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启明  张文 《青年记者》2012,(20):27-28
典型宣传的"碎片化" 当前,受众有了更为多维的媒介选择,这也就导致了宣传媒介及其平台的"碎片化".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媒介终端和平台的"碎片化";另外一个就是媒介本身越来越适应"碎片化"的内容,越是"碎片化"的媒介越是能够胜任任何形态的传播,其功能体现了全天候、全形态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眼球为王”的传媒时代,“碎片化”趋势正在生成和发展。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如何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在媒体林立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环境、生存特点及生存方式入手,探求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以期在碎片化传媒时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李鹏 《声屏世界》2014,(1):61-62
正媒体碎片化时代的特征"大众传媒已不复存在"。这是美国广告协会首席执行官鲍勃.利奥狄斯(Bob liodice)的一句预言。今天,这句话正在逐渐变成现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急速普及",媒体碎片化"的特征已显得愈加明显。一般而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都是传统媒介,其后是互联网,然后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是以门户网站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App、微博、微信等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菲 《今传媒》2010,(7):115-117
一、"碎片化"传播语境与媒介融合下的报业市场1".碎片化"的传播语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大众传媒渐渐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多元化,大  相似文献   

5.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被广泛使用后,"积极受众"、受众能动性等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认为,与电视传播不同,新媒体孕育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在传播方式上,体现为受众参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开放性文本的出现、媒介对受众个体的社会化建构;在传播文本方面,体现为意义的"内爆"和本文的失真。同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受众的参与空间、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之相应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信息内爆"弱化受众能动性、碎片化阅读削减传播效力、媒介成瘾导致受众行为失范、复制技术降低受众创新力。新媒体对"积极受众"的建构与解构并存。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媒体中,电视一直是拥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影响力的媒介。本文从受众接触媒介的频率、渠道、受众的社会认知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和研究电视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受众的影响力以及它的传播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移动电视并非主流大众传播媒介,但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的全面铺开,这种非主流甚至商业味道浓厚的户外移动电视媒体,却有着发挥媒介的社会功能、在特殊场合对受众施加较强影响的能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众多新媒体中的一种,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从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遍及全国,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广告商的新宠儿,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商品角度出发探索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体现公交移动电视中的"买与卖"。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0.
电视读报节目是电视媒介选取、整理报纸媒介的新闻信息(报道或评论),以电视化传播形态进行导读、点评,将纸质媒介的深度性、抽象化与电视媒介的形象化传播的紧密结合。电视读报节目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资  相似文献   

11.
传播媒介的多样繁荣带来了受众接受信息的“碎片化”现象,如楼宇电视、户外LED、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等,这些比较热门的新媒体有30余种,新媒体种类的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广告对载体选择的自由,从而使依附于媒介之上的广告在发布上出现了“碎片化”趋势。这使本来就监管不力的广告发布市场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人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实践与理论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受众接收心理的变化 ,分析研究电视媒介传播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互动价值意义 ,从而期待在我们的电视传播中能够增加更多理性的、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介的小众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媒介面临着供求失衡、资源过剩、影响力下降、网络冲击种种困扰,必须通过"分众"来寻求出路;社会发展也对媒介提出了变革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又给变革提供了支持;频道专业化正是电视媒介进行变革的势在必行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新闻知识》2012,(9):50-51,42
公共关系、文化消费、媒介传播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征;在诵读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是必须有一个能满足相对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微观承接,从而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征的"诵读传播载具"。传统诵读创作具有了"碎片化"基本元素,进而使阅听人接收诵读传播更具"碎片化"导向性。同时,以阅听人为导向,进而对碎片化受众进行微观承接、对应传播,则需有效地对阅听人诵读体验心理进行研究,有效建立"诵读文化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15.
吴博 《记者摇篮》2006,(11):54-55
在拥有数千个频道的中国电视竞争的大背景下,受众对一个电视符号的认知是碎片化的,很多时候来不及进行深入的辨识,一个电视符号就被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无情扫过,毕竟电视在出身上就是大众媒体。而最先被受众接受,最先面对受众挑剔眼神的就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如果主持人也可称为一种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主持人就是电视媒介最外在最鲜亮的符号,甚至在特定的时期内,主持人的角色意味着一种终极的选择,他就是电视媒介的票房风向标。所谓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就是主持人对于电视行业特殊规律的基本自觉意识,意识决定高度,意识的优劣将…  相似文献   

16.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和"90后"收视群体逐渐掌握娱乐节目话语权的今天,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内容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期待和"碎片化"的接受特征。然而"碎片化"也是整体性的体现,新媒体和电视媒介毕竟不能承担相同的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主流文化可以支持中国电视在追求"内容为王"的同时兼顾收视率与娱乐尺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传播力是媒介传播能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能力。传播力的主导优势是媒介真实、正确、积极和健康的内容产生的竞争力,表现为正义的思想倾向激活受众感官的能量,使媒介发挥重要的作用。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少儿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少儿(动画)频道陆续开办。少儿电视普遍坚持"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宗旨,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营造有益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有效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龄化"的上星频道群与省级地面频道群也越发重视争夺青少年受众收视份额。因此,面对竞争态势,我国少儿  相似文献   

18.
陈立强 《当代传播》2012,(4):105-106
传统电视的传播者基于经济驱动力、平台驱动力、受众驱动力等进行网络转载。传统电视进行网络转载的最大传播意义就是锻造了影像传播中的新受众群体。这个新的受众群体对传统电视提出了参与文本生产、文本民主化、文本加速化等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目前是传媒环境最复杂、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媒介技术更新快,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媒介和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对媒介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宏观文化背景由"独白式"逐渐向"对话式"转型.注释:  相似文献   

20.
涂文琴 《东南传播》2016,(12):126-129
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变革与创新的媒介技术大大加速了现代社会的"碎片化"进程。为满足现代受众的"速食"文本欣赏诉求,网络影视也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在海量视频创作者中,将数小时影视作品高度概括为1—10分钟左右诙谐短片而急速蹿红的谷阿莫可谓异军突起。因此,本文将以其"X分钟带你看完电影"系列解说走红为例,解读"碎片化"背景下的视频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