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寄托了父母生活的所有希望。在父母眼中,孩子如蕴藏无限生机的种子,积聚了他们太多的希望。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校在对省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进行探讨时,对全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调查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鲜红的太阳,五彩的云朵,春来桃红柳绿,日月星辰熠熠生辉,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绚丽多彩的.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如何走进孩子眼中那五彩缤纷的世界呢?本文以课文《小池塘》为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每一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认为自己是尽了自己的全力,并且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事实未必如此。如果读过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如果读过其他一些中西方教育名篇,作为父母的依旧没有愧疚之心,我想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身为人父人母,有些伪善是我们不自知的,我们在无意之中已经剥夺了许多原本属于孩子的幸福与快乐,作为父母乃至作为教师的成人却还为此自豪不已。其实成人在儿童面前,天生体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性,他们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凌驾于儿童的本性之上,控制着儿童的生活,并因此遮蔽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是按照成  相似文献   

4.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她以优美的笔触介绍了自己在春日到颐和园去游览时关于儿童的见闻和感想。儿童在快乐地成长,祖国充满了希望,作者为此而感到欣慰、骄傲。一、清丽典雅的语言赋予了"爱儿童"新的内涵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清丽的语言,温婉细致地描写了在知春亭畔活动的孩子。首先是写孩子的多,多到了"座无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挤满了孩子。其次是写孩子  相似文献   

5.
简介: 又叫《驼背小人》,是本雅明的一本散文集,碎片性的回忆文字,写一个孩子眼中的柏林,眼中的世界,长的不过一千多字,短的只有几百字,有些类似散文诗。从1932年到1938年,这本仅有几万字的小书本雅明却整整写了6年,但在本雅明生前,这本书并没有出版,一直到了 1987年才问世,并被认为是“我们时代最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腹泻可能造成脱水或营养不良,在儿童腹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自己也要做好各项工作。首先,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吃不洁零食、小吃。其次,有些腹泻是会传染的,在儿童腹泻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单独使用物品,包括餐具、洗具、毛巾等。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星球比大小     
《少年文艺(南京)》2010,(9):F0002-F0002
相关课文:《数星星的孩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在我们眼中,地球是一颗巨大的行星,但是在太阳系里,它只是个小朋友.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连太阳系都只是个小朋友……在那广阔的空间里,有多少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与发现啊!  相似文献   

9.
我的孩子荆军鲁是 2000年 9月才从陕西渭南转入滨州市实验小学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孩子身上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孩子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是一个爱书的人,家中购置的图书很多,但从未见孩子主动去找书看。每天写呀写,好像学习就是完成作业。可就在转入实小不久的一天,孩子一进门就问我家里有没有鲁迅的《故乡》。我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他们要学习《少年闰土》了。我把那本《故乡》递给她。她钻进自己的小天地,如饥似渴地读。事后,她在笔记中这样写到:“多么黑暗的社会,竟把一个活泼的少年变成一…  相似文献   

10.
《文人陈独秀》从文化视角研究陈独秀,开拓了一片新领域。但陈独秀“首先是文化领袖,其次才是政治领袖”这个看法还可商榷。陈独秀在近代中国所担负的主要角色是政治家和革命家的领袖,文化领袖是服务于这一主角的配角。  相似文献   

11.
两儿童     
阿成是一位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两儿童》是他最近发表在《橄榄绿》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小说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了两个另类儿童的成长过程,同时也给我们以警示:孩子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全社会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读《学前教育》1998年第4期连丽华所写《启蒙絮语两则》一文深有感触,我突然发觉,我在孩子面前所谓的“威信”,其实是虚假的。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也像文中爱发脾气的老师。作为大班的班主任,我往往是以自己的厉害和严肃镇住孩子,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孩子们在教室...  相似文献   

13.
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老师,送我一盆花好吗》,这篇400多字的短文,刊发在《人民教育》“班主任”栏目中。文章写的是:一天,一个叫鲁瑶的孩子向我要班上的一盆花。原来她看到花儿“人老珠黄”,觉得太可怜,要端回家侍弄,明年春天再送回来。鲁瑶的一句“太可怜”引发了我的联想:孩子的同情心是多么宝贵啊!如果学生从小就懂得关爱植物、动物,长大后必然会关爱他人及自己。也只有在学生具有了热爱生命的人性时,读、写、算才显得重要啊!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首先要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有了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才便于对生活素材的积累。那么,怎样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呢?我们不妨看看课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蟋蟀的生活习性,怎样获取写作材料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解: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围绕"落叶飘飘"系列活动,我们开展了《拾落叶》、《我眼中的落叶》等相关活动的经验铺垫,在启发孩子回忆秋游时看到的"落叶飘飘"的美景时,孩子对"落叶"有了强烈的兴趣。《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子女教育又是这个话题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母亲,我对儿子自然也有所期望,也清楚一个母亲所担负的责任。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出于父母,属于自身,他首先是独立的个人,其次才是父母的孩子。而我的责任就是帮他长成那独立的人,建立生存的基本方式,养成善良人格的基本品质。自从我的孩子上了小学,我才明白我所有的自认为还算正确的想法有点不合时宜。因为分数首当其冲地掌管着孩子们的生杀大权,而某些教学内容约束着孩子们的自由发展,它要求孩子们的所有行为、思想都必须是标准化的,不允许有分毫的偏差。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内容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世界是充满想象的,是五彩斑斓的.而童话正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科学常识介绍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也是促进儿童阅读的有力助手,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教师应当从短小的童话经典入手,引领他们一步一步走进阅读,继而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8.
《专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让胡华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变得更深入。从园长层面,她将《专业标准》解构成三个层次的标准,分别对"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胡华说,《专业标准》背后最重要的是,教师眼中要有孩子,要"从儿童角度重新理解教师专业化标准"。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06,(8):63-63
【英国广播公司6月5日报道】中国大陆有好几亿儿童,这理应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刚过去的儿童节,不少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买书作为节日礼物。问题是,当今在中国大陆,儿童读物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难合孩子的胃口。他们从小就背诵《三字经》,刚上小学就被要求阅读《红楼梦》。在家长眼中,文字书比图画书更有价值,孩子能看懂全是文字的图书那才了得,这正是图画书在中国面临的窘境。社会应该给图画书一片天地。但今天的书店里,儿童读物几乎都是文字书。外国的图画书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而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而言,还是陌生的事物。目前,中国的儿童图书…  相似文献   

20.
眼中看到儿童心中有儿童教育才会成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父母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一成不变的办刊宗旨;以案例法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