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处理好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辐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是辐合思维的发展,两者都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前提。发散思维提出了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假设、途径,需要通过辐合思维沿着各个方向得到正确结果,发散思维提出了众多的假设、结论,又需要辐合思维在这“千方百计”中,集中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创造力。下面是笔者在十几年的中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做法与体会。一、创设愤悱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自觉性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首先要激发其思维的自觉性。教育心理学告…  相似文献   

2.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对近现代创造力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提出了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是共同构成个体创造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核心作用.我国的课堂教学实践更为缺乏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智力结构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以辐合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构建.以创造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做起.  相似文献   

3.
最新的阅读学理论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并非一味求异,而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统一,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融合。发散思维是辐合思维的尖兵和先导.辐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二者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创造思维的过程。忽视求同思维和辐合思维,误解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导致阅读教学中思维创新培养发生偏差的主因。这里要特别提及发散思维,它被曾祥芹先生称之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其重要的意义,学校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与辐合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并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学校气氛。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思维研究中,人们往往抬高发散思维的作用,贬低辐合思维的意义,甚至将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划上等号。本文认为,创新思维不等同于发散思维。人类思维在创造的整个历程中,呈现出明显的辐合与发散的交替,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11,(9):27-28
一、课题解释及实验成果 散,即发散思维;合,即辐合思维。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维方式。“散合式语文教学法”即是把语文课堂分为发散思维课和辐合思维课两种基本课型。力图把创造性思维的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教学可用多方位“发散”训练、多角度变式训练和多途径解 题训练,培养学生与辐合思维相协调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内涵丰富,含有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各方面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某一问题沿不同的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也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作用是什么?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对此曾作过简洁明了的表述:"按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中的扩散思维,亦即是代表人类的创造力."这里,张春兴先生以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智力结构理论为据,将发散思维同"人类的创造力"划上了等号,可见,发散思维的作用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全教会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无疑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重任.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的特征是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道路扩展,常常会由此得到新颖的观念和解答.  相似文献   

11.
发散思维是围绕中心问题广泛开展思考、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的思维形态;而辐合思维则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思考范围、选择合理思路、获取最佳方案的思维形态.发散与辐合,是思考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猜谜与解题中都是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综合表现,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热点。创新教育是以激发幼儿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思维,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为目的的新型教育。创造性思维是指一种用新颖的、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的基本成份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发散思维作为它的主导成份,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予幼儿重组、联想、求异、迁移的广阔范围。以流畅、变通、独创三维度促使幼儿畅通无阻地进行心智活动,  相似文献   

14.
陈红文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3):90-90,10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发兴趣、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等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就必须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同时关注学生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丰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支柱,勇于探索实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发散辐合,快速立意。写文章立意是基础,是关键,训练学生的快速立意能力相当重要。急骤联想、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是训练学生快速立意能力的理论根据,运用急骤联想可以使学生面对输出的训练信号,集中注意力,迅速地展开发散思维,将记忆库中储存的与它相关的信息调集在一起进行分析选择,从而使思维辐合到最佳点上来。我曾让学生谈《北京的色彩》一文,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展开发散式思维,尽可能地挖掘事物多义性的各个方面,形成种种观点,再引导学生运用辐合思维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初步确立最佳观点,接着又鼓励…  相似文献   

17.
误区之一:混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把高智力等同于高创造力。结果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只知提高学生的智力,不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向“智力高于一切,成绩决定乾坤”的方向发展。误区之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极不平衡。创造力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充分发展、有机结合的结果。可惜的是,在迄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制度中,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发散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聚合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以忽视甚至抑制发散思维为背景、为代价的。据美国的一项调…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综合表现,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就必须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同时关注学生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丰富想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支柱,勇于探索实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代的进步也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创造力的心理测量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内涵,介绍了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形式:基于发散思维、基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及基于创造性个性的测量.同时,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