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贯彻十八大精神,主要是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学员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着重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及宝贵经验;深刻理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增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路标",展示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这一"历史路标"探索,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情基础和时代蕴意;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路径与脉络,深刻领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主要特征;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战略思想,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主要理论形态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内涵;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关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显著特性和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根本体现,具有普遍和根本的指导意义.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公私观念变革的视角,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演进历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以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理论内涵,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公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与条件:它既来自对我国传统公私观的批判和扬弃,又来自对建国后头30年公私观嬗变的反思和探索;既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私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历史内涵及其实践走向的理论范畴。把握历史方位是社会制度架构的保证条件,社会制度建设是探索历史方位与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两者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之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社会理想、实践运动与社会制度的逻辑链条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属性予以确证,而且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上集中体现了把握历史方位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分别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范畴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所处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二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理想信念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的重要支撑。理想信念教育包含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多维角度去解析,认识并把握这一思想,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和精髓。充分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重要的是把握好其根本遵循、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坚定道路自信关键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着力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基本要求,在增强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四个伟大"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具体表现为: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深刻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时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的演变企图;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清醒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彻底瓦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全面深刻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扫清思想障碍,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文章力图从现实、历史和理论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来界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从而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强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层面、历史层面、实践层面、理想层面的剖析,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三个自信"应成为高校思政《概论》课的核心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从哲学、理论、思想、立论、实践等多个基础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体系”,从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六个“为什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六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辅助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在教学当中渗透和运用六个“为什么”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这六大重要的理论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必须遵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从历史维度上看,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新的重大历史课题的时代;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由此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和《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共产党人的实践能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即能否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内涵密切相关。以此来看这150多年的社会主义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四个时期:(1)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到实践;(2)社会主义建设由一国到多国;(3)社会主义由曲折发展到严重挫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和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参与创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并且继毛泽东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主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邓小平理论一样,它自身也有相对独立的体系结构。其主题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成于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继续探索过程之中。确立“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正确区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一把钥匙;为我们排除对邓小平理论的种种看法,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