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志耘  吕冰洋 《中国软科学》2007,80(12):152-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资本出现反向流动,针对这种事实,本文对各省资本相对供给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区域间资本生产率差异拉大,从而使得发达地区对资本的需求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整体经济尚处于资本稀缺的时期,各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发达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这样,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市场条件来缩小地区差距,可能比直接增加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余亮  梁彤缨  彭雯 《软科学》2011,25(6):11-15
以2002~2007年广东省2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对象,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进行实证评测,从区域经济环境、人力资本质量和社会网络三个方面检验区域知识资本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地区效率差异的原因。主要结论有:区域知识资本对企业研发效率有重要影响;区域经济开放度和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传统的人力资本优势受到教育资源共享水平、人才流动程度提高所带来的冲击,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当前区域内产业转移的梯度趋势也反映在各地区研发效率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区间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地区技术转移是缩小区域技术差异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01—2011年近万条跨地区技术转移数据,构建了跨地区技术转移网络,研究了省际地区在技术转移中的差异.结果表明,京沪粤江浙鲁等发达省市形成了明显的技术转移中心群,控制着技术资源的输出和引进;技术转移存在清晰的跨地区流动路径,中部地区起到技术转移中介的作用;地区间技术输出、引进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技术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31省份之间专利权转让数据构建技术转移网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际技术转移的多维邻近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转移活动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流动方向多元化,东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均存在频繁的技术流动,但西部地区间的技术转移活动较少。多维邻近性的回归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关系邻近性均对省际间技术转移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邻近性与技术转移呈现倒U型关系;文化邻近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业的转移不仅是资本、人员等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位移,而且是伴随技术管理、技能水平等要素对外部市场渗透,且连同承接地原有的资源与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为此,本文基于中国210个地级市的产业转移与创新要素流动(研发人员流动和研发资本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产业转移抑制创新绩效,而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产业转移的迁入和迁出,以及在不同城市规模下两者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了物理学中势差的概念与原理,用两区域产业转移模型,从经济势差、产业势差、成本势差、交易成本势差、技术势差五个方面对我国东部发达省级区域与欠发达省级区域的产业转移发生势差进行综合评价.基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历年年鉴的数据测算出各发达区域至各欠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发生势差的评分结果.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各发达地区转移至各欠发达地区的转移趋势可以用产业转移发生势差加以估计,各地区的产业转移发生势差综合评分与各地区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王一鸣  陈虎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126-131
研发外包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研发形态,是外包领域的高级形态,研发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可以借助研发外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理论上分析借助研发外包的产业技术链升级的3种路径,结合青海省盐湖化工产业、沙棘果产业等案例分析具体措施,并对欠发达地区实施研发外包提出加大研发投入、在研发资源发达地区设立产业信息中心、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等开展研发外包、与外部研发资源建立联合攻关虚拟组织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ERGM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9,(11):131-137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视角,构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对网络整体特征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解析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从区域层面实证分析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中不对称的非互惠保护关系普遍存在;各区域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均会促进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人口流动网络和制度邻近网络对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专利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作为知识流动的研究途径。首先,从专利文献前引和后引的角度入手,建立分别代表科学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技术前沿知识的数据集;然后,运用共被引聚类法建立基于技术领域主题的知识流动链条;最后,基于科学知识吸收时间和技术知识扩散时间两个维度,构建技术领域主题的知识流动时间模型,以期从微观的角度观察技术领域主题的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并对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技术图构过程中知识流动模式与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企业网络与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网络中企业与合作者间长期互动累积的社会资本大大降低了企业与合作者间的协调成本,导致专业化分工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规划工具,通过构建企业间互动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创新知识的流动,从而降低了创新风险与成本.  相似文献   

13.
基因编辑技术是当今非常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在生物医药、生物环保和农业生产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对基因编辑相关专利和期刊文献的分析,从全球主要机构专利申请与发文情况、CRISPR技术专利概况、各国专利发明人的合作关系、技术流向分析、技术构成分析、主要创新主体现状等方面揭示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基于对CRISPR技术的专利分析及其相关重要研发机构的专利布局分析,对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在原始性技术创新、产业化进程、国际合作、全球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军队后勤物流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勤  孟卫东 《软科学》2005,19(3):64-66
分析了现代军队后勤物流系统的特点和现状以及multiagent技术的持点,并阐述了如何利用multiagent技术建立军队后勤物流系统模型,提出了以库存管理为中心的军队后勤物流管理模型,同时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多Agent技术建立军队后勤物流系统模型。以此模型为依据,建立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军队后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蓝图规划本身的特点,从应用的角度阐述了技术蓝图规划的适用条件、推广技术蓝图规划的策略和对技术蓝图规划的评估,揭示了技术蓝图规划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各项科技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有所改善,素质有所提高。但通过对重庆市科技人才发展现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重庆的科技人才存在总量相对不足、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不高且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人才分布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以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生产与技术创新对智慧施工实现的作用出发,深入挖掘智慧施工实现的科学逻辑;同时,基于所构建的科学逻辑体系,理清知识生产与技术创新因素内部的因果关系,并确定智慧施工实现的核心路径,构建了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终,以1990—2016年间我国的工程科技知识文献和专利数据为样本,借助Vensim系统动力学平台分析了科学系统中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因素对智慧施工实现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立足于智慧施工实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技术创新体系,探明智慧施工实现的科学逻辑,并揭示国家推进智慧施工所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元论的技术结构解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颜亮  何晓岚 《科学学研究》2004,22(2):124-128
当前学术界对技术结构有多种解释方式,如"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主客体要素说"和"软、硬要素说"等四种。本文以"软、硬要素说"为基础,探讨了软技术、硬技术所呈现的契合、耦合,及DNA螺旋的技术结构;并探讨了软技术与硬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秀 《情报科学》2005,23(11):1673-1676
本文着重介绍了应用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信息推送技术、数字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自动分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产业系统演进的基础,产业系统的演进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必然结果。产业升级实质上是技术升级,技术升级有三种形式,一是链内升级,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由渐进性的技术创新带来产业的技术进步;二是链间升级,表现为一条技术链升级到另一条技术链,由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导致;三是链间跨越,越过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由较低的技术链向更高的技术链跃迁,跨过中间的技术链,也是由根本性的技术创新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