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本文在探究制约"基础"课实效性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寻求增强"基础"课实效性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卢晓丽 《考试周刊》2010,(34):218-219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在教学中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基础"课教学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基础"课的"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方式实效性的提高,必须通过构建课教学方式实效性体系来实现。做到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课教学方式多样化、规范化、现代化;努力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课教学方式的新模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课教育教学的特色;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基础"课教学方式实效性评价标准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具有学生观念更淡薄、教学难度更大、现实意义更深远等特殊性。目前,"基础"课作为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课堂法制教育的"支柱"性课程,其教学实效性堪忧。要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以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一是要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要加大师资配套,切实夯实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师资硬件;三是要改进"基础"课教学方法,确立科学的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四是要改革"基础"课考核方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成绩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掘运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融入课堂,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三贴近",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效能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羽 《教师》2011,(17):84-8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重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其实践教学的效能。本文拟对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新生进校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上课效果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情景、关注每个个体特征、师生对话探讨等方式还原课本内容让学生在经历中了解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将有利于提高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知识魅力、语言魅力、教学魅力、情感魅力和形象魅力等构成要素。这些独特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加深大学生对"基础"课的认同感,对大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锐 《考试周刊》2011,(49):170-17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这是很多学校一直面临的问题,《基础》课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问题,以使该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林红梅 《文教资料》2011,(32):197-19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增强该课实效性、实现寓思想观念教育于知识教育的教学目的的当然选择,其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构建大学生的学习参与机制、形成"实践体验"与"内化践行"的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指向的。其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整合课程的内容和思想,深化课堂内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外实践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教学,多元并举,不断地探索课程的教学改革途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实效性,实现其育人功能是摆在"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现状,确立并揭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是按照"基础"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加强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有利于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辟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新途径,在21世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侯平安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条主线,努力把握好这一主线并将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融会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郭兰瑛 《文教资料》2014,(18):159-16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专题化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基础"课程专题化教学不仅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还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贴近大学生生活、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境,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经费、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环节教学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通过教师主动加强指导,党员模范带头,社团牵头组织等途径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助推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有助于大学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培养品格,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面对"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缺失,要从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两方面来进行改革,设计适合大学生需要和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