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与人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11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发现,在社会转型期,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与其人生信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随着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多重精神压力的增大,青年教师的信仰也日趋多样化、自我化、世俗化,其中社会发展满意度对社会信仰、物质生活压力对金钱崇拜、精神压力程度对世俗生命信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机整群抽取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人际信任量表、安全感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在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性高于男性;生活满意度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人际信任也存在正向关系。(3)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大学生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对人际信任也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生活满意度同样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这表明,人际信任在大学生安全感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安全感通过人际信任影响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298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身体自我价值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超自然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超自然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在社会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也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减少超自然信仰,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知觉、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使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无聊倾向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测查了336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压力知觉、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压力知觉与无聊倾向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当无聊进入回归方程时,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10,p=0.061)。结论: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是通过无聊倾向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586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多重任务取向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少年生活应激事件量表和生命意义问卷,探讨大学生时间人格、压力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与探寻的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体验;压力与时间监控观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在高压力下,时间监控观对意义体验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意义体验;多重任务取向没有影响;(2)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寻求;压力与时间价值感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在高压力下,时间价值感对意义寻求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压力和多重任务取向对大学生意义寻求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39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与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积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情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2)路径分析发现情绪智力显著正向预测了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了消极情绪;(3)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情绪智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实疗法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心理辅导,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ASLSS)对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6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活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现实疗法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性别、年级、专业为控制变量,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正向预测作用显著;生活满意度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度在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会受到现实疗法的调节;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及生活满意度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受到现实疗法的调节。结论是自我和谐能预测心理健康,而生活满意度起到了中介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现实疗法功效,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洛阳三所高校9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希望特质的高低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也不会影响个体希望特质的水平;希望特质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希望特质的能动性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运用方便抽样法,采用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量表、控制感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与控制感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控制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控制感在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在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影响控制感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控制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女大学生中更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控制圈问卷和主观幸福感简易量表对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人际控制、社会政治控制、生活满意度和健康感受上差异显著;控制圈的三个维度与正面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面情绪显著负相关,人际控制与生活满意度、健康感受显著正相关;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感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所以,大学生的控制圈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利他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城市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重情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积极应对与活跃、坚韧、随和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消极应对与活跃、坚韧、随和显著负相关,与利他显著正相关;随和、坚韧与活跃对大学生积极应对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坚韧与活跃对大学生消极应对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利他对大学生消极应对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感知压力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作用。以85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有效问卷共786份。使用感知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施测,并收集被试者性别、是否独自居住、当前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采用SP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感知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感知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感知压力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B=-0.34,t=-9.82,P<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 95%CI [-0.22,-0.13]),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提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并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中学聋生社会适应量表对145名在校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学业能力、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也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南昌大学330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信仰与幸福感显著相关,且社会信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得出结论:社会信仰能够正向预测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水平现状将会影响到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关注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中国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和心理和谐问卷对云南和河南3216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处于中等水平,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和谐在经济收入和农民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和谐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对心理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生活满意度越高,心理和谐水平越高,为通过改善农民生活满意度来促进心理和谐改善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父母控制(心理控制与行为控制)和中学生生活满意度间的关系,检验中学生的孝道信念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行为控制问卷、双元孝道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湖南省三所中学的539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显示: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行为控制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互惠孝道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互惠孝道与权威孝道在父母行为控制与生活满意度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父母控制既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也可通过中学生的孝道信念间接影响其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简易应付量表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知觉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婚姻状态的幼儿教师其知觉压力、生活满意度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生活满意度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幼儿教师的知觉压力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满意度与知觉压力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而,提高生活满意度,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降低幼儿教师的知觉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