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研讨课、交流课中,我们常常观摩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难觅踪影。偶尔听到,也是课时不分。在日常教学中,第一课时往往上得很单薄,而第二课时常常是"发胖式"的教学。有时教师为了教学的全面,面面俱到、逐词逐句地进行分析讲解,教学全无主线,流程相当混乱。我认为,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应当是互补的关系,好的教学,应当让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得益彰。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底世界》是湘版第二册下学期的教材,它主要分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是要求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几只不同的鱼形纹样:第二课时是用挂历纸和旧报纸剪贴一条美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玩一玩:第三课时是要学生发挥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在上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后,笔者把着力点放在第三课时上,  相似文献   

3.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姜晶 《贵州教育》2012,(14):43-44
问题一:语篇的导入不能以旧带新、缺少过渡性,降低了教学效率牛津英语教材各单元第一课时为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第二课时为Reading。第一课时是后一课时的铺垫,相当于Warming-up,后一课时是前一课时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区级赛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第一课时。代表学校参赛,我心里没底:刚刚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有点开窍,在忐忑中接受了任务,谁知参赛的是第一课时。这第一课时到底该怎么上呢?  相似文献   

6.
第一部分 单元教学提示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A Let' s learn Let's do C Let's play 第二课时:A Let' s talk C Good to know  相似文献   

7.
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是我自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疑惑.但是平时外出听课,听得比较多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这也许是因为上第二课时比较容易出彩,也更能显示上课教师的功底和业务能力吧,而第一课时该怎么教,却成了探讨中的一个空白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必不可少,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第二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教学,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即使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原来,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就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第一课时无形中成了单纯的识字教学。没彩头!也有许多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如同登山,而第一课时的教学则宛如驻足于山下。由于山下景色不及风光无限的险峰,很多教师常常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相对于第二课时的个性教学而言,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因而常常忽略对第一课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导致第一课时的教学千篇一律。1.多次朗读,兴趣不浓第一课时的教学介于预习初步感知和第二课时精读品悟之间,对于学生已经没有任何的新鲜感,更没有第二课时所带来的深刻体验,加之教师对于第一课时完成"保底工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老师们在讲读课文第二课时前,都会进行复习,目的是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好铺垫。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复习环节,大多是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复述一遍。例如,以前我教学《童年的发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第二课时的“温故”环节,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铭 《时代教育》2010,(3):286-286
语文教学提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第一课时的教学更多地体现工具性,而第二课时的教学更多地体现人文性,如何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有机地统一,尤其是在第一课时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教学指导,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即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也不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把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何时开始,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语文老师上公开课,总是对第二课时情有独钟,这早已成为授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一大默契。论及缘由,口径出奇的一致:第一课时没什么噱头、花样,自然也就没什么看头了。长此以往,第一课时被淹没在课改的浪潮中,几乎没人去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致使第一课时的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开始,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语文老师上公开课,总是对第二课时情有独钟,这早已成为开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一大默契。论及原由,口径出奇的一致:第一课时没什么噱头、花样,自然也就没什么看头了。长此以往,第一课时被淹没在课改的浪潮中,几乎没人去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致使第一课时的教学陷入了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5.
陶丽艳 《广西教育》2022,(17):108-111
本文论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级群文读写教学以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提出“三阶段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为第一阶段,教师以教材上的单篇语篇为素材开展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结束后第二课时开始前为第二阶段,教师选定议题和分级群文;第二课时为第三阶段,教师根据课前准备好的议题和分级群文开展读写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是我自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疑惑。但是平时外出听课,听得比较多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这也许是因为上第二课时比较容易出彩,也更能显示上课教师的功底和业务能力吧,而第一课时该怎么教,却成了探讨中的一个空白点。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如同登山,而第一课时的教学则宛如驻足于山下。由于山下景色不及风光无限的险峰,很多教师常常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相对于第二课时的个性教学而言,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因而常常忽略对第一课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导致第一课时的教学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8.
王心琳 《贵州教育》2010,(17):35-3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老师们越发感慨:这书是越教越困惑!尤其到了中段,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还好定位:精读课文、品读课文似乎还有事可做,可第一课时究竟该做些什么呢?一整节课都只讲生字吗?显然不科学。于是,我们清楚地发现:很多公开课、研讨课、竞赛课,第一课时几乎无人问津!那么,第一课时是否重要?究竟该如何上好中段的第一课时呢?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公开课避开第一课时,只呈现第二课时的精彩。难道第一课时的教学只能匆匆而过,没有教研的价值?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和难以把握的问题。多年来,许多教师第一课时的教学只是教教生字、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教法简单、学法机械,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度。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其实只要教者用心设计出独具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作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首要环节,是学好第二课时的基础。教师唯有把务本、求真、有度作为第一课时教学的首要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真正提高第二课时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