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同学问,作文语言怎样才能写出“新味”?其实要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懂得如何精妙地润饰语言。下面列举几种润饰语言的方法,以供借鉴和参考。一、活用词语就是通过词语的仿用、调用、别用、叠用、缩用、拆用等,以求达到“用美词联就妙句”的效果。电影文学剧本《创业》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 “龙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这是它的特殊性。周队长说,要促使矛盾转化,就要捞水,把水捞干。我们想一不做,二不休,搞它个水落油出。”文中的“水落油出”就巧妙地仿用了“水落石出”这成语,以达到了“巧换一字而妙意全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分三部分介绍:活用词,活用情况和举例。在活用情况里,各类词(用该词的起头字标记)注有普通话词语。后面举例的加点词属于前面的活用词类,其词义与普通话词语相当。加点词拼注普通话读音(仅仅表示其近似音值与调值);其中,声调阴平“一”汉中话念半高平(44),阳平“/”念半低升(24),上声“√”念低降升(213)去声“\”念低降(21)。  相似文献   

3.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4.
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本用和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本用即是代第三身。它们都可活用,活用后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厥”和“之”活用时可指说话人自己,也可指听话的对方;“其”活用后可指听话的对方。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本用很常见,活用则罕见。  相似文献   

5.
陈宏宝 《学语文》2002,(5):23-23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第六大题第25题小题属“仿用”类型。所谓“仿用”,就是对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从表达思路到词语的结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中的词语偏误包括词语构造的偏误和词语使用上的偏误。留学生在习得目的语时生成了目的语中不存在的词语,这是词汇偏误的一种重要类型,即词语构造上的偏误。本文基于自建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这部分合成词进行分析,与汉语中仿词构词及成语活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的“实字假借”包含名字假借、动字假借、用如静字与状字假借等。从内容上看可以分解为字的本用、一字多词、词的兼类、词的转类和词类活用。从指称与陈述互转看,名字假借多数都是自指。少数是转指;动字假借中自胨与词类活用相当,少数是转陈;转指、转陈与真正的字类假借性质相符;用如静字应当取消;状字假借中,部分属实词虚化,其他属本用。因此,《马氏文通》字类假借内容芜杂,造成了词类问题上的混乱,它与后来的词类活用在内容与性质上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归纳了文言实词翻译的十字诀。一、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二、换(今词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三、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本字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词语等。四、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如秋毫)等修辞用语,委婉说法的词语(如…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一、名词用作动词1.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2.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3.用一个状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活用教材资源,促进有效写作”方面进行了尝试,具体从“活用插图,扎实写作基本功;巧借文本特色,指导仿写”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话语学的兴起,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涉猎了话语义或语用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话语义同语言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方面的讨论好像还不多。修辞活动是从语言系统中选取词语、句子,因此必须首先就语言层面弄清有关词语的词义,有关句子的句义,修辞活动又是在话语中进行的,离开话语就无所谓修辞,而话语显现的是话语义。因此,修辞研究必须要思考话语义和语言义的关系问题。本文就语言义的一般性和话语义的具体性、语言义的稳固(固定)性和话语义的临时性这两个方面,从对比中说明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形式、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唯有如此,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人们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而临时改变某个词语的形式、语法功能或词汇意义,出现各种形式的词语活用,往往产生奇妙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互文有互补式和互通式两类。互补式互文,其位置对应、互为省略的词句文义互补,彼此完善。互通式互文。其位置对应、词面别异的词句文义相通,彼此暗示。此位置对应是指语言环境相同,或表现在语法结构上,彼此所处的句子句式相同,并且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或表现在叙述对象上,彼此都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位置对应是两类互文赖以存在的前提。两类互文都有“避复”作用。都应看作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中,数词除了表示数目这一功能意义外,还有十分丰富的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数代是一种广为运用的修辞方式,其产生有着深刻的语言文化、心理文化和修辞文化根源,它是一种活泼机变的修辞方法,能与很多辞格兼用,具有很强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语言中数字的语义模糊性表达以及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无处不在。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按分量而不是数量译词。模糊数字的翻译不能拘泥于数字本身的数值,而必须依托具体语境,悉心推敲原文的修辞特色,着重从文采上考虑,精心选择适当词语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16.
给矛盾语言现象一个完整而精确的名称和定义是语言修辞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矛盾修辞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效是其主要定义域,字面上意义矛盾的词句结构是矛盾修辞的区别性特征。准确认识矛盾修辞的正名和特征,充分开发利用矛盾修辞这座语言学宝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品质和语言智慧。  相似文献   

17.
词汇构式"打脸"是由动宾短语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络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它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特征;在语义上,它主要指当事人此前的言行被后来的事实所否定或证伪。由于在网络表达中对视觉修辞和陌生化修辞的追求,加之网民们在从众心理驱使下的大量复制与传播,使得简约而不简单的"打脸"一词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8.
鉴赏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从词语的理解、句式的比较和修辞的领悟入手,运用了解字面意义、理解深层含义、领会表达意图三种方法,且要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故意利用顿读、顿说而改变词语和句子表达意趣的修辞现象,称作"趣顿"。它属于别解辞格的一个特殊分支。"趣顿"的最显著特点是改变原有词语的内部结构,有些词性也会做相应变更。有的"趣顿",不仅利用了词语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且与其他辞格搭配,比如双关辞格兼格,从而增加了妙趣。由于电脑上百度搜索或其他搜索利用"快照"点击时,会出现一些阴差阳错的"标红"笑话,反而有利于趣顿的发现或构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潜性"词语的生成很可能一时无法穷尽;新的名物词的生成有时会成为词语"空符号"。修辞要求"立其诚",然社会生活中语言交流之场合、情境纷纭复杂,致修辞"立诚"甚为不易。语言创新难,故"句样"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文作品的隐喻性往往会导致对作品的修辞性误读,误读也会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