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造成理想人格实践过程的艰难与曲折,具体表现为:其一,理想层文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其二,现实层文人理想人格的丧失;第三,徘徊于理想层与现实层之间的文人理想人格具体实践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任凤琴 《文教资料》2014,(16):96-97
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民族备受推崇的人格典范,它反映出社会的、伦理的、人生的基本价值标准。因而理想人格的养成一直是传统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逻辑考察的方法,对理想人格的基础、理想人格的体现和由狂入圣诸方面诠释了王阳明心学视阈中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健康人格塑造,最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建构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使当事者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自评、自控的参照系。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意义系统,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和人格的核心部分。一个人的健康的价值体系是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相适应、相协调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