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透镜的作用和透镜在视力矫正方面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以往实验的不足,提出多维度探究、优化探究顺序和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液体折射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一种实验装置.此装置能较准确地测量透镜和液体透镜组的焦距,解决了实验中测量透镜组焦距难的问题,使测得的液体折射率的精确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的改进1.存在的问题(1)调节部分的问题.“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由光具座、透镜组、光源、成像光屏等组成,而光源又由发光体和支座组成.实验中,以光具座为支座分别将成像光屏、透镜、光源依次安装在支座轨道上,调节光屏、透镜和光源的高度使三者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沿光具座轨道反复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每次成像的大小、正倒和  相似文献   

4.
"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它是学好该章知识的基础,因此,做好该实验尤为关键。一、教材上的实验分析现行教材上主要采用2种演示方法:1种是用激光笔来做(图1),光路比较清晰,效果明显,但展现给学生的只是1个平面的光路,缺乏立体感。另外1种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光学实验器具繁多,保管和使用十分麻烦,且透镜特性演示实验需更换不同焦距、不同类型透镜。为此,笔者改装制作的简易透镜合成演示仪。用水透镜代替原实验玻璃透镜,可在同一装置上实现透镜特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了实验的对比度,减少操作繁琐度。同时制作材料环保、廉价。  相似文献   

6.
林大乐 《物理教师》2002,23(1):34-35
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 ,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实验 ,在实验时 ,偶然发现 ,除观察到预期的成像外 ,从凸透镜中还能观察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进一步对凹透镜成像进行观察发现 ,除在物体异侧通过凹透镜看到正立缩小虚像外 ,同样在物一侧看到一正一倒两个像 .本文将对以上现象作详细探讨 .1 透镜中倒正二像的成因分析首先 ,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透镜成像公式适用的条件是薄透镜 ,即透镜两个面的顶点O1、O2 重合 ,然而实际情况是O1、O2 不重合 .二是当光入射到透镜上时 ,除了发生折射外 ,在两个界面上同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中 ,我们从屏上得到…  相似文献   

7.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三章第一节《透镜》的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8.
在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中,使用改装后的超亮LED(发光二极管)灯作为新的实验用光源,不仅实验效果明显优于原有白炽灯光源,而且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透镜》一课是学习本章的基础,为学习本章后面几节奠定基础.学习透镜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从而突破对“会聚”和“发散”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关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主要掌握凸、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课堂上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双变"水透镜是指,利用常见的生活用品自制一个凸凹形状可变化的、焦距长短可变化的透镜.这种自制的"双变"透镜,不仅可方便的实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透镜部分的几乎所有实验,而且还会通过"动"的透镜来演示透镜凸凹形状的连续变化和透镜焦距长短的"无级"改变,弥补现有实验室只提供固定形状的透镜所带来的单一表象不足,并通过"双变"透镜凸、平、凹形状的连续改变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量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眼睛与眼镜”是初中物理光学中的教学难点.本文独辟蹊径,基于透镜“折射能力”视角考虑创新实验,借助物理建模手段将人眼成像原理与视力矫正方法构建成物理模型,实现可视化探究实验,为学生搭建符合认知规律的物理情境.在改变透镜“折光能力”的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建构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薄透镜成像中球差和色差对成像效果有严重的影响,学生在测量透镜过程中很难确定焦点的正确位置,使得测量误差很大 . 通过分析薄透镜成像过程中球差和色差产生的原因,采用在实验中加入光阑和滤光片.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加入光阑和滤光片可有效地减小像差和色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小实验相对误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是该章的基础内容,教材安排了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对初二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主动参与研究,就比演示实验教学效果更好。虽然教材安排了利用激光演示仪进行演示,但笔者自制了10个烟雾箱和10多个激光平行光源,效  相似文献   

14.
"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实验是中学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但教材中介绍的实验使用实验器材多,操作麻烦,因此较费时,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掺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掺杂"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明了在化学实验中"掺杂"试剂或药品是可行的,但必须少量.它是以确保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效果更理想为最终目的的.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关于光具有波动性的说明 ,是建立在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基础上 ,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 ,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光的波动理论 ,但许多普通中学因条件限制 ,这些实验开出率较低 .特别是课本中提到的泊松亮斑 ,许多学生学完后仍对此亮斑持有疑虑 .做好这个实验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光的波动性 .笔者对泊松亮斑实验进行了研究、探索后 ,找到下面这种简易可行的方法 .实验器材 激光光源 ,小钢球 ,透镜 (凸透镜或凹透镜均可 ) ,条形磁铁 ,大头针 (缝衣针也可 ) .本实验的关键 :一是光源的选择 .普通光源的亮度较差 ,只宜在暗室中…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2年第9期刊登了郭守月老师的<图象法讨论"薄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一文.中文阐述了利用u-v直角坐标系描点法画出薄透镜成像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从而说明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行直观动态分析,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u-v图线法来分析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不仅直观,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下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深化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和望远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利用实验室中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模拟望远镜的成像及调焦过程;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光线经过望远镜后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利用NOBOOK虚拟实验软件实现对望远镜成像及调焦过程的理论模拟,达到即使无法到实验室也能开展科学实验的目的.不仅通过传统实验方法实现了望远镜透镜结构的可视化,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望远镜成像光路以及望远镜动态调焦过程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层次"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在现有的实验设备基础上,以丰富的实验资源和成熟可靠的设计,研制出了适合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特点的新型实验系统,并取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Visual Studio 2005下,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应用于虚拟器材建模,基于C用程序以仿真各种实验场景和实验状态.通过操作鼠标和键盘,可以进行使激光光束平行于工作台面、使激光光束的主光线通过透镜光学面中心、使针孔位于扩束镜后焦点处,基于剪切干涉法使透过准直透镜的激光为平行光、使光栅光谱仪中的光栅位于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并且栅线平行于狭缝5种典型光路的交互式实时虚拟调试.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虚拟实验方式无需真实实验设备支撑,有助于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光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