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两国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由对立走向缓和,由缓和走向正常化,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美两国来讲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美国中国学之父、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对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以中国问题专家的身份,促使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以学者的身份,促进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公民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认识。他提出的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对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台湾问题的见解和重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司徒雷登是中美教育关系史上的重要角色。具有复杂文化背景的司徒雷登认同中国文化,把宗教观融入中国教育。在司徒雷登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燕京大学作为传播中西文化和教育的载体,实现了向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转换,成为中美教育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徐旭 《生活教育》2013,(4):34-39
按:1910年代前期,陶行知就读金陵大学,司徒雷登一度执教该校。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任驻华大使,陶行知表示美国这一行动,"不但能增进中美友谊与相互的谅解,而且也可以帮助中国,促进远东和世界和平"。陶行知逝世后,司徒雷登撰文纪念。本文或可使读者从一个侧了解陶行知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的思想渊源。作为一位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是政治家,也是教育家。1946年7月,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在任期间,他曾力促美国和新中国建立外  相似文献   

4.
在《大决战》中他是司徒雷登,在《重庆谈判》中他是赫尔利,在《决战之后》中他是蒙哥马利。他在中国十三年,拍戏十五部,演过将军、大使、商人、间谍、特务……他的足迹走遍了二十九个省、自治区、市,拥有千千万万个中国观众。作为一个年逾花甲的秘鲁教授,他经常感叹说“天哪!我这个教授怎么成了电影明星!”他有时自己也纳闷儿: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访美     
《学习之友》2013,(1):I0001-I0001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了美国。作为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他开启了一个新的外交时代。中美两国有过交锋、对立与怀疑的历史,直到双方下定和解的决心,这一切都在邓小平访美时凝视美国总统卡特的表情中显露无遗。邓小平访美奠定了3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基调。从那时候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就成为中美外交中最值得观察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生在中国,于美国接受文化教育后又回到中国,以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家的身份在华50年.这种特殊的身份在特殊的年代,使他对中国政治的参预之深远远超过了同一时期的许多美国人.本文仅就其在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所起的作用,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4年第9期《历史学习》上刊登了梅丽老师《“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建交”》一文。该文认为,美国“1972年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我认为该文的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不是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而是“中美建交”。一、《上海公报》签署后,中美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无论现在还是当时,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在《上海公报》中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8.
在中关教育关系史上,孟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他还在为中美教育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中基会、华美协进社的建设和管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的国际研究所为许多中国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援助。孟禄在中美教育关系中的角色延续,谱写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必须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大国的崛起必然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改变世界外交的格局。本文提出中美经济竞合的道路是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实质就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以经济竞合逐步发展为经济聚合,共创中美经济的双赢局面。文章论述了中美经济竞合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外交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曾参与大量的中美交涉活动,在这过程中他对中美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伍廷芳参与的中美交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见解,我们能加深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美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在进入90年代以来成为困扰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中美冲突的重要根源。中美两国在人权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巨大的分歧。但是,人权观念的冲突并不仅是一个观念上的分歧,更重要的是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政治参量。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中美人权交往的历史,分析了中美人权观念的分歧所在以及分歧存在的根据,解析人权观念的分歧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制约因素的原由,从追求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这一目标出发,求同存异,加强对话,应是中美正确对待人权问题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先是遭遇了以"抑制"为主调的开场,经过接触与磨合后,逐渐走向明朗。海湖庄园"习特会"促使中美关系开始快速"上扬",尤其是特朗普访华以来,中美关系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同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经贸和朝核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议程中最主要的两大议题;二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发生变化;三是美国国内担忧中国是否要替代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领导者。因此,新时代需要用更全面和宏大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一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是世界之福;二是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三是新型大国关系是规避中美竞争悲剧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将是21世纪世界事务的重大主题。在中美关系的视野中,美国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在美国,根在中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华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到一则司徒雷登的小故事。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任校长期间,每到新生开学,不管多忙,他都要到其所居临湖轩小院,搞一次"校长见面会"。他站在其居所外松墙边,准备清茶、糕点,笑容可掬地招呼大家,与到访的学生一一握手,嘘寒问暖,打恭送祝福。读到这儿,我真的很感动。校长主动跟新学生握手送祝福,真是鲜有闻。我们常见的倒是  相似文献   

15.
熊晨曦 《历史教学问题》2020,(2):100-108,67
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卡特政府处理资产索赔问题时,在分析和借鉴尼克松政府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试探到首脑谈判,再到高层交涉,最终成功与中国政府签署解决协议。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过程凸显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卡特政府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决策的复杂考虑,以及对是选择先建交,还是先恢复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问题的抉择过程。就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进程而言,一方面,中美两国对促进经贸关系的需要加速了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资产索赔问题的谈判过程和最终解决也推进了中美两国在其它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但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对中美贸易合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外交战略步入“后反恐时代”,中美关系“9.11时代”随之结束。“9.11时代”中美关系经历了从倒退到好转的过程,并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其具体表现是5个方面:中美战略定位发生转折,政治关系改善;中美经贸关系顺利发展,并与政治脱钩;开创中美反恐与安全领域的利益支撑点;美台关系从提升到降温;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美关系超出双边范畴。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09,(5):24-25
009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追本溯源,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始于1872年的大清幼童留美。这背后,凝聚着一个珠海人——容闳毕生的心血。容闳和他倡导的幼童留美,及其在美国首设“中国文化讲座”和中文图书馆,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要闻点击     
《教师》2012,(9):8-9
刘延东会见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国务委员刘延东3月13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一行。刘延东向客人介绍了"两会"的情况和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美国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新进展。实现中美关系更大发展,还要不断厚植两国人民友谊,巩固和扩大中美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68年,越美在巴黎举行谈判。中国从1965年起一直坚决反对和谈,但随着各方面形势的变化,中国对谈判的态度逐步转变直至劝告越南适时结束战争。本文通过中国改变态度的原因及中美关系改善的关联因素等问题的阐述和分析,认为中美缓和的直接后果对越美和谈是积极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正在腾飞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一直是影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重要因素。两国有长达22年的对抗时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国地位更加突出。今天,中美之间仍然有不少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美国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以及中美关系变化的趋向,必然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大事。笔者试图对中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作粗浅分析,提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