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学者廉思提出的"蚁族"这一概念也逐渐成为网络热词,蚁族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族群.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却蜗居于大城市,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群居于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狭小的空间内,因而被形象地称为蚁族.而根据地域的不同,廉思还将他们分为京蚁(北京)、沪蚁(上海)、江蚁(武汉)、秦蚁(西安)、穗蚁(广州)等.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2日,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到北京海淀区唐家岭看望“蚁族”时,辛酸得当场掉泪。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蚁族”和就业难成为热点的民生话题之一。为了生存和梦想,他们聚集在房租低廉的居室内,出出进进低调生活。电视剧《蜗居》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引发全社会对青年一代"房奴"现象与"蚁族"身份的讨论与审视:传统的置业观念、住房符号化的身份象征与广告效应使"蚁族"进阶为"房奴",并带来新的困惑和焦虑.<蜗居>的受众深层心理可以归纳为三点:"蚁族"定位与身份认同心理、群体现照与平衡归属心理、窥淫欲望与道德评判心理,暗合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消费品的期...  相似文献   

4.
《工蜂》之廉思 刘昕亭:随着新书《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的面世,廉思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以社会调查的方式,接近或者说显影一个弱势的群体,而这个所谓的"底层",多少有点让我们措手不及:"蚁族"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生中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工蜂"作为在大学任教的青年老师,更是我们常识中的绝对"中产",但是却以"底层"的自我认知显影.去发掘并且凸显出这样一个个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与情感,梦想与焦虑,从最初的"蚁族"到现在的"工蜂",我想这些研究对象的选取,恐怕并非草率,这是与您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有关,也与您个人的理想和作为一位学者的抱负有关.我很想知道,是出于什么样考虑,促成您选择这些群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张建平 《东南传播》2011,(10):66-68
蚁族是优化中国社会结构的主力军,是中产阶级的后备军,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阶层基础。作者将针对蚁族的研究提前到他们在高校读书的阶段一准蚁族阶段,发现新闻传播领域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媒介素养研究相对匮乏,之后运用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解释准蚁族媒介素养不平等现象,并提出建议,即以多方努力为前提,各司其职为保证,物质条件为基础,学校教...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高速现代化和城镇化已将北京房价推入云霄,但另一方面,大量房奴及蜗居"蚁族"的存在又在叙说着北京的城市之殇。高房价、房奴与"蚁族"的存在都说明北京正陷于"房荒"之中。其实,"房荒"不仅是今日北京城市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课题,民国时期的北平同样面临严峻的"房荒"。时局动荡之下,政府既无力推进大  相似文献   

7.
谭文若 《新闻界》2013,(23):8-10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3)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武妍 《新闻窗》2011,(6):30-31
按照青年学者廉思的定义,"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此外,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业5年内的"80后"大学毕业生为主,是一个"80后"高知群体。该群体是低收入群体,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新闻中心新闻、财经两个频道六年间(2009-2014)有关“蚁族”群体的报道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探究大众媒介对该群体的建构方式并比较不同媒介的报道。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党媒和市场化媒体在蚁族形象的建构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无论是对“蚁族”群体的关注深度还是对“蚁族”个体的呈现程度,二者均明显不足。大众媒介的建构方式,对蚁族问题的顺利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29):48-49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正如歌中所唱那般,每个人心中都期待有一个家,都希望可以安家,然后乐业。然面房价一路的“高歌猛进”。使正处于刚迈入独立生活阶段的“80后”望而生畏。“蜗居”、“蚁族”、“房奴”、“裸婚”……这些热词的流行.成了“80后”的代名词,高房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电视剧《蜗居》,神奇般引发所有人因为房子带来的阵痛,它所引起的轰动效应,甚至形成了一种"蜗居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蜗居》的走红过程,也是这个全社会集体应对现实的过程,最后形成的"蜗居现象"是"后蜗居时代"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此篇论文中,作者从受众方面入手:着力于分析《蜗居》出现的现实背景与"《蜗居》现象"的关系的分析;一切的研究,都是希冀从深层次引入一些思考,并以《蜗居》为例,展望未来国内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为更成熟的电视剧市场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剧的多元竞争环境下,家庭伦理剧因其亲近性、贴切性正成为这一潮流中的典型代表,其幸福价值观的传达正借助电视媒体传播渠道的强大张力,深深影响着当代国人幸福观念的价值塑造与思考。幸福在哪里?当GDP增速以昂然之姿领跑全球时,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却并未带来百姓幸福指数的同比增长。相反,转型期社会却存在诸多问题,蜗居、蚁族、房奴、失地农民……传统农业文明下的幸福渐渐消融,新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幸福尚未成型,于是,一句"你幸福吗?"红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站     
《你能行》老可/著定价:25.00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本书是一部职场励志读物,是微软精英老可写给千千万万即将奔三的80后的职场心里话。也是第一本抛弃职场常规经验传授,用自己的亲身经验讲述职场生存法则的亲历宝典。这本书从社会热点蜗居和蚁族讲起,抓住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进入职场时间不长的职场人士心中的困惑与迷  相似文献   

15.
在《蚁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80后是目前中国各代族群中,受教育程度和高度最好的族群,却又是最没有生存保障和依赖的族群。一切应该或者曾经由国家政府提供的保障型福利,他们都是只听过没见过;而一切城市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蚁族群居现象,他们却正在面对……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0,(14):31-31
《你能行》 老可/著 定价:25.00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本书是一部职场励志读物,是微软精英老可写给千千万万即将奔三的80后的职场心里话。也是第一本抛弃职场常规经验传授,用自己的亲身经验讲述职场生存法则的"亲历宝典"。这本书从社会热点"蜗居"和"蚁族"讲起,抓住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进入职场时间不长的职场人士心中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2日,闪电之源(Lightning Source)与“按需出版公司”(On Demand Books,LLC)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08年6月23日,学术图书连锁店布莱克维尔(Blackwell)与“按需出版公司”签订独家代理协议,在英国图书零售业推广“按需出版公司”生产的“图书快印机”(Espresso Book Machine)。  相似文献   

18.
杨敏 《新闻天地》2010,(5):23-25
作为秘书的汪海东经常调侃自己属于机关"蚁族",在他们的圈子中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伤脑筋,少睡觉;省床铺,费灯泡;一宿写个大报告,还怕领导皱眉毛。"  相似文献   

19.
“裸婚”一词兴起于2008年的互联网,是对当下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的概括。“裸婚”的主体是正步入婚恋高峰期的“80”后,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的社会现状.“裸婚”成为他们节省婚礼成本.追求婚姻独立的选择。在望房兴叹的《蜗居》后,《裸婚时代》的播出迅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从传播学角度看,其热播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辛颖 《航空档案》2005,(7):80-81
读者看到的这张年代久远、颜色泛黄的老照片(上图),摄于1940年冬的山西省。照片中身着戎装,英姿勃发的三位战友分别是赵尔陆(右)、张连奎(中)和吕东。当年他们不过二三十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分别成为共和国的部长。意思的是,他们都先后与“航空”结缘,成为航空工业的重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