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防御机制方面的研究包括:大学生防御机制的特点;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人格障碍、父母教养方式等相关研究;大学生防御机制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大学生防御机制的干预研究。目前,对大学生防御机制研究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缺乏原创性,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真正干预性的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心理防御机制对维护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有关理论、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模式与类型、常见的心理应对与调节的反应方式、大学生心理应对与调节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该课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以及大学生发挥自身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能动因素,转化和克服消极被动因素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Bond编制、路敦跃修订的中文版DSQ(防御方式问卷)对重庆大学城四所高校的在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总体上看,重庆市大学城的大学生大多数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来源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防御机制的运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DSQ和EMBU为工具,对南京地区439名大学生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较多应用成熟防御机制,但应用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2.与同辈群体相比较,民主而不失规矩的教育是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特点,但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3.民主而不失规矩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形成成熟防御机制具有积极影响.4.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大学生群体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力大小和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96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施测Bond的DSQ问卷并辅以访谈法,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倾向采用成熟型防御机制,在某些防御方式上存在共性;(2)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着男女差异、城乡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差异,但文、理科面及各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和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使用防御机制上的差异性,笔者用DSQ防御方式问卷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表明: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较非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使用成熟型防御机制的频率更高;在年龄差异上,心理学专业学生在不成熟型、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频率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不成熟型和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可见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能促使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成熟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探讨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深层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6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对大学生健康三个侧面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效应,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三个侧面均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不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三个侧面均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2)成熟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健康的预测效应是直接而显著的;(3)成熟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主要通过社会健康的简单中介作用实现;(4)成熟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生理健康的预测效应主要通过"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结论:大学生防御机制对其健康不同侧面存在不同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笔者通过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简化版,对某高校3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城乡的大学生习惯使用成熟防御机制,但是相比之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机制。而从人格特质来看,城乡的大学生的开放性人格特质是最多的,农村来源的大学生的顺同性更强一些。(2)不成熟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顺同性和严谨性呈负相关;成熟防御机制与开放性和严谨性呈正相关;中间防御机制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外向性和顺同性呈负相关。(3)大五人格特质对不成熟防御的解释度更大,而对成熟防御的解释度则较小,另外,神经质是预测不成熟防御和中间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种不同防御机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响各不相同,开放性是影响本科生是否运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结论是:防御机制确实与人格特质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状况调查表,对在昆10所高校4309名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童年经历,家庭环境,学习目的,对专业的满意度,大学生活渡过方式及择业心态均对防御机制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2.各类正常大学生均较多使用成熟防御机制,而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则较多使用不成熟机制,不成熟机制的经常使用又造成更多的心理损害,导致心理人格障碍,甚至引发恶性事件。为此,就如何避免不良的防御机制固定于人格之中以及怎样引导大学生学习使用成熟防御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容易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这与女大学生的性别心理和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密切相关.心理防御机制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女大学生使用积极的防御方式,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年级、性别与来源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用Bond编制的DSQ问卷经路敦跃修订的中文版本对38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生在总体上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而且在部分防御因子及防御策略得分上存在着年级、性别、来源和是否独生子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近年已有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为依据,综述了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起源、研究分类、测量工具和干预研究等,并对心理防御机制未来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防御机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家庭教养因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家庭结构和不同性别子女,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维度,仅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防御机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结构家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影响。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特殊结构家庭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预测作用。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对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研究仍然处在初级阶段,高校的群体危机事件防御机制尚未健全,缺乏群体危机事件大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研究,也没有客观有效的心理危机评估标准。本文将对高校群体危机事件的主要特征、心理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象场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不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自我防御机制失效是导致个体心理失调及神经症等心理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罗杰斯的现象场理论对挖掘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从改变个体的现象场,促进自我防御机制建设及设立危机干预中心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有不少人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意志力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在高校体育开展生存教育、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是大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有效保障。本研究采取运动干预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体育干预教育。实验结果表明,体育干预对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性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大学生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被以"退避"为主导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诱发或增强所产生的适应不良的应激结果。科技创新活动之所以能够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因为它有助于建立以"升华"为核心的成熟防御机制,可以通过提供实践、学习和潜意识开发等措施帮助成瘾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类型,回顾了近20年来国内有关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临床研究和相关研究方面,进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退避行为是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主要表现为害怕竞争、交往焦虑等,大学生退避行为的形成有着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寻求社会支持、重构认知、提高个人控制感等方式来应对非理性的退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