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事新闻报道是读者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读者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一个极好的平台。随着人们的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兴趣的提升,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参与度的趋密,读者对时事新闻的关切和要求已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时事编辑,如何在处理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事件时,能准确地把读者真正想要知道,想要了解的内容编辑到版面上?笔者以为,编辑除了要有很强的党性原则,有很强新闻敏感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提前介入、把握主导的新闻策划意识和策划技巧。  相似文献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视野也在不断地开阔,对不断变幻的外界了解的需求更加强烈,关心国际国内新闻始终被读者作为首选项目。由此可见,时事新闻在一张报纸中所占的分量,是其它新闻无法替代的。时事新闻的作用决定了时事编辑的地位。地位决定责任。要圆满完成时事报道任务,一名合格的党报时事编辑除了模范地遵守新闻规律和职业道德外,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永葆甘于奉献的心态。敬业、创新、奉献是时事编辑应当追求的三种境界。 敬业。敬业指的是…  相似文献   

3.
夏杰 《新闻记者》2001,(11):69-70
说起晚报时事编辑的“服务意识”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 ,认为是小题大作 :编辑只要做到“报道及时、内容全面、不出差错”就可以了 ,何来“服务意识”一说?其实不然。当今信息时代 ,读者的阅报品位在不断提高 ,希望通过“尺幅之地”来知晓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 ,对办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不及时调整思路、改变方法 ,一味以简单枯燥的“套路”来应付 ,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何谓时事编辑的“服务意识”?以笔者浅见 ,即编辑深入研究读者所思所想、了解受众所需所求 ,在不违反政策的原则、不违背新闻纪律的前提下 ,编辑时首先确立“同读者…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道是地方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但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第四媒体”——网络新闻对报纸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对时事报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提高时事的可读性,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这可是摆在时事编辑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代的变化,报纸自身的局限,都需要我们在为读者选择信息时,不仅要强调可读性,而且要具有易读性、必读性,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限的版面上,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5.
时事版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新闻性强、报道面宽、信息量大,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读者的关注。然而,由于时事新闻的稿件主要来自新华社,对各家报纸来说,要将时事版办得具有个性和特色,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时事编辑牢固树立新闻意识、读者意识和精品意识,以增强时事版的可读性为目的,在选稿、编稿和排版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让新闻在版面上“唱主角” 新华社每天发稿近百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对时事编辑来说,选用哪些稿件上版面,选择哪条稿件上头条必须反复斟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往往…  相似文献   

6.
王大任 《新闻窗》2008,(1):52-53
时事编辑是报纸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新华电讯稿为主要来源,从事国内国际时事报道工作的编辑。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稿源,时事编辑如何从中取舍稿件,如何呈现在读者面前,既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又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是对时事编辑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正在以倒记时向我们走来。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机遇和前景。 时事编辑应有全球意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在,我们的媒体受众越来越希望接受世界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学的各种信息。作为时事编辑,在每一个地方的媒体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已不允许我们的读者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地区,只看到自己眼皮下的“二亩地”。读者希望得到的信息是以当今世界或者全国标准为参照系的,这就需要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各类媒体迅猛发展同时又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报纸的时事版面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更好地贴近读者、吸引读者,这是近年来各级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成为一名好的时事编辑,必须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地市党报的时事报道要实现与读者思想和心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时事报道的作用.时事编辑每天要从新华社播发的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大量稿件中进行挑选,如何利用有限的版面,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求,就成为时事报道中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拉近时事报道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时事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努力.一是抓住求知心理,及时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首要任务是报道好国内重大新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日益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重大新闻的求知欲也更加强烈.如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会议、活动等以及国内各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新闻与他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影响读者心理和行为的调整.由于一般地区当日见不到中央和省级报纸,这就需要地市党报时事编辑对重大新闻作出及时选择和编辑处理.今年4月24日,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关于转发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一文,提出有关政策和新的措施.我们分析,孝感市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形成孝感经济的半壁江山,有关乡镇企业的政策和举措,必然引起广大乡镇企业从业者的关注.为此我们及时改版,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各类媒体迅猛发展同时又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报纸的时事版面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更好地贴近读者、吸引读者,这是近年来各级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成为一名好的时事编辑,必须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前,都市报在时事新闻报道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报道内容和形式同质化非常严重,千报一面,千篇一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编辑缺乏时事新闻的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和群众意识,对新华社电讯稿的策划不够。绝大多数都市报时事新闻稿源都来自新华社。都市报时事新闻要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2.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13.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时事版是各级党报不可缺少的版面之一。时事报道的政治性强,新闻价值高,新闻信息量大,读者可通过看时事版,了解国内国际的风云变幻,时事版在整张报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现今各报的时事版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憾:第一,版式呆板,几年如一日一副老面孔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二,标题制作缺乏新意,要么照搬新华社电稿原题,要么大而化之,随意制作;第三,文字腿长,图片腿短,版式不美;第四,一些时事编辑没有充分发挥编辑的功能,仅仅满足于东摘西摘,七拼八凑一块版面。这些缺憾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影响了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我们认为,时事编辑应该具有策划意识,有意识地引导读者来关心时事,阅读时事,时事编辑的策划要在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道以快速准确地报道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己任,她以其权威性、准确性、指导性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与认可?因此,时事报道也成为了地市级党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渎者新闻阅读品位的提高以及对新闻产品多元化的迫切需求,时事报道也面临着更多严峻的挑战。如何创新时事报道,使时事报道在发挥其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始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依笔者浅见,时事报道最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平民意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读者意识是编辑的一种职业意识。将读者意识渗透到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关注主流读者、满足读者需求、重视读者参与反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和组织工作,才能真正把报纸办到读者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7.
创新时事报道,不是一个时事编辑、一个编辑部门所能做好的事情,而是需要报社主要领导的决策,需要报社上上下下的配合.同时,创新也需要选准突破口,盲目创新不但会丧失其原有特色,还会导致读者流失.  相似文献   

18.
时事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时事报道不仅是党报满足读者关注形势、了解世界的应尽责任,也是提升报纸品位、增强报纸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板块之一。党报时事报道的稿件来源基本一致,但由于时事编辑对形势的把握、观察、分析和理解不尽相同,往往取舍各异,重点有别,时事报道质量有明显的高下之分。搞好时事报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图书编辑的职业意识,是指图书编辑人员在长勰的编辑工作实践中,对自己职业的性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是对职业的一种特有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评价能力。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版业实现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的过程中,图书编辑树立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特色意识、名牌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经营意识、版权意识、读者意识和敬业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一切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党委机关报的时事报道是坚持“以正确的舆沦引导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怎样才能让地方报的时事报道人脑、人心?让时事报道的舆论引导更加有力?硬性的灌输不能达到满意的引导效果,这就要求讲究引导艺术,即对新华社电稿的运用和编辑艺术,既要让时事内容引导有力,又要让报道形式引导有力.一、内容引导.有人说,地方报的时事版面主要采用新华社电稿,不会有内容上的失误,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舆论引导是否有力,值得研究.地方报时事报道所承担的宣传任务告诉我们:内容引导不容忽视.我们认为,时事报道的内容引导关键在于稿件的选择上.怎样选择稿件才能让时事报道的内容更加有力地引导舆论?首先,要坚持政治标准,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舆论引导的核心,是读者关心的重要内容.《宜昌日报》1996年4月作过一次读者问卷调查,对回收的答卷统计表明,88.9%的读者非常关注这类报道.其次,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