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深入研究地方政府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有限注意力视角出发,基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及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取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和渠道。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能够驱动企业创新,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质量。此外,地方政府注意力提升对企业策略性创新和实质性创新均具有正面效应,但促进利用式创新的同时会抑制探索式创新。进一步分析表明,较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有限;税收优惠是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驱动企业创新的显著渠道,而政府补贴并非主要渠道。本文为分析企业创新活动的驱动因素、探讨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的经济效应给予理论与实证支持,对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市场分割为特征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从地区利益出发使用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支持本地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机和能力.针对创业企业特定研究对象,本文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产出双重视角,实证研究地方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考察中国市场分割为特征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补贴与创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呈正相关关系,支持地方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假说;适用所得税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税率与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证实地方政府提供的所得税优惠能促进创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地方政府行为对创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均存在时滞性.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东道国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行为导致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对创新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本文利用2001—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资源导向型FDI、效率导向型FDI和市场导向型FDI三种类型探讨异质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将政府财政干预纳入研究框架中,深入研究异质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政府财政干预门槛效应。结论表明:异质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三种类型FDI都存在政府财政干预的单门槛效应,且当政府干预程度跨越门槛值,各类型FDI 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显著;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因素下,异质性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各地区政府财政干预程度,平衡引资结构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引资竞争背景下FDI对居民经济福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从总体和分地区两方面就地方政府引资竞争背景下FDI与居民经济福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沿海地区居民从流入的FDI中获得了正向福利;地方政府的引资行为在促进辖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助于制度环境的改善;在内陆地区,无论是FDI,还是优惠政策,它们对居民经济福利的提升作用不明显,相反,在某些地区,FDI恶化了居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8,(5):1-4
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FDI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样本数据,采用LMDI分解模型对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态驱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总效应分解后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呈显著差异性特征,即FDI的活动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最大,整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造成总效应显著为正的主要原因;FDI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不够显著且呈微弱的非显性正相关关系,地区投向结构不尽合理现象依旧凸显;FDI的效率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显著为负,多数省份仍处于外资低效率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李凤娇  吴非  任玎 《科研管理》2021,42(2):112-120
文章利用1999—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财政分权对地区创新的影响,并将政府效率因素纳入框架,以深入探讨财政分权的创新驱动绩效。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分权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地方财政资源支持创新的有效程度离不开政府运作效率的影响,将政府运作效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发挥财政分权促进地区创新的一大条件。特别的,调整地方财政力量支持导向,是促成地区有竞争力创新驱动的重要路径。此外,建构一个适配创新产出转化成为切实经济、社会福利的基础条件,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创新驱动发展亟需新的经济驱动思考。但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对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作出解释,新熊彼特增长理论却难以量化。基于熊彼特增长理论的角度,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1998—2016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关键内在机制进行量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产业多样性和地方企业集聚度均通过促进知识溢出和流动促进经济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文化差异造成知识扩散阻碍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企业对高校、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因创新成果的低转化率无法弥补其挤占生产投入产生的机会成本,故而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论创新经济下的联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郁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55-1563
创新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它在实现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型的同时,引发了政府公共管理从自上而下的官僚行政管理向多元参与、多层次协作的联合治理转变。本文旨在研究创新经济下联合治理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机制,考察创新经济对多维度联合治理的需求,重点分析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微观创新主体层面的联合治理是如何促进创新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管理制度转型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共R&D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Momles(2001)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政府公共R&D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赋值,分析不同政府公共R&D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一方面,政府公共研发中的基础研究会产生社会知识积累效应,直接改变社会创新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总产出;另一方面,政府公共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对企业研发产生挤出效应,进而降低总产出.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是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使得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2)政府资助研发对企业研发产生拉动效应,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使得稳定状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推动型模式向创新驱动型模式转变的历史时期,政府的科技创新资助已成为激励企业创新研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推手.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政府创新资助规模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结构变化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理论假说,借助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资助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作用会因为创新资助规模的大小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创新资助规模较小或较大均无益于企业新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结论为中国未来创新资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