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一、布卢姆二维分类表与文言文教学的碰撞在《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一书中,通过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构成的二维分类表(见表1),提供了一个比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估的重要渠道。知识维度包含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四大类目。认知过程维度包含了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类目,在这六个类目下又细分为十九个具体认知过程。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理论通过二维分类表清晰呈现,为  相似文献   

2.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的二维框架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知识与认知两个维度分类。在知识维度里,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在认知过程维度里,将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修订版的分类学框架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和组织目标,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案和策略,并保证教学和评估的一致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需要一种教学理论去支撑教学,尝试利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框架指导教学,是为了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育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改善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促进学生的理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UbD理论新近提出了“理解的六个维度”(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参照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和马扎诺学习的维度观,我们采用领会意义、灵活应用和洞察自省三个维度,配以细化的指标,可以对UbD中的理解维度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4.
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能有效地引领教师从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帮助教师教给学生结构更好、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知识,它对提高数学教学的品质与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认知目标分类研究新进展及其对学业成就评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修订主要体现在术语的变化、结构的变化、重点的变化等,最主要变动是从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重新划分、界定学习目标。认知目标分类研究新进展对于评价开发与试题编制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1.安德森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简介安德森等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修订,提出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一维修订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知识维度包含四个类目十一个亚类,①事实性知识: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②概念性知识:分类或类目的知识,原理和概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回顾,并且对比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而在宏观的哲学层面及中观的认知心理学层面重新审视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以期促进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回顾,并且对比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而在宏观的哲学层面及中观的认知心理学层面重新审视布卢姆2001修订版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以期促进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系指通过教学过程,预期学生可能产生的变化和进步。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分类,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和评价标准。他所遵循的一般分类原则,“教育的——逻辑的——心理学的分类系统”,即分类系统首先要“考虑教育的需要”,其次要“合乎逻辑顺序”,再次要“与目前已确立的有关心理学的原则与理论保持一致”。根据分类原则,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几个层次。这一分类突出了人的认知心理规律,运用它来设计和评价教学,不但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能使学生智能的发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杰出的教育改革家本杰明·S·布卢姆的《为掌握而学习》、《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正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以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把智力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的“学会关心”,培养“合作精神”与“责任感”的目标教育将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继“班级教学”、“学会生存”两大变革之后的第三次变革。依照布卢姆独特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语文目标教学必须明确和重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的两大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确定语文目标教学的教学目标过程中,仅仅重视智育和德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美育。那么,…  相似文献   

11.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是世界上公认的权威性理论,对课程目标的制定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多年来,我国语文课程目标在制定过程中,接受并适当采纳了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观点,但同时也走了不少弯路,表现出很多问题。本文试图重新审视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聚焦于语文课程目标在认知领域的表现,将该理论与我国语文课程目标的现状进行对照,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所在,进而尝试对问题做出修正。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分类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化学教学中能起到指导教学目标陈述、教学过程安排与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估设计以及使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三者一致等重要作用。尝试性地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运用于化学学习、教学和评估等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落实化学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cognition)、情感(feelings)和动作技能(action skill)领域。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我们的教学大纲就是在参考这个体系的基础上编制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睛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分别探讨了这两种目标的内涵并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正>《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中将教育目标进行分类,指出教育目标可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其中,知识维度按照知识的种类可划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以“知识维度”为研究视角,将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生物部分试题进行分析、分类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作为对全球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仍然发挥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基于教育教学现状问题,结合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核心理论对《导游基础知识应用》课程进行了"能力递进"式的再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吴金清 《教师》2022,(1):48-50
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举例分析认知过程维度的生物学问题的分类,主要包括记忆性、理解性、运用性、分析性、评价性和创造性六类问题;并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为例提出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问设计的策略,紧扣教学目标设计...  相似文献   

17.
将“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其界说置于2001年《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框架中考察,并将它们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相对照,结果表明,前者的依据是“语感论”,在回答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后者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学习理论大方向一致,但需要与时俱进,并深入研究语文课怎么教的问题。新近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提出“语文要素”概念,并努力“构建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这是小学语文教育指导思想对叶圣陶的“知识—训练—技能”路线的回归;但若向其中注入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学习分类理论,则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从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界定智育目标。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定义知识、智育目标和能力概念;它强调用目标分类指导学习、教学和评估以及三者的一致性,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它反对将目标和教学活动相混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强生 《学语文》2002,(2):9-10
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是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它旨在探讨教学设计者分析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等原理和方法,为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结果分析。关于学习结果有许多研究成果,如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分类说,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三类知识说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R·M·加  相似文献   

20.
目标教学法是以布卢姆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它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每一课时中都要具体体现教学目标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思想。目标教学法注重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要求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努力完成这个任务;要求教师不去代替学生的学习或包办其学习过程,而是竭力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认知和情感准备,给学生“助跑”。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目标、内容、方法和工具,通过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管理来引导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践证明,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