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下,有序的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维度。我们要重视和反思当前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规范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现实路径,推动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注重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农村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重视和反思当前农民的政治参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索和完善农民的政治参与的可行性途径,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非常落后,农民存在诸多非制度化参与行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文章针对我国农村现状,提出了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的新途径: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加强制度环境建设;“基层政府——村民”二维互动主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农民作为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其政治参与状况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重视和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为和谐农村建设提供政治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民在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政治参与中存在着几个问题:农民在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生成中“缺席”;农民教育观念陈旧,政策参与意识差;制度化参与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低下,严重制约农民在基础教育政策中的参与质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政府官员的民主决策意识;提高农民对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政治参与意识:健全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运行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其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6.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政治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呈现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并存,参与意识强但参与能力低,制度参与和非制度参与并存,参与的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等一系列特点。影响青年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提高青年农民政治参与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参与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和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广大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自建立和实践推行以来,就一直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然而,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这一现象。文章从成本收益论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政治功效感差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想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一方面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和谐新农村,为村民自治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使农民的政治参与活动取得切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有限、层次较低,且参与的途径狭窄,农民政治参与多以非制度化参与为主,具有非理性化特点。通过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组织的建立健全等途径,切实维护农民的政治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理性化、制度化,从而推进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国正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它同样需要广大农民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广泛参与.我国现阶段农民的政治参与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为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政治支撑,为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就业机制,强化政治文化建设,注重民间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基本民主制度,依靠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村民的政治参与是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再进一步探讨政治参与需要有政治参与的意识,只有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农民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参与意识和经济、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几条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意见,希望通过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进一步推动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实行。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也必然是政治文明,并以先进政治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社会。当下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基层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盛行,封建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农村政治文化建构的进程,鉴于此,必须打造雄厚的基层政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破除基层政权的衙门官僚作风,培育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素质等路径以促进农村政治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性别引入农村和谐社区构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是治理理论的内在要求,还是我国农村和谐社区构建的客观要求。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农村和谐社区构建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点:首先,促进我国公民社会性别意识的觉醒;其次,将性别意识纳入公共决策;再次,扩大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最后,拓展农村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先富群体参政已经开始成为农村基层政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先富群体参政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先富群体参政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少数民族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那么,从资金扶持、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化建设、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等角度出发,可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实现政治参与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乡村是我国现代乡村治理发展的要求,是后农业时代乡村治理的追求目标。构建和谐乡村的过程是乡村治理组织不断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农民反作用于乡村治理的过程。在和谐乡村的构建中,农民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进而形成全体农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平和局面,减少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冲突,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长期存在,这给我国特别是农村的政治稳定、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并力图探寻抑制和消除农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村空心化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的一种不良现象。农村空心化是新近凸显的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村的政治发展关键性因素。它的凸显破坏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所需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降低了政治效能感,影响了村民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形成,制约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在空心化背景下,消除空心化的不良影响,构筑基层民主所需的经济基础,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整合权利主体资源,提高政治效能感,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翔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4):111-114
健全和完善的乡村治理体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缺陷、乡政村治管理失范、村民自治机制有待健全、农民政治素质亟待提高等。为此,需改革我国乡村治理体制,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公共财政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整合乡村关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斐然 ,尤其是实行村民自治十余年来更是举世瞩目。受现阶段物质、体制、社会文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素质等因素制约 ,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进一步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发展 ,亟待创新机制 ,实现农村基层民主与基层政权建设良性互动。当前主要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依法整合乡村关系 ,调整乡村权力结构 ;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改善乡村治理格局 ;三是扩大村民政治参与 ,构建乡镇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民价值的评判是其支点;把农民的物质利益纳入社会主义改革的范畴,是其突出特点;理顺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核心;从政策上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是其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的农民利益观,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