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不断呼吁中小学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然而,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专家”还是“杂家”才更有利于发挥基础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这是不得不引起专家学者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性、普通性和综合性,而知识的整合与课程系统的综合化对教师成为“专家”提出的挑战以及中小学教师成为“专家”的现实困境也决定了中小学教师成为“专家”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业特征与角色内涵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工作负担具有多重来源。以广东、江西、山东3省共4599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依据问卷调查、访谈、政策文本分析,系统分析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及31省减负清单实施后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情况、4大来源及其形成原因。调查结果显示:迎检迎评、报表材料填写、社会性事务等“社源性负担”是政策制定初衷,教师感观下该负担有所减轻但仍具迫切性;教师对工作环境、竞赛活动、会议培训等“校源性负担”,以及家长期望、学生心理疏导、学生行为管理、学生安全监督等“生源性负担”的关注度均高于政策本身,应作为下一步教师减负重点;情绪心态控制、时间管理等“师源性负担”则相对较轻。因此,应整体联动找准教师工作负担问题根源,切实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事关自身所扮演的特殊角色的行为效率,而且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首先从中小学教师与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入手,揭示了中小学教师具有健康心理的现实意义,进而指出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迫切性。其次,剖析了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的若干因素。最后,提出了正视现实,积极“应对、21世纪的挑战,讲求投入,努力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转变“观念”,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及科学对待,强化心理咨询意识和发展咨询事业等四个对策。  相似文献   

4.
背景提示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去年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老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新闻媒体上曾经揭露了不少教师采用恶劣手段体罚学生的事例:如有教师随意罚站学生,有教师用胶布贴学生嘴巴,甚至有残暴教师将学生殴打致死……如今,有些教师对学生采取的“语言暴力”,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于是有人将那些“劣师”、“差师”称为“魔鬼教师”。只有心理健…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各地出台的关于教师师德的“禁令”,真是何其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惩戒”、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严禁中小学教师奸污猥亵女生”、“教师不得单独与异性学生谈话”……我们不难理解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制定这些“禁令”背  相似文献   

6.
覃启祥 《广西教育》2007,(12A):20-20
多年以来,“作文难”一直是一条紧紧地套在不少山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身上的绳索,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师苦苦“挣扎”了数年仍无法给自己“松绑”,于是无奈地摇摇头说,由于山区的条件太差,学生见的世面太少,实在没有东西可写,作文教学实在难以打开新局面。对于“山区条件太差,没有材料可写”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山区中小学教师如何结合山区的优势进行作文教学,打开山区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有效提升,以帮助农村教师应对日益严峻的数字化挑战。本研究认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是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能够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走向纵深;有利于教师适应新技术、新模式,从而创新教育教学体验;有助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农村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能够带动农村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有效弥补城乡学生间的“数字鸿沟”等。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提升意愿较弱、农村教师研修仍存在诸多现实桎梏、难以准确评价并表征教师数字素养等。对此,应以智慧教育平台为“桥梁”缩减城乡教师提升动力差,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积极性;以农村教师真实需求为“蓝本”开展循证式研修,提升研修定位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以数字徽章为“支点”,撬动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及表征难题。  相似文献   

8.
丁杰  张涛 《教学与管理》2024,(12):52-55
在“双减”政策实践中,中小学教师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给中小学教师的行动带来挑战。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担负的责任发生了多方面的改变,准确把握中小学教师角色,探索其在课程开发、课堂创新、评价改革、课后服务、家校社联动中的责任变革。从强化教育价值观念,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完善自我和家庭交往渠道着手,引导中小学教师积极的履行担当,深入贯彻“双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引导教育回归学校,回归课堂,重构良好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9.
相比以前国家对师范毕业生“包分配”的旧教师准入制度,以选拔性为特质的“考编”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为中小学教育事业输入了不少优秀人才?但从伦理的角度看,现行的“考编”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公正性缺失、合理性不足以及不够尊重家长、学生和应聘者等问题。、完善教师资格证制度,实行“差额试用制”,可以构建更为公正、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程秀霞 《新课程研究》2009,(10):160-162
目前,在对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尚比较欠缺。本文在阐述“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小学教师在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引进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教师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中小学教师管理当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为基础,探索建立了骨干引领、倾斜农村、覆盖全员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在中国文化传统作用下,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认识常常迷失在道德“圣人”、知识“完人”和学生“仆人”的丛林中。让教师走下“神坛”,回归“常人”的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教师幸福的实现、家校之间的合作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波 《华章》2014,(28)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是政府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举措,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为核心,以依托网络创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特色,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中学英语教学是培养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阶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们将来的英语水准。因此,河北省应抓住这一机遇,结合新课改对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利用“国培”平台的多种有效培训形式,全面提高中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杨旭 《山东教育科研》2010,(8):11-12,18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国务院办公厅[2008]13号文件也明确规定:严禁中小学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但现实中,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在职教师.在一定范围存在从事有偿家教现象。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文件《中小学班主任规定》中,关于教师“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从颁布之日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对中西方教师批评权进行了追溯,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中存在的误区,以使教育工作者对批评产.生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日,山东临沂市河东区的许多中小学教师成了“学生”,他们以普通考生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坐在考场上,平等地参加考试。据悉,目前该区有200多名教师“放下架子”参加了随考。“老师变学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冲击波”。有的教师认为,压力本来就大,这样一考,自己的那点本事就会在学生面前暴  相似文献   

17.
国家从2003年到2007年,利用5年时间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该项目面向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作为农村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辽宁省“农远工程”应用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获得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经历了由“旧三级”向“新三级”的大幅度转型,转型期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卓越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奠定了政策及实践基础.但是,面向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在师范生的招生与学制、优质中小学协同培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等方面仍存在政策瓶颈.突破这些政策瓶颈是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在论及教师职业行为要求时.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语言质朴,道理简单,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秦娥 《继续教育》2002,16(4):58-59
一年多的“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简称“项目”培训)实验告诉我们,“自修-反思”模式确实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佳模式,但要优化这种模式,使之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必须细化培训管理过程。一、细化管理过程 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欲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更应该先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但是,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愿学习,不会学习,“自修-反思”模式就是帮助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训他们的自学习惯,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