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月,我们正处在冲刺的紧要关头。时间,飞快地往前奔跑。于是,每个人都在追赶时间:如何利用短短几十天使成绩迅速提升?这是我们此刻共同的心情。不管以前学得如何,我们总期待在冲刺时刻绝不落下,而要有所收获。“一切皆有可能”,关键就看我们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6,(7):56-57
高考到了冲刺阶段,大家都在你追我赶,我不着急,因为我已有高考制胜的“四大法宝”在手。  相似文献   

3.
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盘点全国各地化学学科试题,从中不难发现,高考正朝着“素质”方向改革——突出“核心”考点,注重能力考查。为此,在今后各个阶段的复习中,特别是高考的后期复习,考生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关注化学《考纲》中的一些“核心”考点,认认真真地梳理好这些知识,努力做到时时翻阅、时时补充,活学活用。这样,才能确保高考复习的效益和质量,高考中才能做到战无不胜,取得最好成绩。本文简要地将高考中的一些“核心考点”进行再梳理,诊治“解决对策”。以期能对考生的冲刺复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短期突破靠“写作”就高考英语整体而言,写作最容易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要想英语写作得到21~25分的高分,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应试作文,一般指在考核写作成绩的特定环境下,按照写作项目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作文。实际上,作文成绩并不取决于是否完成了写作项目和要求,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分析高考优秀作文,对我们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一篇优秀应试作文需要重视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高三那年,我还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小混混,在大家都为高考冲刺的时候,我整天除了睡觉就是打球。大多数老师对我这样  相似文献   

7.
当我在博客中敲下这个题目后,我的一位学生立马在下面给我留言。他说:“应该先弄明白的是,怎样才算是优秀的学生。有时候现有的成绩不能说明一切,还应该考虑的是打好基础。学习只顾拔尖,效率可能会低,而夯实基础才会让楼顶更高更稳。”这个学生现在大学读书。他在高中时也是个很有头脑的孩子,善于思考,沉稳低调。他平时成绩不算太好,但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下的功夫很深,坚持每天做一套文综卷。  相似文献   

8.
历史总复习“冲刺”阶段,指距高考时间近一个月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学生表现出诸多行为方式。有的手忙脚乱,坐卧不安;有的“朝秦暮楚”,不知看哪册书;有的无耐心听教师辅导,更不能坐在教室自己复习,而寻找新的“环境”,去争分夺秒想一口吃个胖子。这样神经紧张,乱了阵脚,慌慌张张上考场,怎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呢?那么,怎样压住阵脚,利用好这段黄金时节呢? 阵脚乱了的原因,我认为其一,有些教师对“冲刺”阶段的复习缺乏有计划的安排,往往认为经过章节、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四五月份是高三复习备考冲刺阶段的最后关键期。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目考前两个月学生成绩基本定型而言,历史和思想政治、地理三个科目在考前最后两个月的有效复习更容易成为学生高考出成绩的“增长点”。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历史学科的复习备考必须做到“三清”——“考点清”“试题清”和“热点清”。  相似文献   

10.
辨别错别字是历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但是,由于出题人一不小心,自以为是,就容易出现谬误。例如,一份“北京——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就把“流连忘返”中的“连” 当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6)
作文是高考第一大题,语文的半壁江山,万万小觑不得。这是每个备战高考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复习中,我们却常常事倍功半,力气用了不少,却收效甚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干脆选择放弃,觉得复习不复习没什么区别,还不如多做几道理科题来得实在。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多下点功夫,掌  相似文献   

12.
四喜丸子 《求学》2023,(19):11-12
<正>一提到高考,每个人脑海里是不是都会闪现出“努力”“拼搏”“冲刺”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向我们指明了唯一的路: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我的努力不比别人少,第一次尝试却还是越不过高考那道坎儿。第二次从头再来时,我才明白,我不是没办法越过高考那道坎儿,而是没有办法越过心态那道坎儿。四处碰壁时,殊不知心态其实就是解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强调:“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足见书面表达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比如浙江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为30分,分值权重较大.因此,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应对高考的需要,书面表达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发掘高三学生的潜力,探索书面表达写作的奥秘,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获取优异的成绩,就应该是问题的关键.笔者研究发现,书面表达遵循训练“四化”,可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纪铨 《新读写》2009,(9):38-39
今年高考期间,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特设了一个“考场”。让语文教师完成一篇上海卷的高考作文,我们从中精选了5篇,并请教学处主任王纪铨老师撰文作了小结,现一并发表。让老师提笔“下水”写高考作文,这是“走进高考”。其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切身体验高考,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更是为了“走出高考”,探寻写作教学的规律。老师们的文章在取材、视角、立意、行文风格上会跟同学们有差异。但这正是我们可以比较、体昧、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不是文科生高考的最大障碍我并不认为数学是我们文科生的障碍,或许正因为我的数学是强项,所以我才选文科的。我觉得数学正是文科生之间拉开成绩差距的最好武器。我平时数学成绩一直比较好,这我就不谦虚了。文科两个班120多个学生,我的数学成绩一般保持在前两名,多是140分左右。高一的时候成绩不稳定,考到110分左右就算是最差劲的了,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巴不得再考一次。后来,我下了很多功夫提高数学成绩,每次的模拟考试都给自己订下130分的目标,过了一段时间成绩也逐步稳定下来了。而这次高考得了149分,是我最好的数学成绩。每天怎么安排数…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6):49-49
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既已公布的高考改革思路,几乎都是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会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三者结合。然而,以上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基于当前高考录取制度,对学科考试与成绩高度依赖。而这种出发点的高考改革方案,其实是在多元录取标准名义下的学习成绩“一元”,这对摆脱应试教育,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高考连线】对人生的感悟(或说人生感悟、生活感悟)始终是话题作文命题的一个主要思路,也是作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看,作文写作正在从“道德写作”向“生活写作”发展。如2004年前高考全国卷考查“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深浅”等等,都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情操”,而从2005年的高考情况看,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北京卷的“安”、江苏卷的“凤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都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有些同学对高考的政策知之甚少;有的同学沉浸于题海之中不能自拔;有的同学心理高度紧张,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为了帮助大家走出困境,并能轻松、自信地走进考场,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高考”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侧重于高考动态、政策的介绍;有的侧重于心理辅导、专家点拨;有的侧重学习上的查漏补缺;有的侧重于重点学校、重点专业的信息发布……大家可以利用很短的时间浏览一下这些网站,说不定终日里困扰你的问题,在这里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王意娟 《湖南教育》2007,(10):34-34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20.
从“卖拐”到“卖车”,再到鸡年春晚的“功夫”,赵本山的“忽悠”给观众以说不尽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如果“忽悠”起来,则不免让“观众”走进写作的程式化、概念化、表层化及假大空的死胡同。为满足考生“55分钟锁定55分”的愿望,语文教师煞费“功夫”:从最初的程序“忽悠”,到之后两年的文体“忽悠”,再到时下甚嚣尘上的视角“忽悠”。话题作文旨在引领考生从基础走向创新,从表达走向思考,从体验走向感悟,但实际教学状况呢?话题作文的训练被功利性地曲解为写作的“短平快”:抓结构的程式化,抓文体的杀手锏,抓视角的奇特性。每年高考甫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