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向自然界学习是人类各种工程技术原理、重大创新发明及先进材料研制的源泉.以自然界中超疏水槐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板复型法绿色构筑仿生洋槐树叶超疏水自清洁表面材料,并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材料的多尺度结构和宏观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仿生槐树叶材料具有超疏水低粘附特性,静态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为6.6°,同时该材料展现出优异的自清洁功能.  相似文献   

2.
实验通过静态接触角(CA)检测兰考泡桐叶片的疏水和亲油性能,验证其作为吸油材料的可行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其叶片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泡桐叶片反面疏水性能较好,其静态水接触角为131°。同时,叶片正反两面均具有超亲油性能,静态油接触角为0°,可以作为除油吸附材料;叶片的表面具有粗糙结构,呈树枝状毛刺。结果显示,经简单干燥处理的兰考泡桐叶的饱和吸油量最高可达10.7 g/g。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超疏水表面(对水的接触角超过150°)由于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固体表面的浸润性是材料的基本特性之一,主要由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一般情况下,超疏水表面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制备:在疏水性表面构建粗糙结构或者在粗糙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由于每种材料的表面能是一定的,所以,控制固体表面的粗糙结构显得更为重要.实验表明:固体表面的微米结构、纳米结构,尤其是微米/纳米相结合的结构能更好地提高固体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合成一系列不同直径的聚苯乙烯小球,以其为硬模板包裹苯胺,并在其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制备了超疏水性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微球。通过模拟昆虫复眼结构,利用聚苯乙烯小球层层堆积,并在其表面聚合成聚苯胺纳米结构阵列使其表面获得超疏水性能。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型模拟,能量分析计算出理论接触角以及所处的超疏水状态。  相似文献   

5.
以超疏水-超亲油泡沫铜为基体,设计并制备针对重油-水混合物的重力驱动油水分离装置,研究其分离能力的条件和机理,并对分离效率和再循环利用能力进行检验。另外,针对大面积海上溢油设计一种表面张力-重力双驱动油水分离装置,研究该装置的分离原理、对典型浮油的分离能力、分离纯度以及该装置的抗风浪、耐水压能力和再循环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受自然界荷叶等表面超疏水现象的启发,结合科研成果,基于固-液界面润湿性相关的理论知识,将超疏水铜网表面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应用研究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利用电化学沉积和化学还原两步法在铜网表面构建粗糙的微纳米结构,再将表面以正十二硫醇修饰,制备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铜网,将其应用于油水分离。另外,在实验课程中设置结果的分析讨论环节,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实验细节的观察能力。将科研成果回馈教学,这对于丰富教学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科研成果中具有教学可行性的内容引入到本科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用溶液浸渍的方法制备氢化蓖麻油超疏水涂层的教学实验。通过对超疏水涂层的设计、制备和表征,让学生掌握超疏水表面形成的原理,学习了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光学接触角仪等仪器原理和操作方法。该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视,涉及晶体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等知识。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具有可见光活性和较高光催化效率的纳米光催化材料,本研究以CuO纳米粉体和Na_2S·9H_2O为原料,以纳米CuO为自模板,通过水热一锅法合成Cu_2O-Cu_2S纳米复合物.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纯Cu_2O样品,Cu_2O-Cu_2S纳米复合物表现出更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且其光催化活性随复合物中Cu_2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u_2S含量最佳时,复合物的活性最优,在光照2 h内,其对甲基橙(20 mg·L~(-1))的降解率可达94%,且循环使用5次后,光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 运用氧化业铜在酸性溶液中生成的±1价铜离子发生歧化反应制岔金属铜溶胶。并观察胶体的相对稳定性。 二、原理 用醛类物质还原新制的Cu(OH)_2,可以生成红色的Cu_2O沉淀,再加入过量的酸,使Cu~ 歧化生成Cu~(2 ),和Cu,新生的细小晶体铜分散在溶液中,即形成黄绿色透明铜溶胶,具有十分显著的丁达尔现象。静置约半小时,溶胶有少量凝聚,产生黑色的粗颗粒铜沉淀,证明胶体分散系不如溶液分散系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油酸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重点探讨了油酸修饰对磁性Fe3O4纳米粒子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XRD、IR、VSM等表征。样品表征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油酸成功包履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油酸的表面修饰未改变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晶体结构.经修饰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1nm;经修饰后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饱和磁化强度稍降低,但仍在50emu/g以上,仍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溶胶-凝胶+浸渍法两种方法制备了CuO-Ce0.7Zr0.3O2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Raman等表征,考察了催化荆的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的CuO/Ce0.7Zr0.3O2催化荆CO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Ce0.7Zr0.3O2催化剂的性能,CuO-Ce0.7Zr0.3O2催化剂表面CuO分散度高.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铜(CuCl2.2H2O)和尿素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CuO微纳米结构材料,并对制备的微纳米CuO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IR)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及分析,并探讨了纳米结构CuO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通过简单改变反应溶剂,成功实现了CuO微纳米形貌的调控.当反应溶剂为水体系时,产物尺寸为40 nm且比较均匀,得到的产物为单斜晶相的纳米CuO,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压电式喷墨打印技术在柔性衬底上制备导电聚合物薄膜图案,导电聚合物(PEDOT)为喷墨打印墨水材料,柔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为柔性衬底材料。通过在疏水的PET衬底表面旋涂制备一层亲水的聚乙烯醇(PVA)薄膜,显著改变其表面的浸润特性,接触角由107°变为38°,改善了PEDOT液滴在其表面的铺展与干燥过程。调节喷墨打印参数以及PEDOT液滴间距,实现了喷墨打印PEDOT线型薄膜的线宽与厚度的精确可控。有助于学生理解喷墨打印原理,掌握喷墨打印技术制备电子器件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表面改性的纳米Al2O3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H值、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对表面修饰效果的影响;对改性纳米Al2O3电流变液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SDBS对纳米Al2O3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要在中性环境下进行;SDBS含量占纳米Al2O3质量的2.0%左右时,可以获得表面修饰效果理想的纳米Al2O3粒子;SDBS的加入影响了纳米Al2O3颗粒的表面性质,使其与甲基硅油的润湿性大大提高,改性纳米Al2O3含量为30%的电流变液在2kV/mm的电场作用下静态剪切应力可达1.04kPa.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底栅顶接触的喷墨打印有机薄膜晶体管的SiO2表面采用原子层沉积方式制备薄层的Al2O3修饰层,并与未修饰前进行比较,发现有源层在ALD-Al2O3修饰后的SiO2表面接触角大大变小,且喷墨打印的有源层线条变粗。而随着ALD-Al2O3修饰层厚度的增加,SiO2表面粗糙度变大。通过测试其电学性能,发现ALD- Al2O3修饰层厚度为1 nm时,OTFT的性能最好,与未修饰前相比,其迁移率提高了近8倍,而开关比提高约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降低酸化压裂改造过程中入井液体对油藏的伤害提高酸化效果,室内合成了一种基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酸液起泡剂AEY,采用FTIR、~1HNMR谱对酸液起泡剂结构进行了表征,Warning-blender搅拌法测试起泡剂在清水及酸液中的泡沫性能;利用纳米材料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增效作用,在不增加酸液粘度的情况下制备一种低粘低阻纳米泡沫缓速酸.利用高速摄和透射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观察,并对纳米材料增强酸液泡沫性能的机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20%盐酸+0.5%AEY,起泡高度为452 ml,半衰期为8.2 min; 20%盐酸+0.5%AEY+1.0%纳米颗粒,起泡高度395 ml,半衰期26 min,这是由于纳米颗粒在泡沫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吸附层,从而增强了泡沫的稳定性.岩心腐蚀速率结果显示,与常规酸对比,静态反应速率下降5.4倍,动态反应速率下降16.9倍,动态反应速率常数为8.71×10~(-6),反应级数m为0.636,频率因子K_0为0.3627,活化能Ea为40.17 KJ·mol~(-1),达到了均匀布酸,缓速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的纳米SnO2/SiO2/TiO2溶胶凝胶,能够常温5~30℃成膜,可见条件下具有超亲水、防雾、自清洁的性能。其中水接触角为3.7°,最大透光率波长在555~565 nm处,增投率达3.89%。一年测试结果,涂膜玻璃比普通玻璃透光率提高8.32%(12次平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界面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并利用SEM、TEM、FTIR、XRD表征聚苯胺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将合成出的聚苯胺纳米纤维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聚苯胺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对苯二酚在聚苯胺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电极相比,对苯二酚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均增大,峰电位差ΔEp减小了115mV,对苯二酚电化学可逆性得到明显改善,说明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氧化过程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且当对苯二酚在1.0×10-7-1.0×10-3mol/L浓度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是0.9988,检出限为6×10-8mol/L。  相似文献   

19.
采用St?ber法合成碱性二氧化硅(SiO2)溶胶,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酸性SiO2溶胶,共混两种溶胶,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含“蛋挞状”结构SiO2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测试(FTIR)和接触角(CA)对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含“蛋挞状”结构的SiO2 复合膜,不仅是一种粗糙层次结构,表现超疏水性,而且蛋挞中的220 nm SiO2“ 蛋黄”是相对平整区,能够减缓摩擦对结构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3种含不饱和双键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丙烯酸乙酯二甲基(辛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此种表面活性剂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为亲水单体,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复合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得到疏水缔合的两亲高分子。采用表面张力仪分别测量了单体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了3种阳离子单体展现了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类似的表面性质,而两亲高分子产物具有典型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聚集行为。对单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言,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随疏水碳链的增加而增大,导致临界胶束浓度(cmc)数值下降;而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随链长增加而减弱,这是由于链长增加后发生弯曲,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疏松造成的。聚合后的两亲高分子,在低浓度下单链两亲高分子形成分子内胶束,浓度升高疏水长链之间相互缔合形成分子间胶束,因而在表面张力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两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