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命的话题越来越在脑海中丰厚和明晰起来。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诞生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一个生命从孕育、生长、成熟,直到呱呱落地,都是大自然千万年物种进化的产物,也是无数机缘造化的结果。诚如一个小孩子在得知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高兴地欢呼:“我是胜利者!”的确,每一个小孩子自从来到世上那天起,他就是胜利者。人类生命的诞生还有许多我们无法破译的神秘的过程,曾获最佳科教影片奖的《宇宙的奥秘》在片尾深情地赞美:孕育生命是伟大的,母亲是伟大的。那蹒跚学步的孩子和大腹便便的母亲,就应该是奇迹和创造奇…  相似文献   

2.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命的话题在脑海中越来越丰厚和明晰起来。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诞生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杰作。一个生命从孕育、生长、成熟,直到呱呱落地,都是大自然千万年物种进化的产物,也是无数机缘造化的结果。诚如一个小孩子在得知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高兴地欢呼:“  相似文献   

3.
发现快乐     
人生在本质上是快乐的,快乐的理由有很多。每个人都是幸运的。只要我们对自己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稍加追问,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幸运属于自己。我们的确应感谢大自然的造化。大自然不欠谁,它完全可以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然而,它却对你慷慨大方,从冥冥之中造就了你,使你有了生命,有了酸甜苦辣,有了七彩人生。实际上,能来到这个世上,是人最大的幸运,其他的东西便不足挂齿了。每个人也许命运不同,那只是生命体验方式和细节不同,而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生命的宝贵程度是一样的,生命的神圣是一样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富有者…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作者在两年多的教学过中,利用新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设计各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淳朴情感,树立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态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王淦生 《青年教师》2004,(10):37-37
无论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那些狂热的宗教激进主义和痴迷的邪教徒除外),只要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对生命都会无一例外地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因为不管你认为这生命是来自于大自然亿万年步履维艰的演化还是缘自上帝的精心策划苦心经营,反正它都是一件值得我们怀着虔诚的态度去好好珍视、备加珍惜的东西。而这,似乎应当是人人明白的道理,毋需我在此饶  相似文献   

6.
孙美丽 《家庭教育》2004,(6A):22-22
我们一家住在农村。按常理来讲,在农村,有许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小孩子一般比较贪玩、野。可我家的孩子却有点不一样,因为家里买了电视机,他每天一回家不是和小朋友出去玩,而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住电视上的卡通片看,叫他吃饭都老大不情愿。  相似文献   

7.
好大一颗树     
因为“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因为“小孩子”,曾经活在我们所有的希望和爱情里,曾经活在我们的生命里,因为“小孩子使我们年轻、快乐,使我们坚韧、执著,使我们博爱、和科”,更因为“小孩子的事业是很重要,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当然,也许仅仅因为一种生命的爱的本能……  相似文献   

8.
一陈鹤琴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他说:“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一个小孩子在诡诈恶劣的环境里生长,到大来也会变成诡诈恶劣的。一个小孩子在忠厚勤俭的环境里生长,到大来也是忠厚勤俭的。这是什么缘故呢?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都给他坏的印象,那他所反应的大概也是坏的;假使他在很好的环境里生长,他所听见的,所看见的,都给他好的印象,那他所表现的大概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说,环境在儿童的发展中具…  相似文献   

9.
徐美华 《海南教育》2014,(12):62-6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目前由于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足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如造成了全球生态平衡失调:动物的灭绝、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增多、资源的流失等,给我们的生活、生命带来了威胁。因此,在幼儿园进行亲自然生态教育尤其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保护胜利者骄傲的同时,也保护失败者的自尊,给后者提供一个能够真正进入社会和选择职业的机会。这不仅体现了公正.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一个民族要强盛不衰,必须要增强全民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整体创新意识与能力,就应从娃娃抓起。陶行知先生高瞻远瞩,在世纪之初就提出许多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精辟论述。其中,有关“解放孩子”的论断,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仍有指导当前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陶先生从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及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等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解放小孩子,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实际上是说教育者只有从上述几方面给被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人类语言从无到有。从多到少,到最后可能走向统一,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是代表经济强势、文化强势的语言战胜代表经济弱势、文化弱势的语言。在人类语言竞争性发展中,英语未必是最后的胜利者,汉语也未必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对语言发展进行制度调适,必须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必须保障各个民族的语言权利。马克思主义主张各个民族的语言完全平等,反对强迫一个民族学习、使用另外一个民族的语言。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将美利坚民族的语言置于全体中华民族儿女的必修必考之地位,使中华民族儿女在中国土地上的受教育权、职称晋升权等权利竟然受制于美利坚民族等其他民族的语言,这一制度值得反思,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3.
游戈留言本辑“思考的秘密”所选都是一些比较精短的文章,其中对于人生,对于时间,还有对于生活以及大自然的思考引发了我的无尽联想。我想,不是生活塑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发现了生活。在生命的真实存在面前,一切都会转化为我们的独语留存在生命的轨道中,然后摇曳成一朵芬芳的小花。你不觉得吗?再来审视宗林的《我和虫子》,与龟兔赛跑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进与退、得与失之间,究竟需要什么精神来支撑我们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4.
本人总结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崇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淳朴情感以及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不是把桶子装满,而是把火点起。"威廉·巴特勒·叶慈童年是独特的年龄段。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过程,"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的安排,它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留出足够的能量积蓄的时间。就如麦苗从绿芽过渡到硕壮的麦穗需要时间、阳光、雨露一样,其间的较为漫长的岁月,以及严格的、不可逾越的顺序……  相似文献   

16.
张筱清 《江苏教育》2023,(38):54-55
<正>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绚丽的色彩。一封“求助信”早晨到校,做好一天的班务安排后,我照例打开了班级“525”信箱,一张薄薄的纸静静地躺在里头。  相似文献   

17.
新的“苏教版”《科学》教材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那就是“诗歌”,一方面引发学生关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续写“诗歌”,培养和发展学生用语言和想象表达内心感受,这也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卷首絮语     
卷首絮语宋元小孩子是懵然无知来到了人世间。这些弱小生命自然一点也不会料到,从他们见到第一缕阳光开始,当即已经被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寄予了大得无限的希望。因为这希望,我们于是决定他们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应该穿什么,不应该穿什么;应该学习什么,不应该学...  相似文献   

19.
灌输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倡培养生命意识 ,是现在素质教育的一个迫切要求。在教学中 ,不仅要树立生命意识 ,还要灌输生命意识。生命意识 ,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名词 ,而是包括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一、从几个方面探讨生命意识1.自然科学生命的出现 ,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发生的 ,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自然条件的改变 ,都有可能扼杀生命于摇篮中。生命出现后 ,又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 ,出现了更复杂的生命形式。而最终拥有高等智慧、高级感情的生物人类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这一切是大自然数十亿年造化的结晶 ,在茫茫宇宙中 ,我们还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20.
生命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开展生命教育,就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做为少年儿童成长的服务者和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我们少先队辅导员更有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