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沈玉保  周瑜 《学语文》2012,(5):59-60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名1.人的品质:一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  相似文献   

2.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  相似文献   

3.
一、语素“灰”义项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收录含语素“灰”词组34条(成语6条:~头土脸|吹~之力|死~复燃|万念俱~|心~意懒|抹了一鼻子~,未计),分布于词头24词、词末10词,双音节25词、三音节6词、四音节3词。  相似文献   

4.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也说“拼”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对“拼”的解释: ①合在一起;连合。②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 义项①是指某人把零碎的物体合成一个整体,如“拼图”“拼音”“拼布块”“拼积木“等。义项②是指某人努力地做某事,如“拼命”“拼死”“拼搏”等。  相似文献   

6.
肖科见 《语文学习》2011,(11):73-74
“匪夷所思”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现代汉语词典》释其义为“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常)”。据此,有人认为,既然“匪夷所思”中已有了“人”.那么再说“令人匪夷所思”就不能成立,这是成语“使用不恰当”。(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匪夷所思”误用原因分析》)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7.
说“虫”     
对“虫”的注释,如果拿1994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比较,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前者在“虫”条下只立了一个义项:“虫子”;而后者却在“虫”条下增加了另一个义项:“比喻具有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相似文献   

8.
陈丽君 《语文知识》2006,(11):32-32
“觊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王力《古汉语词典》释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所引例子为:“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桓公二年》)“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可见,“觊觎”是一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第287页)“登陆”的释义是:“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词典的释义不够全面.它不能涵盖以下例子“登陆”的意思.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颠覆”一词古已有之,并沿用至今。《现代汉语词典》只列有两个义项:(1)翻倒。(2)采取阴谋手段推翻合法的政府。这两个意思是广为使用的,如: (1)列车涌进泥石流,险遭颠覆。(《南方都市报》2007—07—15)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18日的《贵阳晚报》B叠14版有则文字,赫然列着这样一个标题:不适应高中生活一学生备感烦躁其中的“备感”一词让人感到刺眼: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查《睨代汉语词典》,“备”字下有五条义项:①具备,具有;②准备;③防备;④设备(包括人力物力);⑤表示完全。将这五条义项逐一代入原句,哪条都不适合。那这标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3.
说“打烊”     
吴方言词“打烊”进入普通话后,词义已经发生细微变化,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注意到了,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解释为“(商店)关门停止营业(一般在晚上)”。根据语料分析,我们建议将“打烊”分立为2个义项,即“(i)商业活动场所停止当天的营业,也指歇业倒闭;(ii)终止,完结”。  相似文献   

14.
田萍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188-189
首先让我们先从《现代汉语词典》“相当”的义项谈起:[相当]:(1)(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两方面差不多;配的上或能够相抵:旗鼓~、年级~、拦河大坝高达一百一十米,~于二十八层的大楼。(2)适宜;合适:这个工作还没有找到~的人、他一时想不出一的字眼。(3)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这个任务是一艰巨的、这出戏演得。成功。很显然,“相当的规模”一类用法都属于第三个义项,但不太像副词。  相似文献   

15.
    
徐灿 《语文天地》2010,(10):34-34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列出了3个主要义项。 第一种也就是最本义的解释是:“(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我想,在当今社会中,对这个解释最典型的例词就是“挤公车”。中国人不说乘公交车是“乘公车”或“搭公车”.那是因为搭乘公车的人实在太多了.车外面挤着上车,到了车上就仿佛进了沙丁鱼罐头,满满一车的“沙丁鱼”.让你除了“挤”这个动作外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6.
王专 《学语文》2023,(5):88-90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和普通话的普及,功不可没。但白璧微瑕,文章从“鬼斧神工”释义不精准“、休养生息”义项不全“、楬橥”词目失收等几个方面,例谈词典中值得商榷之处,以供词典使用者使用时、词典编写者修订时参酌。  相似文献   

17.
应利 《语文知识》2006,(11):20-2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翁”的解释为:“①年老的男子;老头儿。②父亲。③丈夫的父亲。④妻子的父亲。⑤姓。”用这些义项,无法解释下列三句中的“翁”字: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语文教材(2008年第5版)必修一《师说》一文,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师道”的释义为:“【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辞海》对此“师道”的解释与教材同。《辞源》于【师道】下有一义项为“求师从师之道。”所举之例是“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但没有对“求师从师之道”的“道”做进一步解释。笔者认为教材及《辞海》的解...  相似文献   

19.
曹嫄 《学语文》2011,(3):29-29
“资源”是当下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这个词的解释是:“图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第4801页)。所谓天然,指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和它相区别或对应的是“人工”。(《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读了四川文理学院丁庆刚先生的《“毛病”不分好坏》(见《语文月刊》2013第11期),觉得很有必要再说几句。文中丁先生列举了生活中使用“坏毛病”的一些例句,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毛病”的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