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话;有的说自己的实验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知识单元第4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内容的实验安排是:让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a所示电路。学生将两鱼夹连接,小灯泡发光,证明电路导通无故障。然后依次在两鱼夹间接人铁丝、铜丝、铝丝、橡皮、布条、塑料等材料,学生发现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有的材料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由此得出: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并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材料是导体材料,哪些是绝缘体材料。教材对人体、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的认定是直接给出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材《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有一句话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学生如果用电池、导线、电珠做这个“导体”的实验 ,电珠不会发亮 ,显然得不到验证。学生对这句话便会产生怀疑。问题出在导体因其电阻的大小不同 ,导电能力差别较大。在相同电压的情况下 ,金属因电阻比较小而通过的电流大 ,灯泡就会亮 ;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因电阻比较大 ,通过的电流小 ,电珠亮不了。因此 ,如何验证人、大地、不纯净水都是导体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我使用学生万用电表来解决问题。万用电表测量电阻档用来测量金属、人体、大地…  相似文献   

4.
1背景 教学中学物理《导体与绝缘体》时,为了鉴别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课本中的实验是把物体跟电池、小灯泡和开关组成串联电路,由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否发光来进行判断鉴别。但对高阻抗的导体接入电路中时,就无法判定了。例如课文所举例的导体中的人体、大地和酸碱盐水溶液等这类导体的电阻很大,一般在几千欧以上,而在电源电压较低(只有几伏),  相似文献   

5.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图 11 放电演示仪  2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  3 电热演示器  4 电磁演示器  5 电 铃  6 电路元件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能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如放电演示仪能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雷电现象”、“落雷”的形成等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雷电形成原因和避雷方法。②构思新颖 ,造价低廉 ,使用安全 ,便于制作。如放电演示仪 ,导体绝缘体检验器等 ,均用两节干电池为电源。前者采用电子振荡产生高压替代传统教具 ;后者在电路中接入两只三极管 ,就能验证人、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导体。③使用范围大、用途广。本系列教…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教材在关于“导体、绝缘体”的内容中,阐述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这一结论,并以“人体是导体”这一结论为依据,重点讲述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但对这类电阻较大的物体具有导电性的演示,目前尚无适合小学生观察、实验的现成仪器。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上的难题,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人体导电演示仪”,在1988年、1990年二次全县自然教师培训班上使用,反映良好,现将制作、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目的 在自然课电学部分教学中,由于缺少一些简单直观的教具,给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在《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一课中,人体、不纯净的水及大地等是导体,常常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而这恰恰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这只能靠老师用嘴告诉学生,而不能让学生利用适当的仪器去深刻地理解它,本教具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而研制出来的。它不但能方便地区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而且还可检验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使用本教具还可使学生亲自观察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对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思想是非常有好处的。本教具采用声光显示可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研究兴趣,除可做本课实验外,还可做其它一些演示,做到一机多用,所用材料仅4~5元钱,可供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8.
上海版9年级物理中的导体与绝缘体实验,按教材演示,无法测试出人、大地、不纯净水是导体。本人利用此演示器,借助音乐贺卡做声光显示,并根据声光大小判断液体导电能力,使实验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9.
《导体和绝缘体》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导体和绝缘体》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问题。在自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中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其性质;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科学研究的真实性;通过特定的环节设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会到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达到安全用电的教育目的。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课件导入:一个小朋友,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情景。师边播放边解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有位小朋友正在放…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电磁实验箱是根据现行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可供小学高年级课堂演示和分组实验用。具有结构简单、直观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 一、仪器的组成 实验箱由通用实验板、电池座、灯泡及灯座、开关、小电机、电磁铁、导体、半导体、绝缘体、通用塑料底座等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一、用石英钟演示把石英钟、电极、一节干电池组成如图 1( a)所示图 1电路。电极插入各烧杯中 ,烧杯内加入待测物质。把其中一个电极并联接入电路 ,用鱼夹分别接通另一个电极 ,若石英钟走时 ,说明待测物质导电 ;反之 ,不导电。此法的优点是可见度大 ,取材方便。特别适合学生自己做家庭实验。二、用发光二极管演示取高亮度无色发强红光二极管 2 0~ 30个 ,并联组成发光阵 ,也可组成“电”字等 ,如图 1( b)所示。参照图1( a)把发光二极管、电极、6V电池组组成电路。当待测物质导电时 ,二极管发光 ,反之 ,二极管不发光。由于采用高亮度无色发…  相似文献   

13.
导电判断器     
小学自然课讲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物体导电能力方面的感性知识,指导学生检验周围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这里介绍一种导电判断器。它只用简单的音频振荡器,线路简单,元件少,易于制作。通过音响和光亮来判断,包括大地、人体和水在内的各种物体是否导电。加上一个电键(或门铃按钮)后,还能做电码练习器,在讲《怎样传递信息》一课中用来做各种编码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一、适用 第六册第七课、第九课 二、构思 “半导体”一词通常有两层意思:一是导电能力处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另一是作为半导体器件的,带有单向导电性能的物体(以上据《不列颠百科辞典》的解释)。小学的教材重点指前者。由于后者的应用很广,所以略有提及,但回避了本质的叙述。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两层意思混为一谈,以为打湿的木头也可以作半导体收音机上的器件。  相似文献   

15.
多用电路演示板东站小学冯振虎多用电路演示极适应于小学六年级自然课教学中的“电流”、“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电磁铁”的实验教学。一、多用电路演示板的制作原理与特点:以简单串联电路为基础,由电源(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组成电路框架。通过元件变换组...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课本里,有“电流”,“电磁铁”,“电能”和“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章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大都与“电”紧密相连,老师往往要通过实验才能讲清楚这些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为此我制作了一组电学实验的元件,均由回形针制作而成,现介绍如下。 该组教具共由五件组成:接线卡、按键开关、电池夹、单刀开关和小灯座(见图示)。如果在市场上购买这5个元件大约需要7元钱,而自制则只需0.1元钱,且所需材料非常易找易得。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主要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 ,即通过日常生活 ,感知客观事物 ,进行综合 ,比较异同 ,从而形成物理概念。对某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问题 ,采取一般的讲授方法 ,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 ,难以接受。为了克服这一弊端 ,在讲课的过程中 ,创造、自制出最能揭示知识本质的事例、教具 ,用“比喻”的教学手段做形象的描述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奇特效果。图 1例如 :在讲电压一节课时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个极普通的实验如图 1闭合电键 ,小灯泡发光 ,断开电键小灯泡不发光 ,并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路有电流的条件 :(…  相似文献   

18.
做伏打电池的演示实验时,接入电路的小灯泡往往只亮一下就不亮了。如何提高伏打电池的演示效果?四川谭冠玉老师用镁条代替伏打电池的锌极板,实验效果较为理想。但镁条消耗太快,副作用大。本人在不改变伏打电池电极的情况下,作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效果很好。 (一)对铜极板进行稀酸处理。处理时,用15%的硫酸或1:1的盐酸,将铜极板浸洗几秒钟,便可取出平放晾干,待用。经过1~2小时,将其作为电极组成伏打电池,可供电使接入电路的2.5伏灯泡发光达到标准时间,纯锌极板使用前可不浸酸,不纯锌极板若浸酸,时间也不要长。 用稀酸处理的改进,其优点是简便,电池供电效果好。稀酸处理铜极板以后,电池输出电压提高到0.9~1伏,2.5伏灯泡发光约30~45秒钟。稀酸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实验是分组实验。这个实验的一个难点是配置硫酸溶液,同时在实验中通常用小灯泡发光来验证原电池产生的电流,但小灯泡亮一下就灭掉了,实验现象很不理想。有时干脆让学生直接把毫安表接到原电池的正、负极、通过指针的偏转来验证电流的存在。但这又违反了毫安表不能单独接过电路中的规定,给学生造成了一些混乱。曾经有许多文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讨,有从电极、溶液浓度着手的,有从加重铬酸钾固体着手的,虽能够使灯泡亮的时间长一点,但实际让学生做起来,还是很不理想。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这个实验,效果十分明显,且制作极为方便…  相似文献   

20.
该演示器是根据小学自然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供第六册第六课教材《电流》演示所用:(1)通过一些气泡随着红水在塑料管内移动,可使学生获得直观地看到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迁移而形成的。(2)讲解当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的电路,电才能从电池中流出来,经过灯泡,使灯泡发出光亮。 一、材料小灯座一个,改进后单刀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0.5cm塑料管1.2米,塑料墨汁瓶两个,三合板40cm×50cm一块,导线和细铁丝适量,输液管用的通气三通管一个,薄铁片,木片,0.5mm钢丝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