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一、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特征 从古典经济学来看,消费是生产的附庸,生产决定了消费;而在现代主义者看来,消费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  相似文献   

2.
安若 《青年记者》2006,(2):37-37
媒体中大量的社会新闻的报道在开启人们消费意识上起到了先锋作用。但是社会新闻的制作也带上了化工业生产的影像,在媒介生存发展竞争的大背景下,传媒集团极力营造消费主义的氖围中,社会新闻利用其强大的社会性和传播性优势,展开了本来就“软”的新闻“可售性”的变革。社会新闻的这种趋势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张力”,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新闻开始注重新奇怪异,娱乐功用;娱乐新闻的报道开始注重“花边新闻”而不是演艺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为了迎台受众实现生产消费的最大化,媒体以消费为导向进行“新闻生产”,体现出了社会新闻为迎合消费而呈现严重的“消费主义化倾向”。所谓的消费主义倾向,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氖围。因此,消费主义实际上足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朱筠丽 《报刊之友》2010,(11):147-148
消费是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经济现象之一。进入消费社会之后,消费已经跨越了经济领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甚至是文化现象。在现代广告的推波助澜下,商品的使用价值越来越从实用层面、物质层面转入了主观层面,消费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消耗,而是符号的占有和意义的消费。现代传媒对消费主义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消费主义的实质却隐藏着话语权力的垄断,会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系列不利因素,应当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4.
在商业社会中,电视文化和消费主义是紧密相连的,人们的消费行为离不开电视媒介的塑造,而电视媒介的发展也离不开消费文化的支持.本文从植入广告、服饰、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电视节目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进行解析,引导受众正确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袭,更理性的面对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长潇  高瑞 《新闻界》2008,(5):16-18
作为消费社会和受众细分驱动下的必然产物,分众影像传播繁荣发展的背后,暗含的是消费主义的高度指向和全方位的消费诉求。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消费主义指向通过各种路径塑造了一系列的社会映像,进而引发人们的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晴 《新闻世界》2012,(11):162-163
随着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一些媒介也随之由宣传让位于资本和消费。它以激发人类欲望与本性的方式不断撒播消费主义观念建构主体身份,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转向面临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断层,但也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论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骐  刘维红 《今传媒》2005,(2):10-12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化的时代,一方面,大众媒介飞速发展,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公众,从信息交流到文化沟通,都对大众媒介产生了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大众媒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消费社会,商场里货物琳琅满目,大众媒介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流光溢彩的消费世界。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这两个时代的宠儿,联手制造了以快节奏、无深度、片断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它们之间的共谋现象,包括媒介化社会是如何兴起的,如何看待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关系,以及媒介又是如何通向…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环境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日常的生活需要已经完全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日常所需,而是追求品位、地位和精神等方面,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催生了消费主义。都市小说是都市化进程的文化表征,描述了都市人在都市生活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精神状态,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市生活逐渐追求视觉化和消费化,于是都市小说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并逐渐打上消费主义烙印。本文从消费主义角度,解读都市小说创作,分析作家身份的演变以及视觉化转向,审视消费文化对都市小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恶搞现象,已经是都市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和消费时代的来临.恶搞已经全面渗入市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力求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驱力.从而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10.
杨金海 《青年记者》2010,(16):46-47
尽管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已烙下了消费主义的印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是指个人的随意消费行为,是与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的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道德”。全民的参与,使得消费在全社会蔓延。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传媒消费主义热潮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类媒体内容和形式的种种表现,不难透视出媒介消费主义热潮出现的原因。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传媒消费主义在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助长了享乐之风,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宋方方 《新闻爱好者》2008,(11):114-115
在欧美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技术的创新、现代管理体系的推广以及资本运营的成功使得经济快速恢复并持续繁荣,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后工业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消费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7,(5):92-92
2007年第3期《新闻知识》发表贾广惠《论传媒消费主义的运作及其矫正》章说,传媒作为消费观念培育和扩散的平台,目前呈现出偏离社会公器的倾向。为“消费主义”加上“传媒”的限定,主要是指由传媒宣扬而形成的一种消费主义倾向。其目的不是出于真正的消费需求,而是要实现一种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生理欲望。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再集中于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指向了物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价值、地位、虚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商品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注重商品文化价值的消费,由此产生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归属和社会需要、尊重和地位需要、自我实现和满足需要。对消费时尚的追求是为满足尊重和地位的需要,属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在时尚文化产生的前提条件中,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也就是经济的发展是最基本的条件。在消费社会中,消费  相似文献   

15.
所谓消费主义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关系领域,凡在消费与生产生活、精神价值、生存意义等的一系列关系中,不适当地夸大和突出消费的作用和地位,视消费为发展的绝对动力,置环境与资源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于不顾,片面追求消费的倾向,都可以称为消费主义。而消费主义文化一向被看成是“全球资本主义文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徐雁 《新闻世界》2010,(5):120-121
从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向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传统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衰落与所谓现代消费生活观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这种转变绝不单纯是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变,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的宣扬是其中尤为关键的环节。本文以《今报》为例,分析它的版面设置与版式,在此基础上解读都市时尚生活类报纸中的消费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6,(1):21-21
现代传媒消费主义倾向的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传播内容的重点转移:由“生产方式报道”转向“生活方式报道”。这种“生活方式报道”的核心是社会的消费行为。传媒内容的重点转移表明.人们似乎不再把生产方式视为现代社会主要的乃至唯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金宏奎 《今传媒》2011,19(3):66-67
随着消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中国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愈演愈烈。如何应对消费主义倾向带给传媒的不利影响已是中国传媒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宏观视角下探究传媒消费主义倾向产生的动因,认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语境为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提供了温床;是生存压力和利益逼迫下传媒的必然选择,也是受众消费需求呼唤使然,为中国传媒如何应对消费主义提供基础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孙晓 《青年记者》2016,(13):63-64
媒体消费主义盛行的迷思 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理念在我国社会的广泛蔓延和不断强化,在消费文化的裹挟包围之下,媒介文化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①消费主义从本质上来说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时放大了这种需求,进行了消费内容再生产再扩散.在受众强大的消费主义信息需求面前,媒体倾向于奉行消费主义,致使消费主义深度侵入媒介文化之中,形成合谋,导致媒体消费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广泛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像化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美感的需求,以及消费社会商品价值的符号化追求,共同为视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搭建了舞台。尤其是在消费主义语境之下,视觉文化往往打着审美的旗号,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肆宣传。而以视觉传播为主的电视文化在构建消费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成为最主流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