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阿Q其人及阿Q典型 阿Q是本世纪20年代初鲁迅在中篇小说《阿Q正传》里所塑造的不朽典型。而阿Q其人,则太平凡,太可怜,太可笑,也太可悲。说是给阿Q作传,连姓名籍贯也无从考订,他似乎姓赵,那是未庄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长三辈,结果赵太爷打了阿Q,骂他不配姓赵,阿Q却不抗辩,这就未必不姓赵,人们对他也不得不怀有几分敬畏。至于阿Q的行状,既无英雄壮举,又无新奇艳史,有的只是一出又一出滑稽  相似文献   

2.
小说中,阿Q没有能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的言谈举止让人费解,他在社会中挣扎,却最终被社会抛弃,我们觉得他可笑,又觉得他可怜!可悲!好像所有的不幸都被他贪上,我们不仅要问社会对阿Q做了什么,阿Q自己又做了什么。这是鲁迅先生要揭示的问题,即唤醒昏睡的人们。阿Q认不清自己,他无法觉醒。原因在于阿Q存在着人格缺陷,而缺陷又是社会造成的。精神分析理论能完美揭示阿Q在特定环境下的种种奇怪行为,让我们对阿Q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问世以来,围绕着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阿Q这个典型形象的问题,许多文学评论家、文学史研究者曾发表过不少意见,对于我们认识阿Q这个典型人物,给予过重要的启示和帮助。但是有些论点,今天看来,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有的认为“‘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普遍弱点的一种”。有的认为《阿Q正传》是“描写中国民族的灵魂”,阿Q的性格特征是“自大”、“卑怯”、“善变”、“自欺”。有的认为“阿Q是一个流氓无产者”。有的认为“阿Q,主要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这是一个集合体,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  相似文献   

4.
赵嘉陵作为贵州省专业油画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油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的油画艺术特色主要是选材的独特性;写实主义创作风格;独特的表现和深刻的内涵.赵嘉陵在油画创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他与其他画家一样需要审视自我的不足,实现自己在艺术上更大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成仿吾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与他艺术派的立场相一致,他主张文学是“表现”而非“再现”,提出文学批评应有“同情”与“超越”。从具体的批评实践看,他的“同情”显然更在他的同志一边,而他的“超越”一方面凸显他的独特,但又时显偏激与片面,造成某种倾斜。这一切又与他峻急的性格和“超越”的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阿Q都用精神的力量调节自我,让自己走出失意,赢得"胜利".但是二者在本质上却有天壤之别.文中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挖掘出对现实生活有所裨益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7.
杰武什金与阿Q同是身处下层社会的穷苦人 ,有同样苦难的遭遇和自轻自贱的个性心理。同时又有不同的个人行为 :扶助贫弱与欺负弱小 ;不同的生活态度 :忍耐安命与“想要革命”。  相似文献   

8.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历来学者都认为其因得罪钟会而被司马昭杀害。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嵇康自身的一种不合时宜的死亡因素,即他的亢龙精神。由于是非太明,而陷入“坚白之昧”的迷惑中。遵从庄周之道,便拥有“独有至贵”的品质。而他刚烈的性格,最终导致其临别悔恨、雅志难施。这些,都是嵇康亢龙精神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9.
人们大多注意到鲁迅性格的“横眉怒目”的一面,却忽略了鲁迅性格的另一面,即人情、亲情、诙谐、意趣的一面。实际上,鲁迅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心生活和繁复性格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10.
海岩的小说描写了当代女性的人生百态.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全都青春、美丽,想要脱离贫穷.海岩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依附爱情"的纯情女性爱莫能助;对"生存理念至上"的女性痛下杀手;对"内心坚守"传统的女性极力维护.海岩的这种女性审美观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骨子里形成的矛盾爱情观密不可分.海岩小说既追求爱情的唯美,又毁灭极致的爱情;在情爱模式上,他选择打破常规却又让情爱结果回归现实;面对爱情既渴望青春的激情,又不得不让爱情回归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倚持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外放的生命创造力以及李白超越传统文化内向的主导性格,传统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外放的创造精神被李白极大张扬。他那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的政治理想;“功成拂衣去,意轻千金赠”的独立人格;“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的侠义风范;超越痛苦、恋时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品格,可谓之“太白精神”。“太白精神”承载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对自尊做了大量的探讨,为自尊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概念和经验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尊的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自尊与认知、情绪的关系;2)自尊的稳定性;3)内隐自尊;4)自尊影响因素的新发现.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和探讨自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运动领域内对自尊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自尊与身体锻炼的关系.综述了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在“自叙传”式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自我艺术形象”。这个经过文学加工的艺术形象既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 ,又印有作家身世、经历和性格气质的影子 ,也经历了性格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秦可卿这一形象向来被称为谜一样的人物,在她生活历程演进的有限的七个回目中,前后矛盾百结,漏洞迭出.她来历不明,时而天上,时而人间.十二钗正册中,她作为压轴人物出现在册末,该是十二钗的副领班.旋即又是警幻之妹,其容貌气质,似为钗黛合璧的象征;作为长房嫡孙媳,她进退得体;“怜贫惜老;慈老爱幼”,颇得合府上下人心,临死托梦的政治远见,又不啻是凤探互补.这么个几乎是“完人”的秦可卿,却又让她与公公(甚或爷爷)有染,“宿孽总因情”,被押在了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上.她“出场早,声势大,”却草草结束,匆匆死去,死法儿又含混迷离,怎样解也解不清.加之形象本身所呈现出的不易解释的矛盾现象,(自然这种矛盾现象反倒刺激了欣赏者与研究者的穷根究底的兴味志趣.)因之,要准确认识泰可卿形象的思想意蕴,艺术价值,就得先解开她身上的一个又一个的谜,探清天香楼疑案的真相.自红楼梦问世至今,这个话题一直被圈内圈外关注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出场人物的不同的“笑”中,分析了每个人物每次“笑”的不同内涵所显示出的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以此准确、鲜明地刻划了人物不同的个性,传达了无穷的神韵。  相似文献   

16.
阿Q与堂·吉诃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有其鲜明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色彩。当这些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后,便成为“又是世界性的,又是人民性的文学”(别林斯基)。而这些作品里的典型,都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的不朽形象。阿Q、堂·吉诃德便是其中之列。 阿Q与堂·吉诃德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前者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后者产生于十七世纪初的西班牙。时间相隔约三百年,地跨欧亚。并具有不同的民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画家及绘画理论家的苏轼 ,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中国画的传神理论。儒道释思想影响着他的人格 ,豪放刚直的性格 ,是其人格的具体显示。性格的张扬对其绘画及绘画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豪放性格表现在书法、绘画上突出一个“神”和“意” ,提出了形神并重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哈姆莱特>中,波洛涅斯是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他通晓世事而又琐碎迂腐.这种矛盾性是工具理性背弃价值理性而片面发展的结果.波洛涅斯深谙工具理性的规则,却反被其遮蔽.他的遭遇折射出工具理性为人类预设的灾难性结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照镜子”行为与身体自尊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30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照镜子”行为和身体自尊状况进行测查,结果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照镜子的态度良好;每天照镜子的次数多集中在3~5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中等偏上,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照镜子态度、频数以及满意度在身体自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听了一场名曰“成功学”的报告。主讲者在谈古论今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代凡成才(材?)的人,都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乍一听时,颇感惊愕。古来失意科场而彪炳史册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事实难道会视而不见?继而又想,不知主讲者说的是“成才”还是“成材”?若是后者,倒真能反映出某些人的观念。古今确有许多人把取得功名(今天则是考上名牌大学)看作是成了“材”,而真正的“才”反而成了次要的标准。譬如贾政:贾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时表现得才华横溢,未得到他片言只语的嘉许;而宝玉不愿参加八股科考,则被他视为“不成材”,非遭一顿痛打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